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亓也道:“这就是你起初特意提了现在用的油是过滤了三遍的用意。”
苏茉点头,“是。我们用的大豆,花生,玉米并没有好坏之分,出的油自然是一样的。
只是这油过滤的遍数越多,油就越澄澈,越清亮,卖相也就越好。
至于普通百姓用的油只需粗粗过滤,看着混浊一些,可能会影响口感,但油是没问题的,不会对人身体健康造成什么不好的影响。”
萧亓点头,“甚好!我今日就送密信回京,向父皇禀明此事。
你这里可以先行制油,父皇一旦有了回信,便开始售卖。”
苏茉,“好。”
油的事情就说到此处,苏茉也没提定价,这事自有皇帝斟酌。
魏红英对苏茉深感佩服,对自己怀疑苏茉感到羞愧,“苏妹妹,我还以为你跟别的商人……”
魏红英话没说话,苏茉便接道:“魏姐姐,你那样想是因为你不知道制油过程,怪不得你的。
我们虽然赚钱的,却也要以不损害人为前提。”
魏红英重重点头,“小茉,你比男子都厉害。”
魏红英没有世家小姐那样满腹诗书,讲话漂亮,但这是对苏茉最高的评价。
苏茉道:“魏姐姐也比许多男子强。”
魏红英豁达,性格直爽,与她相处起来很是轻松,这是苏茉喜欢的朋友类型。
四人坐着喝茶说话,大多是苏茉和萧亓说起这一年多油的制作,原料供应,售卖的事。
说到原料供应,其他地方也是先各地收集,但像大豆,花生这种粮食种的人很少,能用来榨油的多数还是玉米。
各地官员也是在鼓励百姓多种大豆,花生,毕竟这两样出油率高于玉米的出油率。
但效果没有阿坝村那么好,很多百姓为了能多得粮食,还是选择种玉米,水稻。
这是第一年,不管是朝廷还是苏茉都能理解百姓的想法。
百姓们担心是有道理的。
一是不确定种了大豆,花生,来年真的能卖钱,万一人家不要了,大量的大豆花生没地卖。
二是玉米花生是真的能填饱肚子,能缴税的。
至于阿坝村和山坪村的人,都是在苏茉这里赚到钱的,他们对苏茉是信任的,愿意拿出家里大半的地来种制油的原料。
再加上苏茉自己地里种的,整个大越也就苏茉这里不缺制油的粮食。
对这种情况,苏茉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那就是以朝廷的名义向村民收大豆,花生,玉米,大豆花生定价要比玉米高。
朝廷可以先支付种这些种子的人家一定的银钱,提前定第二年的收成。
当然,对大豆,花生,玉米的品质也要有要求,有地方官派人收粮并验收,合格还能支付剩下的银钱,不合格的粮食不收,不只要他们退还提前支付的银钱,还要赔偿两倍的银钱。
这样就可以避免有些人拿次粮来滥竽充数,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萧亓将苏茉所说的方法整理成册,跟密信一起送回京。
事情说完已经大半日过去了,萧亓回屋写信和册子去了,魏红英去上茅房,茶室就剩下萧昶和苏茉了。
苏茉坐了大半日,早腰酸背疼了,起身伸展了几下胳膊,腿,拿了西瓜,坐阳台上的躺椅上去了。
“镇北王,是有话与我说。”苏茉是笃定的语气。
这镇北王在茶室陪坐了大半日,也就只说了几句话,明显他不是来参与植物油的事。
赖着不走,明眼人都知道有事。
看魏红英去了茅房许久都没回来呢。
萧昶径自走到另一把躺椅上坐下。
苏茉咬了一口西瓜,“让他猜猜,镇北王说的是什么事?”
萧昶没说话,等着苏茉继续说下去。
苏茉,“孩子的事我们已经说清楚了,你自是不会再说这个事,除非你改变主意了。
那你改变主意了吗?”
萧昶摇头,他并不打算违反契约。
苏茉接着道:“能让镇北王上心,而我又帮得上忙的,那就是粮食了,军队每年需求的粮食朝廷供不上吗?”
昨日,小土豆拉着她与萧昶到后山,萧昶泄露的情绪她就看出来了,萧昶看上她地里的粮食了。
萧昶起唇回道:“五年前大寒,大越多地百姓颗粒无收,朝廷搬空了国库,依然有许多地方顾及不到,也伤了国本。
一些地方至今未恢复经济,朝廷免了三年赋税,也就是近两年才恢复税收。
虽有冰块和油的生意在,国库今年虽充盈了,却难收到粮食。
许多地方尚不能解决温饱,更谈不上卖粮了。”
苏茉对这个问题倒是了解得不深,看来不只军队缺粮,百姓也缺。
苏茉二话不说,“我仓库里有去年的陈粮十万旦,都是玉米,品质差了些,磨成面做馒头不影响吃。
今年的收回来的有二十万旦,玉米,土豆,红薯都有,这些先给你解燃眉之急。
其他的要收回来才能计算出数目来。”
也许是冥冥中觉得有人需要粮食,去年的粮食都留下了,苏茉没有拿去卖。土豆留久了不好,被铺子消耗了一部分,县城,镇上卖出去一部分,少部分自己吃掉的,剩下的就都做种子了。
红薯去年是没有种的。
加上今年的粮食,应该可以供军队吃一段时间了。
萧昶张了张嘴,喉咙有些干涩,时时困扰自己的问题这么几句话就被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