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龙和科考队的成员们顺利圆满地完成了这一次富有探险意义的科考之旅,获得了大量珍贵的影像、海洋3d立体多维数据信息、海洋生物和深洋地质样本等翔实的第一手资料,为实验室开展全面系统的科学研究工作奠定了物质基础。
这次的深海之旅,又是一次对人类勇气与智慧的极限考验。科考队员们充分利用船上配备的各种各样尖端设备,深入到一处处海底的幽深之处,揭开了一个又一个海洋的秘密。他们采集到了大量珍贵的影像资料,这些影像如同一幅幅细腻入微的画卷,缓缓展开在世人面前,让人得以一窥深海那些不为人知的瑰丽景象。从五彩斑斓的珊瑚礁到神秘莫测的深海生物,每一帧画面都充满了生命的奇迹与自然的壮丽。
除了影像资料外,科考队还获取了丰富的海洋3d立体多维数据信息。这些数据通过高精度的测量仪器收集而来,为科学家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视角和深度来分析海洋的地形地貌、水流动态以及生态系统的分布情况。这些宝贵的数据将有助于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海洋的运动规律和变化趋势,为预测海洋灾害、保护海洋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在生物样本的采集方面,科考队同样收获颇丰。他们精心挑选了具有代表性和研究价值的海洋生物进行采样,包括深海鱼类、无脊椎动物、微生物等。这些生物样本将被送往实验室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以揭示它们在深海环境中的生存策略、生理特征以及遗传信息等。这些研究成果将有助于丰富我们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并为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指导。
此外,科考队还采集了大量的深洋地质样本。这些样本来自海底的不同深度和区域,包含了丰富的地质信息和矿产资源潜力。通过对这些样本的分析研究,科学家们可以清晰了解海底的地质构造、岩石成分以及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等,为深海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此次科考之旅的成功,离不开科考队员们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他们在恶劣的环境中坚守岗位、日夜奋战;在面对困难时相互鼓励、共同克服;在取得成果时谦虚谨慎、不断进取。他们的精神和事迹将激励更多的人投身于科学研究的事业中来,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次的太平洋海洋科学考察的凯旋而归,不仅是对科考队成员们辛勤努力的最好回报,更是对整个科学界的巨大鼓舞。它让我们看到了人类对未知世界探索的无限可能和光明前景。让我们更加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科考队员们将继续承载着人类的梦想和期望在深海的广阔天地中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海洋科学综合考察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 **推动海洋科学研究的多学科交叉与融合**:海洋科学综合考察通过组织定期的多学科综合考察,如物理海洋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化学等,促进了海洋科学研究的多学科交叉与融合,这对于深入理解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
2. **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和高效管理模式**:通过实施开放共享航次,海洋科学研究所在船舶、人员、资料、数据和设备等方面建立了共享机制,这有助于提高科学考察的效率和效果,同时降低了成本 。
3. **提升深海大洋探测能力与研究水平**:例如,“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的投入使用,显着提升了我国在深海大洋领域的探测能力与研究水平,为深海及大洋区的海洋基础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海上移动实验室和试验平台 。
4. **实现国家海洋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海洋科学综合考察是实现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关键步骤,通过开展深远海考察研究,有助于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促进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并支持可持续发展 。
5. **促进重大成果产出**:开放共享的海洋科学考察航次有助于加强学科交叉和调查数据共享,提高船舶与设备的利用率,解决调查成本不足的问题,从而促进重大成果的产出 。
6. **加强国际竞争力**:随着海洋科学考察船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在国际海洋科学研究领域的竞争力得到加强,这对于国家的科技发展和国际地位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
海洋科学综合考察不仅对科学研究本身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国家的科技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回到中国海洋科学研究院总院后,潜龙和科考队员们在经过五天短暂的休假休息之后,又重新返回了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全面投入到日常的海洋科学研究工作中。
此次的专项太平洋科学考察,科考队员们从太平洋各处的深海热液区中捕获了众多珍稀奇特典型而又特殊的海洋生物,主要有以下六种:
1.蜇栖无线鲟(Symphurus thermophilus):是唯一生活在热液喷口区的鲽形目鱼类,在西太平洋有广泛的间断分布,很多海山的热泉喷口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作为一种舌归,蜇栖无线体形像一条扁扁的舌头。它们的背、臀和尾鳍与其他舌鲟的一样连在一起,而偶鳍高度退化,没有胸鳍,只剩下一片“孤单”的右腹鳍。蜇栖无线鲟喜欢高硫环境,甚至可以待在热液喷口的固体硫壁上。它们与其他比目鱼一样是底栖鱼,因为嘴巴小,所以主要吃些小型节肢动物,平时侧躺在海床上,靠背鳍及臀鳍的波动游泳。
2.雷达鱼:隶属于虎鱼科,是一种生活在印度洋和太平洋珊瑚礁海域的小型鱼类。它们以其独特的外形、艳丽的体色和温和的个性,成为了海水鱼爱好者们的心头好。雷达鱼体型娇小,成年个体体长一般在10-15厘米之间。它们的吻部为黄色,前半身为白色,后半身则呈现出鲜红色,色彩对比鲜明,极具观赏价值。雷达鱼最显着的特征是第一背鳍的第一棘延长耸立为丝状,犹如雷达的天线,因此得名。
3.魔鬼炮弹鱼:学名红牙鳞纯,又称尼日尔炮弹、红牙炮弹等,属于鲍形目鳞钝科红牙鳞钝属,是一种生活在近海区域泛珊瑚礁区的海水鱼。它们主要分布在印度太平洋区,包括红海、东非等广阔海洋地区。魔鬼炮弹鱼体型可达35厘米,身体呈椭圆形,鳞片坚硬。它们的颜色会每天在蓝和绿之间变化,包括其亮蓝的各鳍和长尾巴。成鱼会长出红色的牙齿,使其在吃东西时显得非常有趣。
4.黄金吊鱼:属于鲈形目刺尾鱼科高鳍刺尾鱼属,它们生活在印度洋和太平洋热带海域,尤其在珊瑚礁区域较为常见。黄金吊鱼体侧扁呈卵圆形,背鳍和臀鳍高耸,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其最大体长可达20厘米,全身鲜黄色,尾柄部有一白色短刺,是它们的显着特征。
5.金毛巾神仙鱼:也被称为皇帝神仙或帝王鱼是一种色彩斑斓的海洋生物,隶属于辐鳍鱼纲、鲈形目、神仙鱼科。金毛巾神仙鱼主要分布在印度洋、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我国南海也有少量分布。金毛巾神仙鱼的身体及腹鳍呈现出蓝色、白色、黄色及橘色等眩目的色彩,它们的尾部是蓝色带有黄色条纹,整体色彩搭配非常吸引人。
6.蓝刺子鱼:学名为长鳍篮子鱼,是一种广泛分布在印度-西太平洋地区的暖水性鱼类。主要栖息地包括礁区、砂泥底、河口以及近海沿岸。这种鱼体型侧扁,具有鲜明的颜色变化,受到威胁时颜色会发生改变。此外,它们的鳍棘尖锐且有毒腺,能给人带来剧烈疼痛的感觉。
需要注意的是,热液区的环境极其特殊,高温、高硫、高压等条件对鱼类的生存和繁衍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些特殊的鱼类经过长期的进化。适应了热液区的极端环境,成为了热液区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