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后,
黄甫川堡附近的山边,
戚继光的三大营军队已整齐驻扎。
这条蜿蜒的山路,如同一条通往漠北的咽喉,
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营帐内,灯火通明,气氛肃穆。
戚继光端坐主位,面色凝重,
两边坐着游击将军以上的将领们,
他们的目光都聚焦在地图上的那条通往漠北的路线。
副将邓子龙,身材魁梧,皮肤黝黑,
眉宇间透着一股刚毅之气。
子龙字武桥,号大千,别号虎冠道人,
是戚继光的旧部,
曾经一同在战场上浴血奋战。
他沉声说道:“大人,蒙古军队行踪不定,
我们必须先探明敌情,才能做出决策。”
戚继光点了点头,目光扫过三位参将,
“诸位将军,有何高见?”戚继光问道。
杜桐,
年约三十二岁,面容儒雅,却又不失英气。
他擅长谋略,曾在多次战役中化险为夷。
此刻,他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似乎在思考着如何更好地执行任务。
张臣,
三十岁的年纪,
却已经历过无数战火的洗礼。
身材矫健,动作敏捷,
是战场上的一把利刃。
他深知自己的优势,
也清楚自己的责任。
董一元25岁,虽然年轻,
但已经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
继承了其父亲董旸的英勇和智谋,
是神机营的得力干将。
三位参将杜桐、张臣、董一元随即纷纷请战。
“我愿率部为先锋,前去探明敌情!”
三千营游击将军戚金亦请战。
“我也愿往!”
神机营游击将军达云(21岁)紧随其后,
达云出身于回族武将世家,
15岁就参军,
其人勇猛、强悍且有谋略,
是边关的一员虎将。
其余将领也纷纷请战,
表示愿意跟随先锋部队一同出征。
副总兵邓子龙沉思片刻,建议道:
“这样吧,戚金将军和达云将军各率骑兵1000人作为先锋,
探明敌情后迅速返回报告。”
“好!”戚继光站起身,声音洪亮而坚定,
“戚金、达云,你二人各率骑兵一千,
作为先锋前往探明敌情。
但切记,不可贸然出击,
一切行动需听从指挥!”
“遵命!”戚金和达云齐声应诺,
脸上露出兴奋和激动的神色
其他将领也纷纷起身,
表示愿意随时听从调遣,
共同抵御外敌。
营帐内的气氛顿时变得紧张起来,
仿佛一场大战即将爆发。
戚继光环视众人一周,
沉声道:
“诸位将军,此次战事关乎国家安危,
我等必须齐心协力、共克时艰。
望诸位将军奋勇杀敌、建功立业!”
众将齐声应诺,声音震天动地。
戚继光挥手示意众人退下休息备战,
自己则留在营帐内继续思考战略部署。
这一夜注定无眠……
深夜,
月色朦胧,
戚金和达云领兵来到榆林城郊的一个小村子。
火光映照下,
蒙古军队正在肆无忌惮地烧杀抢掠,
村民的惨叫声和蒙古人的狂笑声交织在一起,
让人心如刀绞。
达云目睹此景,紧握拳头,
眼中闪烁着愤怒的火焰:
“这些蒙古贼子,
简直禽兽不如!
我们必须为他们报仇!”
刘綖、麻贵、戚兴国、戚昌国等小将也义愤填膺,
纷纷叫嚷着要冲上去与蒙古军队拼命。
戚金冷静地拦住了他们:
“大家稍安勿躁,我观蒙古军队兵力不多,约莫有两三百人。
我们若贸然出击,只会打草惊蛇。
我们必须制定一个周密的计划,
全歼敌军,不留一人。”
众人听后,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戚金接着下令:
“这样,我们分成四队,
从四个方向包围蒙古军队,
合而歼之。
我、达云各领一队骑兵五百人从东西两个方向出击,
麻贵、刘綖领一队骑兵五百人从南边出击,
戚兴国、戚昌国领一队骑兵五百人从北边出击。”
随着戚金的一声令下,
众人迅速行动,分头出击。
夜色中,
马蹄声如雷,尘土飞扬。
蒙古军队还在沉醉于烧杀抢掠的狂欢中,
丝毫没有察觉到危险已经降临。
当四队骑兵从四面八方包围上来时,
蒙古军队才如梦初醒,惊慌失措地四处逃窜。
然而,他们的反抗在明朝军队的猛烈攻击下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短兵相接后,
蒙古军队被杀的哭爹喊娘,一片混乱。
不久,蒙古军队几乎就被全歼。
战场上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戚金等人清点战果,共斩首二百七十人。
然而,当他们走进村子时,却发现已经没有活人了。
这个曾经充满欢声笑语的村庄,
如今变成了一片死寂。
戚金叹息一声,心情沉重。
达云握紧拳头,愤怒地发誓:
“此仇不报非君子!”
众人心中悲痛,但却来不及悲伤。
他们抓获了几个小头目,
经过审问得知蒙古军队主力还在榆林城,
并且准备在明日一早就启程回蒙古。
麻贵提出建议:
“我们应该立即派人将消息送回给戚继光将军,
让他做好战斗准备。”
达云却有不同的想法:
“我觉得我们应该趁着夜黑,
去榆林城偷袭蒙古主力!
给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我们必须阻击蒙古主力,为后方军队争取更多时间。”戚金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他果断下令:
“麻贵,你立刻派人将消息送回给戚继光大人。
达云,你率部准备偷袭榆林城。
其余人随我留下,阻击蒙古军队的退路。”
夜色中,明朝军队再次行动起来,
一场紧张刺激的战斗即将在榆林城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