秦岭首阳山,位于陕西省周至县九峰乡耿峪,东距西安约60公里,西距周至县城30公里,其海拔为2719.8米,是秦岭北坡的着名高峰。
首阳山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相传与伯夷、叔齐有关。据史书记载,商、周交兵时,商朝上大夫伯夷、叔齐阻拦周武王大军未果,遂南行入首阳山隐居,采薇而食,叹曰“奇哉美哉首阳山”,首阳山因此而得名。
首阳山因伯夷、叔齐的故事而闻名,许多诗词都歌颂了他们的高义。传说中,伯夷、叔齐是商朝孤竹国国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国君临终前欲立叔齐为国君,然而叔齐认为伯夷是长子,理应继承君位,便要让位于他,可伯夷却觉得父命不可违,于是逃走了,叔齐见状也不肯继位,同样选择了离开。
后来,伯夷、叔齐听闻西伯周文王姬昌善养老,便一同前往投奔。但当他们赶到时,文王已经去世,正碰上周武王用车拉着文王的木雕像起兵去讨伐殷纣王。伯夷、叔齐赶忙上前拦住武王的马,叩头进谏说:“你父亲死了不赶快下葬,却大动干戈,这能算是孝吗?做臣子的兴兵伐君,这能算是仁吗?”武王的卫兵要杀死他们,姜太公说:“这是两个仁义之人。”便上前扶起二人,让他们离开了。
等到武王消灭商朝,天下归周,武王成为天子后,伯夷、叔齐认为这是大逆不道的行为,耻于与之为伍,就逃到了远离西周的东方,在北海的首阳山隐居起来(也有说法是在现今昌乐县城东的孤山里),靠挖野菜充饥,并发誓不吃周朝国土上的粮食。
之后,有个上山挖野菜的妇女遇到他们,在谈论天下变化时,妇女说道:“现在这里是姜太公的封国,这里的土地已是周朝的土地,这些野菜也是周朝的了。”伯夷、叔齐听后,仰天长叹道:“神农和夏禹的仁德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个世界已经没有适合我们生存的地方。哎呀,我们的命运真是悲哀啊!”从此之后,二人连野菜也不再吃了,最终饿死在首阳山上。
后来,当地人为了纪念这两位孤竹国谦逊让国、忠孝节烈的仁人兄弟,就在首阳山顶上修建了夷齐祠,并将首阳山改名为“孤山”,以彰显他们的品格气节和精神美德。每年农历三月三日还会举办庙会,众多游客和乡人会云集山顶庙前,有的是为缅怀贤哲仁圣,有的则是祈求平安赐福,香火旺盛,热闹非凡。他们的事迹被后人传颂,也成为了诗人墨客吟咏的对象。不同的诗人从不同角度描绘了首阳山的景色、氛围以及对伯夷叔齐的敬仰之情。着名的诗词有:
《登首阳山谒夷齐庙》 - 李颀
古人已不见,乔木竟谁过。寂寞首阳山,白云空复多。
苍苔归地骨,皓首采薇歌。毕命无怨色,成仁其若何。
我来入遗庙,时候微清和。落日吊山鬼,回风吹女萝。
石崖向西豁,引领望黄河。千里一飞鸟,孤光东逝波。
驱车层城路,惆怅此岩阿。
《樵者》 - 崔涂
行山行采薇,闲翦蕙为衣。避世嫌山浅,逢人说姓稀。
有时还独醉,何处掩衡扉。莫看棋终局,溪风晚待归。
(诗中“行采薇”用了伯夷、叔齐在首阳山采薇而食的典故,表明樵者高洁的志向,即不出仕)
这里的自然景观目不暇接,从耿峪登顶的沿途主要景点包括大崖子口瀑布、龙王庙、白云庙、求娃崖、眼光亭、观音山、观音庙、千年红豆树、猪转沟、药王洞、梨子园、东西沙沟、青石崖、南北熊叉沟、将军石、葫芦崖、马鞍桥、铁观音庙等。
其山顶有两座庙宇,一座坐北朝南,一座坐东朝西,其中坐东朝西的已经倒塌;坐北朝南的庙宇内供奉有太白神。西侧庙宇旁有一小土屋,屋内有火炕和锅灶,可供休息和做饭。山顶还有大面积的高山草甸,估计超过一万平方米,草甸内有一常年有水的数平方米小湖。山尖有五彩斑斓的奇石,被称作五花石。此外,山顶北部还有一无人气象观测站。
首阳山的攀登路线具有一定挑战性。从耿峪民生村(海拔855米)至砂石路尽头(海拔990米),需走河道上左手方一65-70度陡坡到达将军石(海拔1490米,为单程三分之一处),之后经熊岔(海拔2005米),可到达首阳胜境庙(海拔2652米)。有兴趣的还可以登上更上方的五花石(海拔2697米)及东南方的最高点(海拔2720米)。下山先至熊岔,后可穿越至西观音山(海拔1982米)。
该线路路程较长且拔高厉害,上行共有4段拔高,连下山也不断反复拔高。首阳山可一日暴走或两日行,单程最快需3小时左右,但一般需5-7小时,全程最快6小时,通常需要10-13小时。
这里的气候状况为夏季凉爽多雨,冬季则大雪满山,寒冷异常。
需要注意的是,攀登首阳山具有一定难度和危险性,对体能有较高要求。在进行攀登之前,需做好充分准备,包括了解路线、关注天气、携带必要装备等,以确保登山安全。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当地的自然环境,避免破坏生态。
赏风景听传说作七言律诗二首:
《秦岭首阳山思古之一》
秦岭首阳思古今,残碑旧迹诉前尘。
商臣隐遁留忠义,贤士栖居守道真。
林鸟啼鸣空谷响,山风呼啸暮云沉。
兴亡千古皆如梦,唯见峰峦岁月深。
《秦岭首阳山思古之二》
首阳秦岭忆先贤,古意悠悠岁月绵。
伯夷叔齐留义节,清风明月照荒阡。
峰峦依旧思踪渺,林壑犹存叹世迁。
独倚残碑怀往迹,幽情万缕化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