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小匣子打开,里面是一根银链穿过的……子弹!
这礼物,不得不说太直男审美了。
送小女娃娃是一点都不合适。
“祖祖,这是什么呀?”
“这个是子弹!”
“子弹是什么?”
对话到这,老爷子也感觉自己好像有些草率了,罕见地回头看向梁青成,这是求助的信号。
“小朋友,这个是你两位祖祖成为好朋友的见证!”
这颗子弹确切地说是打入老爷子小腿的凶器,然后宁毅的爷爷背着他前进,其间老爷子还在向敌人开枪。
手术后这颗子弹被老爷子保留了下来,当做战士的勋章。
原本这颗子弹是用黑色的丝线,但梁青成觉得送女娃娃该柔和一点,所以才换成了银链。
不用怀疑,宁瑶对这件礼物肯定是不怎么喜欢的,但听到是“好朋友的见证”后,还是欢喜地挂在了脖子上。
“舅舅,好看吗?”
一个小女娃,一条子弹挂饰,好看就有鬼了。
但见着老爷子认真的眼神,宁毅也不敢说真话。
“好看,祖祖送的礼物当然好看!”
这番插曲后,快到午饭时间了。
爸妈本来预约了镇上最高档的酒店,但丁鹏提议去一个黄酒酒庄。
今天有这么多厉害的厨子在场,完全可以自己整一顿当地特色。
老爷子也赞同这个提议,还主动询问宁毅有没有家里的腊肉。
腊肉味重,肯定不适合他吃,但梁青成都说没事了……
“带了的!还有香肠、排骨!”宁母听宁毅说过老爷子在锦城的家里吃了两顿腊肉,根本吃不腻,所以今天来的时候带了些,寄放在酒店里。
酒庄离镇中心有些距离,需要开车前往。
但丁鹏早就安排好了,清一色的奔驰商务车。
“丁师公,我还有一些同事……”
“叫过来一起啊!人多更热闹……那谁,你给宁毅一个酒庄的定位。”
半个小时后,几辆豪车开进了周河镇,一路到了丁鹏旗下代理的黄酒酒庄。
刘铭团队也随后赶了过来。
……
因“湖广填川”,仪陇县成为客家人栖息之地。
在周河镇,很多都是客家人,因而产生了独具特色的客家宴“水席”,成为当地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客家人崇龙尚水,无汤不成席,座次讲规矩,出菜讲先后,端菜打掌盘,走菜依顺序。
如流水一般,故名为“水席”。
全席共九大碗,用蒸、煮、炖方式烹制而成。
酒庄的员工早就准备好了食材,就等大厨们登场。
说起这九大碗,在爷爷的菜谱上位居前列,也是爷爷最拿手的菜肴。
宁毅虽然没做过,但做法早已谙熟于心。
更何况和他一起下厨的,还有兰路、丁鹏、舒畅这三位餐饮巨擘。
第一道:大团圆
以灰面、肉馅、蛋饼、鸡汤为主料。
形貌:上三层、下三层;五脏六腑中三层。
民俗寓意:一品富贵座上宾,天下客家一家亲。
第二道:传家酥
又叫酥肉汤、滑肉汤,主要材料就是灰面和高筋肉馅。
酥对书、滑对发,鲜肉面粉结亲家。
民俗寓意:耕读接续百世昌,书山有径一路发。
第三道:胖大妈
主料是肥墩肉,配以酸辣海带丝。
胖媳妇,长得乖,肘长腿粗逗人爱
民俗寓意:勤劳朴实心地宽,积善行德享福泰。
第四道:龙睁眼
因各地叫法不同,又有龙眼肉、杏眼肉的叫法。
主材是桂圆、肥膘、糯米。
民俗寓意:早生贵子人丁旺,荣华富贵护苍生。
第五道:想家菜
其实就是腊肉、腊排骨炖白萝卜。
民俗寓意:腊排腊、萝卜夹,闻起腊味就想家,千山万水骨气在,切莫忘说祖宗话。
第六道:鸳鸯蛋
主材是鸡蛋、灰面、粉丝或豆芽。
民俗寓意:俏姑娘、花烂漫,炒米焖出鸳鸯蛋,天地酬勤生万物,谢天谢地敬自然。
第七道:点酱墩
红烧肉的升级版,味道偏咸口。
民俗寓意:点将台、四方田,客家墩子金酱鲜,吞吐日月度海量,气壮山河印台山。
第八道:报晓鸡
清炖跑山鸡,配上香菇。
民俗寓意:凤来仪、吉祥到,五星琳琅百鸟朝,闻鸡起舞天酬勤,凤凰浴火报春晓。
第九道:游刃鱼
一斤以上的鲤鱼为主材,特别注重红苕粉的勾芡,最后洒入大量的藿香碎叶。
民俗寓意:藿香飘、山泉纯,鱼儿争着跃龙门,年年有余歌盛世,客家美酒敬亲人。
一共四个大厨,因为宁毅年轻,分了三道。
结果也确实如此,不论刀工还是对食材的精细化把控,宁毅都做到了极致,给厨艺渲染了一层艺术的气息。
两大桌九大碗做好,到了中午1点。
“还差一道十全十美的大丰收吧!”一个酒庄的墩子看着成菜后嘀咕了一句。
然后酒庄主厨解释道:“这些年大家都喜欢凑双成对,所以我们在九大碗的基础上又加了一道菜,名字叫大丰收。”
大丰收。
也就是五谷一类汇聚到一起的蒸菜。
周河镇的做法是:紫薯、玉米、南瓜、山药、花生。
民俗寓意:尝百草、吃五谷,神农健体康饱腹,风调雨顺歌盛世,国泰民安享幸福。
这十道菜一出场,流水席大功告成。
配上度数极低的甜米酒,午宴开始。
“以前就听宁大志说你们四川美食多,我还和他争辩来着。”老爷子这一顿的饭量较平时翻了一倍,边吃边称赞。
“确实啊!虽说我国有八大菜系,但要论及多样性,川菜当之无愧的第一。”舒畅是淮扬菜大佬,但也不得承认在她厨师生涯中,川菜是她唯一探索不尽的。
另一桌,宁瑶又用田甜的手机在工作群里分享了这一顿午宴,勾得带团研学的苏果十分郁闷。
毕竟她中午吃的是忆苦饭,就粗粮窝头和野菜汤。
“果果姐姐,你晚上回家,我让舅舅给你做好吃的!”
“不行啊!我得带团回学校住!”
这顿水席下来,宾客尽欢。
流水席终有曲歇人散之时,但不尽的是人文风俗的代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