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还是按照李彩霞说的办法来,每天让陆志富来送母乳。
赵静舒之前买的自行车一直都放在家里,把家里的钥匙给陆志富,两个人就走了。
等人一走,赵静舒去看了看两个小宝贝。
两个小家伙这会躺在保温箱里,看着陌生的环境,眼睛瞪得大大的,好奇的打量着四周。
孩子在保温箱里,她和陆志国也没有什么事做,于是赵静舒决定去找刘庆国。
陆志国想要跟着,可是医院里万一有啥情况也不好没人,没有办法他只能看着媳妇消失在医院外的拐角处。
医院距离机械厂家属院还是有段距离的,赵静舒又从空间里买了一辆自行车。
还买了两样水果,今天去人家家里,刚过完年总不好空着手去。
到家属院用了没多长时间,这一次看门的李大爷见是赵静舒,没有任何阻拦就放人进了家属院。
今天是正月初二,刘庆国和王永珊都还在放假期间。
赵静舒去的时候,老两口正在做午饭。
听到自己家门被人敲响了,王永珊在厨房,让一旁的刘庆国去开门。
门一打开,见是赵静舒,刘庆国很是激动。
“静舒你来了,快请进。”
“刘叔过年好,我带了两样水果给家里孩子尝尝。”
看到赵静舒手里还提着东西,刘庆国觉得这个小姑娘太客气了。
赵静舒进了屋,坐在了沙发上,王永珊听到是她来了,从厨房出来倒了两杯水。
“静舒今天来城里,是走亲戚吗?”
大年初二多半都是回娘家,或者是走亲戚的日子。
“没有,我去医院有点事,就顺便过来看看,上次刘叔说有事和我说,我现在来了,刘叔您说吧。”
听到赵静舒是为了上次自己说的事情来的,刘庆国了然。
“静舒啊,我有一个闺女过两天就要出嫁了,婆家是京市的,她在机械厂有份工作,可是嫁人之后就没有办法再继续工作了。
“我想着把我闺女的工作名额给你,你看怎么样?”刘庆国一脸认真地说道。
自己的命是人家救的,按理说早应该报答人家,可是一直没有机会。
现在闺女嫁人了,家里几个孩子都有了自己的工作,他正好可以把这份工作给赵静舒。
他也知道,一份工作并不能报答人家的救命之恩,但是这样也能让自己心里好过一点。
“机械厂的工作转让给我?”赵静舒愣了。她完全没想到对方会提出这样一个建议。
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一般,打得她措手不及。
要知道在那个时代,工作可是极其稀缺的资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可以说,每一个工作机会都是如金子般珍贵的存在。
这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计,更是关乎着一家人的生活和未来。
失去了这份工作,就意味着他们将面临饥饿、贫困甚至流离失所的命运。
而且,工作对于人们来说,不仅仅是一种经济来源,更是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
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可以让人们在社会上立足,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
而没有工作,则会被视为无能或失败者,受到社会的歧视和排斥。
赵静舒是真没有想到,刘庆国会把自己闺女的工作给自己。
就算刘庆国家里条件好,可是也还没有到了工作随便挑的地步。
要知道机械厂的待遇工资都不低,相比一些其他工厂,机械厂里的工作可就好多了。
只是这个工作对她来说,已经失去了意义。
再过两个月,她就要跟着陆志国去部队了,这里的工作她根本没有办法去。
“刘叔,真的感谢您把这个工作留给我,可是我过段日子就要去北方随军了,这边机械厂的工作,我没有办法到岗。”
刘庆国第一反应就是惊讶,他没有想到赵静舒会拒绝。
不过在听到她要去随军后,他就理解了。
嫁给一名军人,能去随军做一名军嫂,也是一件让人值得敬佩的事。
不过这并不代表,他会把这个工作收回来。
“你不去工作,可以把这份工作给家里人嘛,没必要急着拒绝。”
刘庆国知道赵静舒是乡下人,家里一些兄弟姐妹肯定不少,都会需要一份工作的。
“这样可以吗?”
赵静舒一脸震惊,她没有想到还可以给家里人。
“当然了,工作给你了,怎么支配是你自己的权利。”刘庆国一脸肯定的说道。
得到确认,赵静舒心情瞬间激动,她现在也是有工作的人了。
“谢谢刘叔!”
对于刘庆国,赵静舒很是感激,就像他对自己的感激一样。
刘庆国把自己当做救命恩人,心里感激不已。
她也是对对方感激的,因为那几粒药对她而言算不了什么。
可是工作就不一样了,无论是她把这个工作卖掉,还是给家里人那都是很划算的。
现在一份工作能卖到六百到八百之间,而机械厂里的工资每个月比其他厂里的工资高三到五块钱。
这样下来,机械厂的工厂就算是卖,价格也会高出不少。
要不是机械厂正月初六才上班,她现在就想去办工作移交手续。
中午,刘庆国和王永珊要留赵静舒在家吃饭。
可是赵静舒惦记着陆志国一个人还在医院里,就拒绝了。
回到医院,在门口到商城里买了两份盒饭,带着和陆志国一起吃。
两个人找了一个没有人的地方,开始扒拉盒饭。
“我今天去了老熟人家里,人家是机械厂的厂长,他要把自己闺女在机械厂的工作给我。”
赵静舒边吃,边和陆志国说上午发生的事。
听到自己媳妇说老熟人,陆志国刚开始还以为是上次的顾大,可是后边听到是机械厂的厂长,他才反应过来不是一个人。
虽然没有说名字,但是顾大一看就不是当厂长的派头。
可是媳妇有了工作,不会不和自己去不对了吧?
想到这个可能,陆志国一下子就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