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举啊,你可知这战场上的局势,瞬息万变,为帅者当有全局之观。”
“你且再看,这韩世忠的四万义军虽看似难敌金兵重步兵,然,吾之部署,又岂止于此。”
岳飞微微一怔,再次举目望去,只见原本严整的中军部队确实有了变化,约两万左右的兵力正悄然向左右两翼运动。他心中一动,似有所悟。
“老师,此乃何意?”岳飞疑惑地问道。
宗泽捋着胡须,微笑道:“鹏举,你且细想。那完颜娄室自以为能轻易击溃韩世忠的四万义军,却不知吾早已埋下伏笔。
听到了老师的话岳飞立刻转向开始观察了解了自己军队的动向在中间部分他明显看到排列在后方的几个方阵开始移动了起来。
而且数量还不在少数,后方的两万部队都开始了调动,朝着两翼的方向运行。
岳飞心中一动,似有所悟。
智家老师这是想偷偷的把部队调到两翼,然后在骑兵发起进攻时,步兵也悄悄地跟上。
骑兵只要着开对方的阵型,步兵就立刻接上和金人进行全面接战,到时候这些金人就算想逃也逃不了。
双方的部队直接展开大规模交战金人就算想要撤退,也必须掂量掂量是否能付得出代价。
毕竟骑兵也不是吃素的,只要他们敢窥逃骑兵就会尾衔追杀。
到时候整个金轮的军队都会造成一场大溃败。
而之所以需要有两万步兵悄悄的过去,原因也很简单,就是金人的骑兵不是吃素的。
双方的骑兵交战的时候,想要用最快的速度击溃金人的骑兵,那就最好动用步兵。
赵楷给予的大宋禁军可以在前进的时候也保持严密的队形,长枪如林。
一旦自家的骑兵将金人的骑兵冲击力给抵消掉之后。
金人的骑兵所面对的将是只有死路一条。
但是在他的心中,此时却还有一个巨大的疑惑没有办法得到解答,那就是重步兵的调动是需要时间的。
韩世忠手下那良莠不齐的义军又是否能撑到大军完成调动,对金兵两翼进行一次包抄?
宗泽一眼便看出岳飞的疑惑,微笑着开口道:“鹏举,你再好好观察观察韩世忠的四万义军,尤其是中央地区,那里可有玄机。”
岳飞闻言,立刻举起手中的望远镜,再次望向战场,着重观察义军的中央阵型。片刻后,他的眼神中露出一丝惊讶。
“元帅,末将看到那里有整整五千名穿着步人甲的精锐士卒,老师,你这是把陛下给我们的精锐士兵调拨了一部分给韩世忠吗?”
宗泽微微颔首,捋着胡须道:“不错,这五千精锐,乃是我特意安排在韩世忠军中的奇兵,有这五千精兵在,就算韩世忠手下的另外四万五千义军一触即溃,也绝对能够坚持下来。”
说完这段话,宗泽还忍不住拿起了自己手中的望远镜,感慨道。
“能做到这一步还多亏了陛下给予的神器,这望远镜当真是一等一的宝贝,使我们可以观察到敌人的阵型和部署,以及兵力情况。”
“而敌人没有这种宝贝,他们可无法观察到我们的具体部署五万义军他们没有望远镜的帮助又如何知道在那五万义军中还有整整五千的精锐重步兵。”
宗泽点头道:“正是如此。鹏举,你要记住,为帅者,需有全局之观,善于洞察战场局势,合理运用兵力。”
“兵力也需要运用的虚虚实实让别人对你的军队战斗力产生误判,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放大我们这边的优势。”
“最重要的就是要利用我们的优势去对敌人的整体态势进行优势的获取,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唯有如此,方能在战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岳飞神色凝重:“学生谨记老师教诲。”
就在宗泽还在继续教导自己的学生时,战场上气氛愈发紧张
韩世忠的四万义军与金兵的一万重步兵距离越来越近,很快就来到了约摸三百步的位置。
这里其实已经到达了神臂弩的射程范围,不过在这个距离内神臂弩的威力不能发挥到最大,还需要继续向前。
照理说在这个位置上是不用担心敌人的弩箭的,不过此时韩世忠在与金人数次作战所养成的经验发挥的作用。
“众将士听令!举盾!”韩世忠一声大喊,声音如雷贯耳,在战场上回荡。
尽管义军的训练素质并不高,但听到韩世忠的命令,他们还是齐刷刷地举起了手中的盾牌。
其中,有一些人用的是门板,虽显得有些简陋,但在此时却也能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
此时,在后方观战的宗泽和岳飞也注意到了韩世忠的举动。
不过对于韩世忠的这道举动,岳飞和宗泽都是能够理解的。
“这个韩世忠将军倒是不愧是和金人打了这么多场战斗的异军统领,有几把刷子。”
“光他这一手就已经说明他和金人作战不是一次两次了。”
岳飞对韩世忠的这一次表现可以说是赞不绝口。
宗泽微微颔首,捋着胡须道:“到河北也这么多时日了,韩世忠的名声吾早有耳闻。”
“所有人都说他是一名敢频繁与金人交战的虎将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宗泽和岳飞两个人都对他赞不绝口,自然也是有原因的。
世人皆知神臂弩,是大宋的一项利器射程可达到三百五十步!
并且威力极大,可以力透中札!
不过很明显,三百五十步的位置是不可能渗透重型扎甲的。
虽然这项武器是大宋的专利,但是很明显装备这款武器的人可不只是大宋军队。
金人在和大宋的野战之中,可是缴获了不少神臂弩。
所以这项武器在金人的手中也是不少。
在常规的交战中,一般不会有人会认为在三百步的距离金人就会使用神臂弩,毕竟所有人身上都是穿着铠甲的,你在这个距离使用神臂弩明显是浪费。
但是这一项推断是建立在和金人交战的部队,是大宋禁军的前提下。
大部分的义军士兵都是自发组织起来的,所以他们可没有像大宋的正规军一样都装备着铠甲。
如果是一名和金人没有交战过几次的军官,在这一刻的话,绝对不可能下令全队举盾。
只有和金人在这里进行过真刀真枪的拼杀才会明白,三百步的位置需要举盾。
听起来这很容易,但是如何判断已经进入了三百步的范围,同样也是一件很麻烦的事。
所以韩世忠能够在这时候直接下令士兵举盾,很明显他应该是和金人交战过好几次了。
否则的话可没有那么容易判断出来和对方的距离,现在只有三百步,人家要开始射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