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戚继光三大营出征之后,
我便寝食难安,
尽管深知戚继光的军事才能,
但战争的未知性总是让人心悬。
这日清晨,
我刚刚完成晨练,
心情稍感舒畅,
却被小三子急匆匆地告知要上朝了。
“陛下,今日早朝,御史们恐怕又要……”
小三子的话还没说完,
我摆了摆手,
示意他不必多言。
随着太监一声高亢的“早朝开始”,
众臣纷纷入殿。
我端坐在龙椅上,面色凝重。
御史们果然不负众望,
率先发难,
一名御史上前一步,
声音洪亮:
“陛下,臣有本奏。
近日户部扰民伤财,
兵部穷兵黩武,
随意派出军队,
置国家安危于不顾。
恳请陛下三思,
避免引起大战,得不偿失。”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
我脸色微沉,却并未发作。
“此言差矣!”海瑞突然站出来,
义正辞严地反驳道,
“蒙古大军已兵临城下,
我等岂能坐视不理?
若只知和谈,不知抵抗,
岂非置国家安危于不顾?
至于户部之事,
乃是为了国家而战,
何来扰民伤财之说?”
他的话音刚落,
礼部尚书梁梦龙便站了出来,
声音温和却坚定:
“海大人言重了,
出兵之事,非同小可,
需深思熟虑。兵凶战危,
万一失败,后果不堪设想。
想当年土木堡之战,
便是因为随意出兵,
才导致了我大明朝的惨痛损失。”
“梁大人此言差矣!”又一位官员站了出来,他是户部的侍郎张四维,
“蒙古大军来势汹汹,
若不一举击溃,
难道要坐视他们继续侵扰我边境百姓吗?
至于户部的开支,
自然是为了国家的安宁而考虑的。”
众臣们纷纷站队,
有的支持出兵,
有的主张和谈,
大殿内议论纷纷。
我看着这一幕,
心中冷笑。
这些官员们并非真的关心国家的安危,
不过是在争权夺利,
试图通过这场争论来展示自己的影响力。
实际上还不是与我这个皇帝争权力。
想要臣权压过皇权,做梦!
“众卿不必再争了。”
我终于开口,
声音平静而威严,
”诸位爱卿,
朕明白你们的意思。
但碍于形势紧迫,
朕不得不做出决断。
至于出兵之事,
既然已经出兵,不容更改。”
话音刚落,
便有小官附和道:
“皇上英明!
我等愿随皇上共赴国难!”
我微微一笑,心中却暗道:
“这些官员们啊,
真是有趣。
不过,我有的是耐心,
慢慢来,总有一天会让你们知道,
谁才是这个国家真正的主人。”
朝堂之上,
众官们继续议论纷纷,
各抒己见,
不见停歇,
突然,
争吵声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
只见一名800里传令兵,
满脸通红,气喘吁吁地冲进大殿,
一边跑一边高喊:
“大胜!大胜!
榆林捷报!
榆林捷报!”
大殿内的官员们纷纷停下争吵,
好奇地看向这名传令兵。
我也放下了手中的奏折,
眼神中闪过一丝期待。
传令兵上气不接下气地跪倒在众人面前,
双手递上战报。
我迅速展开战报,
仔细阅读起来。
片刻后,
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哈哈大笑起来:
“好!好!这才是朕的万胜军!”
众官员见状,
纷纷露出疑惑的表情。
这时,
传令兵大声报告战报:
“启禀陛下,我朝军队在榆林之战中,
以牺牲300人的微小代价,
斩首敌军6000人,俘虏3000人,
斩杀敌军将领千夫长数人,
百夫长数十人,
俘获马匹2万匹,
军备武器物资无数!
我军大胜!”
听完战报,
我激动地从龙椅上站了起来,大声说道:
“好!戚继光将军果然不负朕望!”
满朝文武官员也纷纷跪下,
齐声贺喜:“恭喜陛下打了胜仗!”
那些之前反对出兵的官员此刻脸色尴尬,
但他们毕竟是官场老手,
脸皮厚实,
很快便调整情绪,
厚着脸皮加入到贺喜的队伍中。
有的官员甚至开始拍马屁:
“陛下英明神武,指挥有方,
才能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
“戚将军真乃国之栋梁啊!”
我赞叹道,
“诸位爱卿,
你们觉得该如何奖赏戚将军和他的将士们呢?”
“皇上英明,
臣认为应当重重奖赏戚将军和他的将士们,
以彰显皇恩浩荡!”
张居正率先说道。
“臣附议!”
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
“好!”我点了点头,
“传令下去,让内阁拟出奖励章程,
犒赏三军!
另外,戚将军的军队何时能回朝?”
“回皇上,
戚将军的军队目前已经整装待发,
五日后即可到达京城。”
传令兵恭敬地回答道。
“五日后?”我微微一愣,随即笑道,
“好!五日后,
朕将亲自率文武百官去北京城外迎接将士们,
为他们接风洗尘!”
此言一出,
殿内一片哗然。
众臣纷纷表示赞同,
并期待着那激动人心的一刻。
而那些之前反对出兵的官员,
此刻也是尴尬地笑着,不敢再多说什么。
此刻的金銮殿内,
欢声笑语不断,气氛热烈而欢快。
我的脸上洋溢着喜悦和自豪,
这场胜利不仅为国家带来了荣耀,
也为我赢得了民心,军心,
最重要的是赢得皇帝的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