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
五月份的日子越过越少。
这对于某些人来说有好有坏。
比如说江渊大学士。
作为一名家里有织布生意的士大夫,江渊对于自己的家产是很关心的。
尤其是又到了核算商税的时候,太府寺的人要求他们的店铺把上个月收税后至今的账本抄写一份送过去,好让他们三十抽一。
江渊由此问了问管家,自家近来的营业情况,结果管家却告诉了他一个并不是很好的消息——
顺天府市场上的棉纱、棉花,基本上被人给扫荡空了,甚至于他们去其他地方买,也多被人捷足先登,只抢到了部分棉花。
在棉花迅速推广,大家都习惯穿棉衣的时代,江家的生意里卖出去的布,很多都是棉布。
现在没有了棉花,哪里还能织出来棉布?
而俗话说得好,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
替父母感受到生命威胁的江渊因此大怒,“谁的嘴巴这么大?一口气把棉花都给吃完了?”
“那些经商的小人当真越来越过分,是想独占直隶的布匹生意了?!”
“……”
“那些人打着的,都是皇庄的旗号。”管家等江渊发完火,才鼓着勇气告诉他。
鬼!
怎么又是小太子的手笔!
江渊被堵了一肚子气。
对方不与民争利,便要与官争利吗?
堂堂皇太子享受别人的供奉就够了,要棉花这种老百姓才用的东西干嘛?
皇家用来擦屁股的,可都是专门从蜀中送过来的丝绸!
江渊想来想去,都不能想通为什么小太子突然要插手这个完全跟天家不沾边的买卖。
而且棉花原本低价,种的人又多,就因为皇庄那边疯狂扫荡的行为,供需变动之下,竟然还涨钱了。
这意味着江家要是再去收棉花,附近的要高价买入,远了的也要添加交通运输费用,左右都比往年花的钱多出一笔。
好在今年的棉花再过几个月就要收获,他们也就失去了一些旧棉……
可要是今年小太子继续扫荡呢?
江渊对此感到发愁。
不过没关系,
朱见济又不愁。
他因为做的事情一切顺利,最近又心宽体胖了不少。
石亨那边终于尘埃落定,石彪也被压入京城,跟叔叔团聚了——
其实朝廷派去的钦差一到大同,就将石彪逮捕了,而验证他有没有参与谋反,也不是问题。
通过把他在大同的宅子翻箱倒柜,搜出来了不少与石亨的通信,里面当真有些一些不敬谋逆的话语。
更有年富这个大同巡抚作证,交代了石彪在大同这几年的作为,定罪是妥妥的。
之所以这么晚才把人压倒京城,那是由于石彪在边境私吞的财产田地巨大,同时要整顿石彪私通瓦剌而造成的边市乱象,弄起来花了不少时间。
景泰帝为此难得的发了顿火,嘴角隔天就长了火泡,疼的好爸爸连美人都不睡了。
于是他更加气愤石家叔侄,将罪名定下后直接下令把人拖到西市斩首示众了。
没有兴趣见证血腥场面的小太子只是对着西市遥遥哀叹了一声,然后就驾车带着小伙伴们继续巡查皇庄。
他首先看了下最近收集来的棉花和棉纱,然后动用皇家御赐钞能力后的结果给震撼到了。
“这么多?周边的田地都拿去种棉花了不成?”
“太子有所不知!”负责这次采购事件的宦官刘保恭敬的给主人做解释。
原来在大明立国之初,太祖皇帝就诏令天下,“凡农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绵各半亩,十亩以上倍之”,后面还直接宣布,如果农民把田都拿来种棉花了,便给他们免除这方面的赋税。
可见为了推广棉花种植,一向节省的老朱同志都下了血本。
而效果也很显着,不论大江南北,都有人在种棉花。
所以采购团队在直隶绕了一圈,成功收到了一仓库的棉花和棉纱。
朱见济恍然大悟。
然后就觉得以后税法大改革,得把棉花地也纳入税收范围。
因为他坚信,在飞梭和新式纺纱机出现后,会有更多人跑过去种棉花,差一点还能弄出来“棉吃人”的现象。
如果棉田不用纳税,那大明的财政又要损失一大笔钱,让本就不富裕的国库雪上加霜。
“那人招收了多少?织布机制作出了几架?厂房有建好吗?”
朱见济又问了一些问题。
原材料已经收过来了,那么劳动力和工场呢?
刘保都一一回答,还请太子殿下高抬贵脚,去新建成的厂房那边看了看。
一个多月的修建时间虽然紧迫,但在朱见济大方的砸钱和用权力催动工人的情况下,也弄的差不多了。
只是工作场地,又不是拿来长住的,很多东西都可以直接省略掉。
朱见济巡视一番,勉强的点了点头。
“只是女工那边有些难题。”刘保小心的说道,“很多人家都不愿让家中的女儿媳妇出来……”
在小农经济男耕女织的特点下,生活过得去的农户家里都有织布机,没必要让女人去别人的地盘打工。
即便是农民,也只有实在过不下去的家庭,才会让自家女人出去抛头露面的做工。
而且皇庄人多,在集体化的生活下,如果不讲究一点,是很容易让人变颜色的。
只有周边的人亲眼见证了皇庄和其中佃户们的改变,相信皇太子真的会给他们发不菲的工钱,大胆的报了名。
这么一点人,把场子盘起来是足够了,但远远不能让皇庄布业吃下整个直隶的市场。
“再去找找……顺天府不行,就去周边的卫所找。”朱见济吩咐道,“你是东宫出来了,别在乎太多的规矩。”
什么军户农户?
他们都是皇家的打工人!
刘保应下,发誓绝不会辜负太子的信任。
“水泥制作的怎么样?”
随后,朱见济又转去了另一个工坊,询问起了自己老早安排下来的事。
对比起玻璃烧制,摸索出水泥配方比例的时间要缩短了很多,毕竟前者要慢慢煅烧,把控温度的变化,后者在知道需要什么东西掺和的情况下,只要用心玩泥巴就好了。
可由于朱见济需要许多水泥,就导致了时间成本的增加。
谁让运送原材料也要花时间呢?
拖拖拉拉的,到了现在才积攒起足够多的水泥来实施朱见济的计划。
在处理孙家财产的时候,朱见济明确提出过要拿孙家的钱去为老百姓修路,造福民生。
他是说到做到的。
只是比起古代常见的,把地推平再铺上层薄薄沙土压实,就可以供人行走的道路,朱见济想的却是用水泥来代替沙土。
他要用一条人人可以行走,谁都看得见的宽敞大道,来让大明见识下伪工业的威力。
虽然他弄出来的水泥远远不及现代制品,品质一般般,但放在这个时代已经足够用了。
然后,皇家水泥厂也可以打响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