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华国所受的影响相对比较小,但也不是完全不受影响。
1997年9月,华国提出了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三年目标,即从1998年起,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1997 年 11 月 17 日至 19 日,第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在华国首都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推动金融改革和发展。
德炳此时正在跟随赵鹏院长进行研究生课程的学习。当然,他也时刻在关注全球形势的变化与国内的政策动向。
借助混沌神瞳系统,德炳从海量的经济数据和国家政策中,发现房地产和互联网在未来将会有巨大的发展前景。
作为华国最早一批网民,德炳此前为了写毕业论文,曾经拨号上网查资料,当时浏览过米国的亚马逊、雅虎等英文网站,还注册了雅虎邮箱。
当时德炳一边查资料,一边就在想,“华国也一定会有自己的类似雅虎的门户网站和类似亚马逊的电子商务网站。”
1997年人民网、新华网等官方新闻网站相继上线,搜狐、网易、新浪等也在1997年成立,并且在1998年推出门户网站。
德炳比较关注的是丁三石创办的网易,在1997年6月就推出华文搜索引擎服务,11月又推出了华国第一个免费的邮箱系统。
在互联网行业风起云涌的时候,德炳对房地产行业也保持着关注。
1998年7月,国家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正式宣布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
德炳女儿在1998年9月顺利的从育才幼儿园进入育才小学读一年级。
自1997年5月股市套现以后,德炳手握上亿现金,经营的得道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也不断的给他提供的现金流。
德炳一边跟着赵鹏院长进行研究生的课程,一边浏览网页新闻,偶尔也在联众游戏网玩一玩棋牌游戏。
有一天,德炳忽然看到了沪市仁恒滨江园的信息,当时这个楼盘在福州路打了巨幅的海报,引发了新闻报道。
正好,德炳也在关注沪市股票梅林食品,名下有梅林罐头、大白兔奶糖、冠生园、正广和等诸多知名商标,据说已经开始做电子商务了。
1999年5月,德炳来到沪市考察,说是考察,其实也是带杨兰母女出来游玩一下。
他们先来到了浦东仁恒滨江园看楼,这里的房价相较于 1998 年刚开盘时的每平方米 8000 元已经略微上涨了一些,现在每平方米的价格大约是 9500 元。这个楼盘地理位置优越,可以看到美丽的黄浦江景色。
德炳对浦东的未来发展非常看好,他毫不犹豫地决定全款365万元购买两套。其中一套是面积较大的小高层,共有229平方米,设计成4室2厅3卫;另一套则略小,面积为136平方米,也是4室2厅2卫的布局。
杨兰仔细看过房子后,表示非常满意,并提出这套房子可以留给杨盼以后到沪市上大学时偶尔居住。
德炳听了之后,笑着说道:“兰兰,你想得真够长远的。盼盼现在才8岁呢,等她上大学那可是十年后的事情了。”
杨兰微微一笑,接着夸赞道:“我们家如今能有这样的条件,还不是因为炳哥你有本事嘛!”
德炳在沪市期间,也体验了一把梅林食品的网站的购物,在网上下单买到了梅林罐头、正广和饮料,还有光明的冷饮。
虽然德炳更看好技术男丁三石创办的网易,但是德炳并不认识丁三石,也没有机会给他投资,而当时在霸菱亚洲任职的徐新1999年给网易的天使轮投了500万美元。
从沪市回到江城之后,德炳决定还是从二级市场对互联网行业进行投资布局,他选择了两只标的,一个是经营联众网络游戏的海虹股份,另一个搞电子商务的梅林食品。
1999年5月17日,他投入9580万元,以5.1元左右的成本建仓800万股梅林食品,以11元左右的成本建仓500万股St海虹,后者虽然是一个St股票,但当时的股价相比1998年7月17日低价4.94元已经翻了一倍以上。
1999年5月19日,沪指触底反弹,收盘暴涨4.64%,拉开了A股牛市的序幕,以梅林食品和St海虹为代表的网络概念股大放异彩。
在完成了对地产和网络的投资布局以后,德炳决定集中精力撰写自己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他全身心地投入到论文的写作中,从选题到资料收集,再到论证分析,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做到最好。
在这段时间里,他几乎每天都会花大量时间阅读相关文献,思考问题,并与导师和同学们交流讨论。这种专注与执着让他的论文质量得到了极大提升。
同时,德炳也不忘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他充分利用自己在矿业领域积累的经验,将其融入到论文中,使得论文更具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此外,他还积极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和讲座,与其他学者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从中汲取灵感和智慧。
经过长时间的艰苦努力,德炳终于成功完成了一篇高质量的硕士毕业论文。
这篇论文不仅展现出他扎实的学术功底和深入的研究能力,更得到了导师赵鹏的高度认可和赞赏。由于其卓越的学术价值,导师赵鹏决定将这篇论文推荐至国际地学领域的权威顶级期刊——《Geology》上发表。
德炳得知导师赵鹏的决定后,怀着满心的激动与感激,迫不及待地跑到导师赵鹏的办公室。
德炳:“导师,真的太感谢您给予我这样难得的机会!我从没想过自己的研究成果能有机会登上这样权威的期刊。”他的声音因兴奋而微微颤抖,眼睛里闪烁着光芒。
赵鹏微笑着看着他,眼中满是欣慰:“德炳啊,这是你应得的。你的论文质量上乘,不仅研究思路清晰,而且论据充分,具备在顶级期刊发表的价值。”
德炳握紧了拳头,坚定地说:“导师,我一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后续我会更加努力完善相关的研究内容。我深知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也是我成长的绝佳机遇。”
赵鹏拍了拍德炳的肩膀:“我相信你。不过在发表之前,我们还需要对一些细节进行打磨,确保万无一失。比如论文中的某些观点阐述,还可以更加精炼准确;还有引用的参考文献,要确保其权威性和时效性。你看这里,关于地质结构的分析,我们可以引入最新的探测技术成果来支撑你的论点。”
德炳连忙点头:“导师,您说怎么改,我都听您的!能得到您如此细致的指导,是我的幸运。”
接下来的日子里,德炳和赵鹏频繁地交流探讨,不断优化论文。
有一天,在讨论中,德炳提出了一个疑问:“导师,这里的数据分析是不是还可以再补充一些案例?我觉得这样能让结论更有说服力。”他一边说着,一边指着电脑屏幕上的图表,表情认真而专注。
赵鹏思考片刻后回答:“你的想法有一定道理,但是要注意不能让论文显得过于冗长。我们要在增加案例丰富度和保持论文简洁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就像上次我们讨论的,对于那些重复性较高或者并非关键的案例,可以适当精简。”
德炳若有所思:“那我再好好斟酌一下。或许可以选取几个最具代表性的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同时结合一些实地考察的照片和数据,增强直观性。”
赵鹏点头表示赞同:“嗯,这样的思路是对的。我们要精益求精,让这篇论文以最完美的姿态呈现给学界。”
终于,德炳论文修改完成,即将提交给《Geology》期刊。
德炳长舒一口气:“导师,这一路走来,真的多亏了您的指导。没有您,我不可能走到这一步。”
赵鹏笑着说:“未来的路还长,这只是一个新的起点,期待你能有更多的成果。只要保持这份热情和专注,你一定会在地质学界有所作为。”
德炳的论文在《Geology》期刊发表后,犹如在全球地学界投下一颗重磅炸弹。
在一次国际地质学术会议上,德炳被邀请作为嘉宾发表演讲。他站在讲台上,自信而沉稳地阐述着自己的研究思路和发现。台下的学者们频频点头,不时低声交流着,对他的观点表示认同和赞赏。
会后,不少同行主动与德炳交流,表达对他研究的钦佩。一位资深的地质学家握着德炳的手说:“年轻人,你的研究为我们打开了新的视野,这将推动整个领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