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十岁的情绪波动
当领导告知寒假托管的加班费被取消时,我并没有跟他争吵,但那股不愉快的情绪却像烟雾一样弥漫开来,久久不散。尽管我已经年过半百,步入人生的暮年;尽管我已从事教育事业三十余载,历经岁月沧桑,但面对这种不公平的待遇和那些占便宜的家伙们,我的内心依然无法平静。
我明白,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以平和、宽容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一切,但有时候,情感的波动就像是汹涌的海浪,难以抵挡。我不禁感叹:难道这就是所谓的“人善被人欺”吗?难道我一直以来的坚持与付出都只是一场空?
二、想起了苏轼与佛印的“修行”故事
有一次,苏轼在礼佛的过程中突发灵感,就写了一首诗:“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稽首”是礼拜的意思,“天中天”是指佛,“毫光”是指佛的慈光普照三千大千世界。
而这个“八风”是指什么呢?就是指“利衰毁誉,称讥苦乐”。也就是无论别人称赞我还是讥讽我,无论是别人毁谤我,还是给我很好的名声,无论我是处于上升时期,还是处于下降时期,无论是在苦中,还是乐中,我都不为这些外境所动,保持着一种如如不动的平和心态。
这种境界谁做到了呢?实际上是佛做到了。他说“端坐紫金莲”,就是看到佛像端坐在紫色的莲花之上。这句诗虽然苏东坡是称赞佛,实际上他是觉得自己也做到了“八风吹不动”的境界。
他写了这首诗之后,越看越觉得境界好,越掂量越得意,于是就派自己的童子把这首诗送给庐山归宗寺的佛印禅师,让他给看一下。禅师在河对面的庐山,为了见他就必须要渡过江去。在童子送信的过程中,苏东坡自己就在想:“哎呀,不知道这个禅师会怎么样夸奖我的诗,我这首诗写得太有意境了。”
可是禅师看了之后,没有说什么话,只是在上面写了两个字,然后交给童子让他拿回去。苏东坡左等右等,心里非常的焦急,看到童子之后就迫不及待地问:“禅师看了我的诗之后,对我的诗有什么好的评价吗?”结果这个童子说:“禅师什么话都没说,只是在信纸上批了两个字,让我给你带回来。”
苏东坡马上把信封打开,看到上面写了两个字“放屁”。苏东坡一看怒火中烧,他觉得这个禅师理解不了我的境界也就罢了,为什么还这样糟蹋我的诗呢!于是他不等天亮,连夜坐船渡过江去,要找禅师评理。
佛印禅师非常有智慧,他早就知道苏东坡一定会来,于是他就故意对身边的人说他今天不见客,谢绝任何的客人来访,苏东坡吃了一个闭门羹,就更加恼怒。
于是他也顾不上读书人的风范,三步并作两步就赶往方丈室,要找佛印禅师评理。他正要举手叩门的时候,看到方丈室的门上贴着两行字:“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江。”意思是说,你苏东坡认为自己八风都吹不动,面对别人的称赞、毁谤,你都不放在心上,结果我说了两个字你就被打过江来,要跟我评理了。
苏东坡一看觉得很惭愧,自己是能说不能行,也就是说能够体会到这个境界,但是自己却不能够在生活中去实行。
苏东坡和佛印禅师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要真正地修行,不能光嘴巴下功夫。
修行要将佛法融入骨髓,融入血脉,融入到生活的点点滴滴,改变我们当下愚痴烦恼的念头,让我们能够狂心顿歇,这才是真正的修行成果。
三、常人一般都经受不住“刺激”
五十多岁的我,经历过岁月的磨砺和生活的沉淀,本应心如止水,但却因区区几百元钱而心生波澜。那么那些年轻的孩子们呢?他们才刚刚踏上人生之路,十几岁的年纪,还充满着朝气与活力。然而,他们同样面临着各种挑战:学习的压力、社交的困惑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当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时,他们是否能够坚守自己的信念,成功地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呢?
我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并逐渐明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成长轨迹和需求。那个趴在桌子上睡觉的孩子,也许正处于疲惫不堪的状态;那个逆反的孩子,或许只是想要表达自己的个性和主张;那个抑郁的孩子,可能需要更多的关心和支持;甚至那个选择自杀的孩子,也可能正在承受无法承受之重。我们不能简单地用一种标准去评判所有的孩子,而是应该以包容和理解的心态去看待他们的行为和情绪。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给予他们所需的关爱和引导。
作为成年人,我们应当反思如何更好地帮助孩子们应对成长中的困难。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们的心理素质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该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声音,尊重他们的感受,让他们感受到被接纳和重视。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在充满爱与关怀的氛围中茁壮成长,迎接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