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怎么也没想到,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又遇到了那个年轻人。
两人约在一家茶楼见面。
李世民也有点困了,刚要去休息一下,就看见苏泽坐在那里,正跟一个红光满面的中年人喝着酒。
两个女孩正在街边和孩子们玩捉迷藏。
李世民刚坐下,就听到了苏泽和那个中年男子的对话。
“秦兄所言极是。”孙思邈感慨了一句。
再联想到苏泽之前的预测,他只觉得这是一场梦。
他们真的撤退了!
事后,从后世的视角来看,很多蛛丝马迹都指向了一个结局。
但是,在真正的情况下,却可以从种种蛛丝马迹中推测出这件事的结局,这绝非常人所能办到的。
“现在想来,秦兄的这番话,还真是洪钟大吕,让人听得如痴如醉!”
“为了和平而战,和平村为了战争而战,如果为了和平而为了战争而战斗,那么和平就结束了!”
孙思邈喃喃自语。
“朝廷里的大臣们,一定要牢记这一点!”
“说得好!”李世民点了点头。
一想到这里,李世民的脸色就变得铁青。
突厥人离开了,但是长安城却损失惨重,实在是太丢人了!
可是,李建成和朝中一些大臣,却是另一回事。
在他们看来,用金钱来解决这群人,简直是再好不过了。
这又不是他们花钱。
如果真的让他们出钱,恐怕他们的态度会完全不同。
“如果你不想被人欺负,那你就必须要主动出击,让他们明白,我们不是那么好惹的!”
说到这里,李世民脸上露出愤怒之色:“朝廷里的那群孬种,竟然说要舍弃长安城,直接把都城迁走!”
“我呸!”陈曌没好气的说道。
饶是以苏泽的定力,此时也不禁一阵无言。
这得多大的脑回路才能想到这种匪夷所思的主意?
“阁下是”孙思邈见李世民突然打断自己,微微一愣。
事实上,李世民这样的举动实在有些失礼,放在未来根本不会有这样的表现。
不过,对于大唐来说,这并不是一个问题。
大唐是一个多种族混居的国度,长安城更是如此,胡化的人也越来越多。
所以大唐的子民,大部分都被培养成了一名直爽的人,所以李世民的突然打断,并不奇怪。
李世民耸了耸肩,说道:“他只是一个普通人,对某些人的所作所为很是不满。”
说完,李世民抱拳道:“我叫李时,姓石,敢问两位尊姓大名?”
自我介绍过后,两人开始闲聊起来。
“我之前听闻了你的‘奋斗’二字,你是怎么想的?”
李世民也是一脸的疑惑。
孙思邈顿时明白过来:“哦,这就是你来找我的原因。”
孙思邈瞥了苏泽一眼,见他根本没放在心上,这才将那天的事情说了一遍。
“秦兄说过的,我记得很清楚,如果你不能从战争中得到任何好处,那么你就永远都不可能从我们这里得到任何好处。”
苏泽摇了摇头,若有所思道:“这可说不准,古往今来,总会有这么一两个愣头青。”
“柳辰就是一个例子。”
一提起刘辰,苏泽就气不打一处来,恨不得立刻回到现实世界,抽他两巴掌。
若不是这个蠢货,中原的黎民何至于被殃及池鱼!
李世民疑惑的看着苏泽。……
“秦兄,你对东汉时期的事情知道得很多?”
李世民疑惑地问道:“这段时间的资料很少,也没有说清楚,秦兄是怎么得到刘辰的消息的?”
“这柳辰呢?”
“模糊不清?”
李世民点点头,这是他的习惯,也是他的风格。
刘辰的事迹,在历史上并不多见,后人所知,也就是刘辰统治的时候,遭遇了五胡乱华之灾。
只是刘辰突然驾崩,新君登基,努力经营,短短数年,就将中原的匈奴驱逐出去。
这也是为什么苏泽突然提起刘辰的原因,让李世民几个人感觉很怪异的原因。
刘辰在历史上的地位很高,但却很低调。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关于他的资料实在太少了,而且大部分都是只言片语。
其他历代帝王的记录都很清晰,而你这里却是一片空白。
生下来,登上王位,逃走,死于非命。
历史上关于刘辰的记录,很容易就能概括出来。
这样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帝王,自然会引起文人们的好奇心。
因此,但凡知道东汉时期的人,都对刘辰充满了好奇,毕竟这位帝王,关于他的资料并不多。
苏泽这才反应过来。
当时他的所作所为,已经让所有人都震惊了,他们也只能用一些见不得人的手段,将他从这个世界上抹去。
甚至,在这段时间里,除了他之外,就只有刘辰一人,没有任何的信息,只有只言片语。
说到这里,苏泽顿了一下。
他哪里会知道,原来是他结束了东汉王朝的混乱!
苏泽轻轻摇了摇头:“我也是机缘巧合,在一部古老的典籍中,才知道这件事。”
“当时刘辰听到了匈奴的消息,立刻就遣散了自己的大军,带领着一众大臣逃到了南方。”
“北部的一大片区域,就这样被占领了,他甚至都没有反抗,就这样放弃了。”
苏泽冷笑一声:“当年,北疆百姓联合起来,对抗胡人,现在怎么样了?他先是向朝廷进贡,然后割让领土,让蜀汉变成了一片废墟。”
“这样的人,不能以常理度之。”
李世民跟孙思邈面面相觑,两个人的眼睛里都充满了震撼。
很多人都在猜测这段时间发生了什么,却没有一个人能理解这段历史。
蜀汉怎么可能在一年之内,就失去了这么多的地盘?
从史书上的零星记录来看,大部分的学者都认为,这次胡人入侵,令刘辰被迫迁移。
这个说法听起来很荒谬,但却是最有道理的,在历史上也是如此。
“研究历史,要从更远的地方去看。”
“假设下一个世纪,降雨量继续增加,会发生什么?”
既然已经得出了这样的结论,那么,就没有必要多说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