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这平台的诸多不顺都是宇宙能量在帮我消灾免祸。
简评《死亡诗社》:不朽的叛逆
看完《死亡诗社》之后很激愤!
说真的,自古以来这些充满了诗意的贤智达人们真是闲得蛋疼,非得要多事!干嘛非要像个大发神经的傻b似的,以一己微薄之力救济天下,开化愚荒,呐喊苍生,结果流传下来各种悲剧,比如普罗米修斯就落得个万劫不复的下场,孔夫子也成就了丧家之犬这样惨淡的千古狼狈,屈原郁闷得沉了汨罗江,哥白尼直接被烧死,戊戌六君子则慷慨无畏的横刀向天笑了……而电影中,才华横溢的尼尔饮恨而亡,基延老师被驱逐出校。
这都有什么意义哈,命不值钱啊,苟且活着为了吃饭不行么,平凡的虚度一生不好么,怎么就不能循规蹈矩的做个庸碌之辈呢,这世界就这么不值得留恋么,他们的牺牲也不就出了个所谓名垂千古、流芳百世的风头而已,能当饭吃么,能让学习成绩好么,能拿毕业证,能找到工作么,能赚钱么,你看影片最后那些站在桌子上的傻b们他们事后个个都会被校方清退,而那些没有站起来的人则会考入名校,将来声明地位显赫,掌控着国家的大权和世界的脉搏作威作福而才志之士们可能就只会拥有各自的惨淡人生……
唉……哽咽太息之余,只想说,这个乱七八糟的世道就是如此,环境就是如此,你们书都读不好都毕不了业还想改变什么,尽跟像基延老师这样的疯子学些稀奇古怪的邪门歪道,然后作贱青春,这世界的迂腐和保守关你们鸟事啊,那些优美而意味深长的诗句庸人们白痴们看都看不懂,叫人家怎么认同你!怎么相信你就是正确!如果这个世界只能认同传统和权威那就让它早点毁灭好了,干嘛非要悲哀了自己和来唤醒来感化来点醒那些愚昧的世人,其实人们也根本就不愿被点醒,就像他们到头来还是不会认同你们的牺牲一样,你们被成为了文明发展和前进的代价,就像十九世纪巴黎公社那样的革命一样。难道那些貌似毫无意义的革命者们就不能随波逐流的活着么!
这还是个能着名的,还有更多不那么着名的甚至无名的先哲和诗人们,他们就像飞蛾扑火一样,为了真理、为了推动时代和文明的进步而敢于冒各种天下之大不韪,用苍凉的生命献祭着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无畏和执着……没有人纪念他们……甚至没有人记得他们……他们在他们生活的那个时代也一定非常落寞无奈,痛苦心酸,在人们眼里,他们比月亮都孤寂,比小丑更可笑,比老鼠更招人忌恨……这就像影片中基延老师的不羁睿智,多尔顿的机灵搞怪,陶德的纯真正直,尼尔的浪漫感性……而这些才华对那些已然思想僵化残酷严肃的权威人士来说都是非常不讨好的,结果呢,一切尘归尘土归土烟消云散……
不过这种逝去倒真是种解脱,唯有安息了他们才不会那么继续痛苦,才不用继续忍受这诅咒一般的世事纷扰,生活中各种无奈的折磨,再也不必忧郁,不必悲伤,不会愁苦,烦闷,世界究竟如何变化?在怎么变化?而时代又向着哪里进步?怎样进步?这关诗人屁事,诗人们最好的存在方式就是离去,远远的离去,就像英国诗人兰德(w.S.Landor)的同名小诗《生与死》里说: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尼尔走了,走进了他永远的浪漫梦境。基延老师也走了走向他人生中黯淡而悲伤的谷底和失意。似乎这就是现实,而这种现实与其说就是人们所指的那种残酷,不如说人们更加愿意造就诗人的各种悲剧然后对后世子孙说:来!快来说!这就是现实!所以做人应该传统和保守,即便是明明知道传统而保守已然成为罪恶和愚蠢也要苟同以求自保。
当然,影片里也告诉了我们太激进的下场,如果没有个性张扬的多尔顿大出风头的激进,那么这个故事也将会被改写。平心而论,年少轻狂的青年人因为头脑发热过后,当理智的对面所发生的一切之时,多半情绪是懊丧而悔恨的,因为只凭激情和冲动办的事情多半都是糟糕透顶或者一败涂地的事。但这充其量只能是种教训却不能成为一辈子都陈规守旧毫无创意的理由。我们需要像基延老师那样的诗人,需要他的鼓励,他的激情,他的才华,他的教导和引领……
我真希望能像影片中威尔顿预备学院的才子一样幸运,但我却不想因为时代而只能激愤站到课桌上呼唤我的船长。当然,我根本也没有那么幸运,但是我却能造就这一切……唉!真没办法,我果然也是该被命运诅咒的家伙,所以我决定用自己的生命在这个时代中理智的进行一次不朽的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