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就以坚持29年和收回皇帝权力这两件事,并不足以证明刘禅有多么高的能力。
毕竟司马懿在发动了臭名昭着的高平陵之变后,曹魏的内部就非常的不稳定,还是有很多人不服的,比如着名的淮南三叛之类的事情。
同时,在东北,西北的边境也是时常有叛乱发生,另外还有东吴方面承担的火力。
至于刘禅收回权力的问题,我想到了一个现象,就是很多的创业团队在发展阶段,其内部都还是非常团结的,毕竟这个时候的外部压力太大,要是这时候内部干了起来,那不得直接完蛋?
所以,魏国出了司马懿这样的货色,还能挡得住蜀汉和东吴,要是蜀汉这个最为弱小的政权出现了类似的情况,怕不是直接就没了?
当然,说这个并不是要去否定蜀汉内部的君臣相和的美谈,而是适当的外部压力,的确有利于内部的团结。
那么,咱们来看看刘禅在接下来的执政生涯,又做过哪些事情呢。
首先,是蒋琬时期。
作为诸葛亮指定的接班人,蒋琬依旧按照诸葛亮定下的大方针在执政。
但是在某些方面,蒋琬也做出了调整。
比如诸葛亮时期,一共发动了五次北伐,所以在诸葛亮时期,叫做无岁不征。
有些人就经常以此说诸葛亮是穷兵黩武,耗光了蜀汉的国力。
但是,实际上,诸葛亮虽然多次兴兵北伐,但其搞经济民生也很有一套,所以倒是也能支持这样频繁的动武。
而如果站在当时的蜀汉的角度来看,诸葛亮似乎也必须北伐。
要是三国都各自关起门来发展,等发展好了,再出来一波硬刚,那蜀汉肯定是第一个先出局的。
没办法,蜀汉的底蕴是三国里最差的,拼发展根本拼不过魏国。
如果能够拿下关中,并且守住,或许才能跟魏国拼发展,虽然这个时候的关中已经很破烂了。
蒋琬则是侧重以“以安民为本”,至于北伐,大概就是有机会就搞,没机会就等着吧。
所以,在蒋琬执政的时期,蜀汉的经济发展迅速,民生安定,国力日渐增强。
蒋琬之后,费祎执政,则是更加侧重民生,而基本快要放弃北伐了。
不过,在费祎执政的期间,蜀汉还有个姜维,他倒是一个坚定的北伐派。
但是,他本是魏国投降过来的,又没有诸葛亮那样的威望。
在费祎执政期间,虽然他主要负责军事,但是每次他想要举大军伐魏的时候,费祎总是会阻止他。
费祎说:“我们不如丞相太多了,他都没能搞定中原,我们怎么搞得定呢?还不如安心发展民生,积蓄国力,等以后有了大才,这些事交给他们去完成吧。”】
...
“唉!”
蜀汉后主时空,诸葛亮看到这里,不由得叹了一口气,费祎这话,让他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
【等到费祎没了,姜维虽然独掌军事大权,成为了蜀汉集团的纸面二号人物,但实际上他的处境,比费祎在的时候还要不如一些。
具体,我们来看看这个期间的一些大的事情的发展。
公元238年,辽东公孙渊叛乱,自立为燕王,魏明帝曹叡派司马懿领兵征讨。
刘禅在得知这件事之后,下令让蒋琬开府治事,准备随时联合东吴进攻曹魏。
也是这一年,姜维开始了他的北伐之路,姜维在一生之中发动过11次北伐,只不过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这些北伐的规模都不大,而且和曹魏之间也是互有胜负,没什么实质性的进展。
蒋琬在汉中坐镇了六年,基本和曹魏之间没打过什么大仗。
其中,在242年的时候,蒋琬造大船准备顺着汉水去拿下上庸三郡。
但当时蜀汉朝廷内部很多大臣都认为,顺水而下,出兵倒是很轻松,但要是输了呢?逃都没地方逃。
于是刘禅就派了费祎,姜维去劝说蒋琬。
蒋琬只能放弃了这次计划,并上书建议刘禅任命姜维为凉州刺史,去拉拢那些羌胡人,等到以后有机会的时候,就可以一起攻打魏国。
244年,蒋琬病重,辞职,费祎开始全面接替蒋琬的职责。
246年,被称之为蜀汉四相的蒋琬和侍中董允都去世了。
蜀汉着名的宦官黄皓也是从这一刻开始崛起了。
黄皓在此前只是一个黄门丞,虽然受到刘禅的宠信,但是侍中董允时常直言劝谏刘禅,并且经常斥责敲打黄皓。
因此那时候的黄皓,最多也就是带着刘禅耍耍,干预不了政事。
但是,蒋琬和董允都没了,接替蒋琬的费祎在威望上降低了一些,而接替董允成为新的侍中的陈祗,却是一个喜欢迎合上意的人。
为了更好的舔刘禅,陈祗也是和黄皓联合了起来,这内外夹击之下,刘禅被舔得很舒服,也就越发的宠信二人。
而黄皓也因此逐渐获得了参与政事的权力。】
...
“混账!阉宦之祸近在咫尺,这阿斗,怎么能宠信宦官呢?等回去了,朕非得好好收拾他一顿不可!”
三国蜀汉,昭烈帝时空(魏文帝时空),昭烈帝刘备怒骂了一声。
因为他这里有来自晋朝的祖逖的缘故,其实这段历史他是清楚的,也知道有黄皓这么个人。
只是,当天幕提起这事,他还是忍不住暴怒。
虽然看了天幕这么久,很多人都已经明白,一个王朝的覆灭,不是简单的几个昏君奸臣的事情。
但毕竟在这个时代成长了几十年,像他们这样的人,对宦官的看法依旧没有太大改变。
特别是,这个黄皓本来也不是什么好家伙。
...
【247年,费祎和姜维共录尚书事,其中费祎还有大将军的名头,姜维则是卫将军。
249年,曹魏那边因为曹爽独霸朝堂,引起各方势力不满,司马懿趁机发动了臭名昭着的高平陵之变,并且转头就把刚拉完还热乎的洛水之誓给吃了!
夏侯渊次子夏侯霸担心司马懿要弄他,于是直接跑路去了蜀汉。
刘禅得知消息之后,立马派人去接应夏侯霸。当见到夏侯霸的时候,他就说:“你爹当年是战死沙场的,不是我先人亲手杀的。”
接着,他又指着自己的儿子说:“这也是你们夏侯家的后人。”】
...
“混账?什么意思,什么热乎的?说朕的祖父是狗?”晋武帝司马炎顿时气得七窍生烟。
这一幕,投射到了天幕之上,顿时引起了很多观众的嘲笑。
“哈哈,就是狗,要是这货不说,朕还没注意到呢。”曹操大笑。
“哦,还真是个狗!”
“哈哈哈,不打自招了。”
晋朝,司马炎看到天幕上出现的很多过去的,未来的皇帝们的嘲笑,只能闭了嘴!
没办法,拿他们没办法,那只能尽量控制自己,免得再丢脸了。
...
【252年,费祎获得刘禅批准,可以开府治事。
253年春,费祎在宴会上被投降过来的魏国人郭修刺杀,重伤,几天之后就死了。
关于这件事,还不得不提到一个叫做张嶷的蜀汉将领。
早在去年,张嶷就发现费祎这人太博爱了,特别是对待那些新投降过来的人,那是亲近得毫无防备。
于是,张嶷就写信给费祎说:
“昔日岑彭(东汉开国名将,被公孙述的刺客杀死)、来歙(东汉名将,也是在攻打公孙述的时候被刺客杀死的。)都被刺客杀了,你现在是大将军,位高权重,必须要注意防范类似的事情啊。”
只可惜,费祎没听,不然说不定就不会出现这样的事情了。】
...
“这...哎...”
蜀汉,后主时空,朝堂上,所有人都看向了费祎。
诸葛亮道:“文伟啊,这是个教训,你得要记住了,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啊。”
费祎只能赶忙低头抱拳。
...
蜀汉,昭烈帝时空,昭烈帝刘备道:“这张嶷是个人才啊,回去了,就去找他。”
...
【同年三月,吴国那边,大将军、首席顾命大臣诸葛恪见自己小胜了魏国几次之后,就执意发动20万大军进攻魏国,并同时派使者邀请姜维一同出兵。
姜维立马答应,发兵数万,进攻南安、狄道等地方,但最终因为粮草不足和魏军援军抵达,这一次,又是无功而返。
这里,不得不又提起这个张嶷了。
他看到诸葛恪的这些行为,于是便写信给身为侍中的诸葛瞻,也就是诸葛亮的儿子。
张嶷说:瞻啊,劝劝你的堂兄诸葛恪吧,收手吧,吴国新帝刚登基,他作为顾命大臣,不宜离皇帝太远,不然会大祸临头的。
结果,就在这一年,诸葛恪在新城兵败之后,回去就被另一个顾命大臣孙峻联合皇帝孙亮给杀了,并且还夷其三族。
不得不说,都是诸葛家的人,但不同的人教出来的结果还真是不一样。
诸葛瞻虽然能力不怎么样,但是忠诚度没问题。
而诸葛恪,则是被打上了一个东吴权臣的标签!】
...
“这...”吴大帝孙权皱起了眉头,权臣?
...
【254年,姜维被加督中外军事。
256年,姜维升大将军。
此时的姜维,没有了费祎的制约,姜维终于是可以放开手脚进行北伐了。
但是,还是那个老问题,蜀汉北伐一直都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总是和魏国在那里来来回回的拉扯,互有胜负。
这使得蜀汉的国力民生被快速的消耗着。
同时,因为姜维常年领兵在外,所以真实的权力其实不如在他之下的陈祗。
这个时候,蜀汉内部反对北伐的声音越来越多了。
257年,魏国的征东大将军诸葛诞(诸葛亮族弟)起兵反抗司马昭,只不过在第二年就被平定,诸葛诞也被夷三族。
这就是淮南三叛之中的最后一叛。
这次事件过后,代表着魏国内部支持曹魏的最后的一股力量被消灭了。
在诸葛诞起兵的同时,姜维也在配合出兵,只是西线这边的邓艾等人来个闭门不战,硬拖。
姜维对此也没有办法。
与此同时,蜀汉内部却出现了一件大事,那便是有着“蜀中孔子”之称的谯周,因为在朝堂上和陈祗就北伐的事情争论,当时谯周没有争赢,于是越想越气,回去就写了一篇名为《仇国论》的文章。
这在蜀汉内部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有人说,谯周这是一言亡了蜀国!
但也有人说,姜维北伐的确是不仅徒劳无功,还虚耗国力,继续打下去,蜀汉一样得崩溃。
不过,在历代的正统的儒家学者眼里,谯周的名声的确是不太好,认为他的《仇国论》就是在给投降主义摇旗呐喊。
那么,这个仇国论,到底写了个啥呢?
在这篇文章里面,谯周虚构了两个国家,因余(代表蜀汉),肇建(代表魏国),两个国家是世仇、
同时,里面还虚构了两个人物一个叫做高贤卿(代表蜀汉内部的北伐派),伏愚子(就他自己这样的)
光是这几个名字,就能看出来浓浓的嘲讽的意思了。
在文章中,高贤卿问伏愚子:“像我们这个小国,应该怎么样才能战胜大国呢?”
伏愚子说:“大国没有忧患,长期下去必然腐烂,到时候就得乱,而小国忧虑很多,反而能治理好。所以应该学周文王、勾践那样,闷头发展民生,等待机会吧。”
高贤卿又说:“当初项羽强刘邦弱,天天都在打仗,没有一天安宁,等到双方鸿沟为界,罢兵熄火之后,张良却劝刘邦说,要是百姓都安定下来了,就不会再想着变动了。
于是刘邦转头就追击项羽,并最终击杀了他,所以为什么一定要学周文王呢?
这个肇建(魏国)内部有问题,我们攻打他的边境,给他们制造麻烦,一样有机会干掉他们啊。”
伏愚子:“商朝和周朝的时候,社会安定,人们都习惯于本来的统治规则,要是把汉高祖放那个时候,他能有什么用?秦国末年,天下混乱,统治者一年都换好几次,老百姓惶惶不可终日,所以那个时候,谁力量强,谁就收获更大。
而我们现在不是秦末,双方都已经立国几十年了,百姓都习惯了,所以应该学周文王那样无为而治,而不是学刘邦那样东征西讨,搞得民生凋敝,最终只能自取灭亡。”】
...
“啥东西,混账,竟敢瞧不上朕?什么东西?”汉高祖刘邦顿时大怒!
...
“歪理邪说!扯淡!凡事你就等着天上给你掉馅饼!”汉武帝也是大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