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梅回来了。
路过淡马锡的时候,先拜见了平阳长公主李秀宁。
船只得到修理,人员也得到了休整。
然后在水师的护送下,回到了余杭。
李秀宁暂时没办法离开麻六甲,窦乐这边远征军,许多补给还是靠麻六甲这边通航运过去,更重要的是,李秀宁要在麻六甲坐镇,完成航线的建立,以及部署补给港,还有电报机。
所以,李秀宁请韦珪在长安,负责压制关于大洋洲的详细信息。
太国舅府还在余杭,余杭那边好办。
主要是长安。
人回来了,消息不可能瞒得住。
但详细的信息,可以被混淆。
侍女汇报之后,施礼离开。
韦珪也起身:“恕我失陪,秦王妃在这里当自家一样便好,我要连夜入长安。”
长孙无垢起身回礼。
她内心虽然好奇,却也没多问。
因为她和李世民在三年祭祀之后,就会离开中原,中原的事情也没必要去打听那么多。
大洋洲会如何?
在何处?
都不要重要,重要的是,远赴数万里之外,如何立足。
即便是舅舅已经在那边铺垫一切,李世民夫妇二人内心依旧是对未知的一切带着敬畏。
两天后,长孙无垢回到皇陵。
接下来就是等李渊的三周年祭祀。
完成祭祀后,李世民将南下,到扬州,然后从扬州上船,先到七只岛港口。
长孙无垢回到皇陵后。
先讲了关于武士彟女儿入宫后的事情。
李世民是在听,却也没什么反应,因为他已经要离开长安,离开大唐,皇宫内那点事情他已经不在意了。
长孙无垢又讲了突发事件。
怀恩县主远航归来。
听到这事,李世民神情变的凝重:“只有一种可能,她探险所至之地,是一片非凡之地。”
长孙无垢:“有多非凡,比辽东黑土还富饶,比最近长安城吵的极热的湄南河三角州一年可种三季稻米还好?”
李世民摇了摇头:“怕超出许多人能够想象的。”
长孙无垢再问:“无法想象的?”
李世民:“就是无法想象的,超出我们的认知,象是舅舅的蒸汽机,谁能想到吃煤炭的钢铁机器竟然有那么大力气。仅是蒸汽机带动的相关产业,至少影响大唐百万人的生计。”
“而且,这还是火车没有开始建造,只是用于矿山与纺织。”
李世民说的没错。
超出他们知识、经验的认知,所以是想象不到的。
为什么封锁关于这次远航探险的消息。
余杭城。
李华梅带的舰队,所有的船员都下了禁言令。
余杭,太国舅府。
东院正厅,摆着几块石头。
一块石头,罕见的狗头金。
足以证明,那里有大金矿。
第二块石头,一共七斤,依专业的矿师所言,七斤石头至少有二两纯铜。
这是让人发疯的含铜量。
第三块石头。
一块石头一百斤,矿师熔炼了相似的一块,不是推测,而是实据。
一百斤的石头,六十三斤铁。
郑元璹围着石头转了十圈,感慨的说了一句:“这不是石头,这就是铁块。有多少?”
“报郑公,无数。”
郑元璹扶着腰抬头,轻轻的摇了摇头。
有人报:“那地方,有荒地、有沙漠、更有无尽的草原。那么大的草原,竟然没有羊,也没有狼。”
郑元璹继续摇头。
崔君肃在旁说道:“这么大的地方,比中原还大,却是一个超级大岛。信息不可外泄,中原有野心之人,特别是草原上那些蛮夷,或是几万人南下到了这个岛,怕是我们想找都找不到,多年之后……”
舰队绕着大洋洲转了两圈,从行船的距离大概可以推算出海岸线的长度。然后再根据海岸线的长度,也可以算出来大洋洲有多大。
多次登陆,也大概了解了这片大陆的简单情况。
水草、天气、矿业、植被……等等。
最可怕的是,这么大的地方,竟然没有人。
就这么大的地方,莫说是几万人,扔进去几百万人,都占不了多少地方。
这里有着肥沃的草原,无数的原始森林,露天就可以捡到了,一斤石头十两铁矿石,天然银树、狗头金……
还有,大量可以种麦子的田地。
舰队的行军司马再报:“郑公,我们把船上带的羊留在那里了,依太国舅的吩咐,等上十年再去,那里会有无数的羊。我们确实没发现狼等野兽,那里没有凶猛的野兽。羊在无节制的繁殖之下,数量会暴增。”
“还有,我们原本带有兔子,最终依太国舅的安排,放弃了。若是放几十只兔子在那边,怕是会多到无法控制。”
崔君肃:“给平阳公主殿下那边回电,余杭将组织舰队,南下淡马锡,暂不允许任何人随意南下。大洋州在没有制订开荒方案前,准确的消息暂时压下。”
“是。”
有书吏起身去办。
李秀宁的担心,余杭太国舅府的担心,并不是空穴来风。
中原人过去人不可怕。
可怕的是,野心勃勃的草原各部落。
他们眼下在太国舅府的势压之下,非常听话。
但他们若到了大洋州呢。
用不了几十年,无论是士兵的数量,马匹的数量,船只的数量,都会成为一片不受大唐管理的地方。
平阳公主李秀宁不可能接受这样的事情。
大唐的世家,也不可能接受这样的结果。
可眼下,世家却没有足够的人力去开发。
所以,只能封锁消息,然后等。
等世家的下一代,永业军的下一代成长起来。
不用等太久。
短则八年,长最多不超过十二年。
等得起。
此时,再说窦乐这边。
李秀宁给窦乐发了电报,还单独派了快船过来,告诉窦乐关于大洲州的探险结果。
窦乐呢。
无所谓。
只要是说汉语的,汉文明的跑去了,占就占了。
那么大的地方,真正成气候至少五十年之后了,想成为一个国度,需要百年的积累。
所以,大唐的太国舅,嘴上说的是李秀宁想的周全,太国舅府的智囊们非常可靠。
但内心呢。
无所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