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
田楷挥舞着长枪,一枪刺穿了一名敌军的胸膛,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股不屈的战意。
臧洪也身先士卒,他挥舞着大刀,砍翻了一名又一名的敌军。
他的战袍上沾满了血迹,但他的攻势依旧猛烈。
战斗持续了许久,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仍旧不分胜负。
公孙瓒和袁绍的军队在平原上厮杀,每一寸土地都被鲜血染红。
公孙瓒在后方观察着战场,他的眼中闪过一丝焦虑。
“这样下去,我们和袁绍的军队只会两败俱伤。”
田楷浑身是血地回到了公孙瓒的身边。
“主公,我们必须想办法打破僵局,否则这场战斗将无休止。”
公孙瓒沉思片刻,突然眼前一亮。
“传我命令,让士兵们假装败退,引诱敌军深入,我们再以伏兵反击。”
田楷领命而去,公孙瓒的军队开始有条不紊地执行计划。
士兵们开始假装败退,引得臧洪的军队步步紧逼。
臧洪见敌军败退,心中大喜。
“敌军败了,全军追击,不要放过一个敌人!”
然而,当臧洪的军队深入之后,突然四周杀声震天。
公孙瓒的伏兵从四面八方涌出,将臧洪的军队团团围住。
“中计了!”
臧洪惊呼,但已经太迟。
公孙瓒的军队如同猛虎下山,对臧洪的军队发起了猛烈的反击。
臧洪的军队猝不及防,阵脚大乱,被杀得节节败退。
最终,在夕阳的余晖下,这场战斗以公孙瓒的胜利而告终。
臧洪的军队损失惨重,不得不撤退。
公孙瓒站在战场上,望着四周的尸体,他的眼中没有胜利的喜悦,只有深深的沉思。
“这场胜利,代价太大了。”
公孙瓒低声自语,“但为了青州,为了我们的未来,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田楷走到公孙瓒的身边,望着他。
“主公,虽然这场战斗我们赢了,但袁绍不会就此罢休,我们必须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公孙瓒点了点头,他知道,这场战斗只是一个开始,他和袁绍之间的斗争还远远没有结束。
…………
五月十日,和煦的阳光洒在新修缮的国内城上,城砖反射着光芒,犹如重生的凤凰,展翅欲飞。
经过一个月的辛勤付出,这座曾经饱受战火摧残的城池,再次焕发出了生机与活力。
轲比能站在城楼之上,目光扫过下方繁忙的市场和熙熙攘攘的人群。
他深知,真正的胜利不仅仅是攻城略地,更在于赢得人心。
他深吸一口气,下达了一道震撼人心的命令。
“免除高句丽百姓两年的赋税,让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鲜卑的宽容与大度。”
这一命令迅速在城中传开,百姓们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近百万高句丽族百姓,大部分都对鲜卑大军不再有敌意,默默接受了鲜卑人的统治。
他们开始在心中重新定义这个曾经被视为侵略者的民族。
然而,轲比能的野心并未止步于此。
他召集了拓跋玉、独孤夜、史阿、李儒、素利等心腹将领,商议接下来的军事行动。
在他的大帐内,众将齐聚一堂,气氛紧张而庄重。
“诸位,如今高句丽已定,但我们的脚步不能停歇。”
轲比能的声音在帐内回荡,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对未来的规划,“是先打三韩,还是先攻打辽东公孙度,这是我们接下来必须做出的选择。”
拓跋玉率先发言,他的语气坚定而有力。
“可汗,三韩虽小,但地处战略要冲,若能先取三韩,将为我们后续的行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独孤夜则有不同的看法,他眉头紧锁,声如洪钟。
“可汗,辽东公孙度野心勃勃,若不早日除之,必成后患。”
史阿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可汗,我以为,无论是三韩还是辽东,我们都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李儒则在旁静静聆听,待众人发言完毕后,他才缓缓开口。
“可汗,我以为,我们可以先不动声色的拿下三韩,再回过头来进攻辽东公孙度。这样既能避免两线作战,又能在辽东军不备之时,给予致命一击。”
轲比能听后,微微点头,他对李儒的建议表示赞同。
“文优先生之言正合我意,我们先取三韩,再攻辽东。”
他随即下达了命令:“素利将军,率领一万鲜卑大军镇守国内城,其余众将随本汗攻击辰韩、牟韩与马韩。”
素利领命,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
“可汗放心,有我在,国内城固若金汤。”
轲比能点了点头,他转身望着即将出征的将领们,声音中充满了豪情。
“诸位,让我们再次出征,为鲜卑的荣耀而战!”
众将齐声应和,他们的眼神中燃烧着战斗的渴望。
当天中午,轲比能率领着大军,浩浩荡荡地离开了国内城,向着三韩进发。
…………
五月十八日,长安的朝堂之上,气氛紧张而庄重。
年轻的皇帝刘协高坐于龙椅之上,他的眼中闪烁着对权力的渴望和对功业的追求。
太傅王允站在朝堂中央,他的声音铿锵有力,穿透了大殿的每一个角落。
“陛下,如今朝廷已经训练出了十二万精兵,是时候展现天子的威仪,讨伐那些占据弘农郡、左冯翎和河南尹的董卓余孽李傕和郭汜了。”
王允的话语中充满了决心和自信。
然而,他的话语刚落,皇甫嵩和朱隽便站了出来,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忧虑。
皇甫嵩的声音沉重而缓慢:“陛下,如今国家百废待兴,十二万大军中大部都是西凉军,这些士兵忠诚难测,加之粮草不足,此时进攻李傕郭汜,恐怕会适得其反。”
朱隽也紧接着出言,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警告。
“王允大人,战争非同儿戏,没有充分的准备和周密的计划,我们可能会陷入困境。”
王允听后,脸色一沉,他不悦地反驳:“皇甫嵩、朱隽,你们这是年纪大了,怯战了吗?大汉的江山社稷,岂能容忍这些乱臣贼子继续作乱?”
第12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