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度过了手术恢复期的大皇子刚能下地走动就接到了光和帝册封他为敬王的圣旨,这个只有十岁的孩子非常平静的迎来了属于他的命运。
而后光阴匆匆,六年后光和帝再次重病缠身,这次即使有小明在身边一直照顾还是无可避免的迎来了死亡。
“子明,你还记得十七年前朕曾向你许下一个承诺吗?”光和帝目光柔和的看着小明,“朕现在要去了,你也该说出你的请求了。”
“陛下,”即使看惯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小明在面对光和帝的时候还是感到心中酸涩,“臣只愿废除殉葬,减少杀孽。”
“这果然是悬壶济世、在乎生死的名医才能说出的话啊,”光和帝非常赞赏的点了点头,“也罢,就让殉葬从我这里结束吧。”
光和帝到底还是没有挨过那一年的夏日,他死后留下了遗旨。
“殉葬非古礼,仁者所不忍,众妃不要殉葬,此言俱要遵行,毋违!”
年仅十岁的太子在母亲和一众臣子的簇拥下登上了皇位,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开始。
*
送别了光和帝后,小明又回到了久违的清幽观。
彼时已经三十二岁的悟明道长即将经历生命中意想不到的变故和苦难。
先是原身母家的亲人去世,再是远在北方的王虎不幸战死沙场,紧接着老道士张处一驾鹤西去,本该呆在皇宫里的薛直也被贬去守皇陵。
沉浸在亲友师长离去悲痛中的小明又被官差抓走,罪名是庸医害人。
可笑啊可笑,一直以神医、国手闻名于世的小明竟然也有一天因为庸医而锒铛入狱。他虽然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但是用脚指头想一想都知道自己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然而牺牲品的价值有高有低,曹操当年杀了华佗以至于儿子生病无人可救的教训还摆在面前,小明至少保住了性命。
他在牢里闲来无事,又在脑海里翻出那本《华国历代中医药大全》,开始对着上面的五禽戏、八段锦练了起来。
旁边牢房里关着的犯人都知道小明的来历,平时就爱向这位名医请教医术,现在看见他练起了不知名的体术,赶紧依葫芦画瓢的动了起来。
等到宫里的特使来牢房提人,看到的就是所有犯人都跟着小明练习八段锦。
“道长走吧,娘娘在宫里等着您呢。”
小明听话的进宫见了太后,他之前和这位出身勋贵高门的太子妃+皇后只见了几面,现在一看,对方不过四十出头的年纪,却已经两鬓斑白、神情郁郁。
“悟明道长来了,”太后的眼神总能让小明想到元康帝,“来看看本宫究竟是得了什么病?”
“娘娘只是受了点风寒,对身体没有大碍,”小明号了脉后很快给出了答案。
“太医院也说我得了风寒,可药吃了一碗又一碗始终不见好转,你来重新开药方。”
小明也不管太医院在搞什么鬼,他开好了药方后就又被带回了牢房。也许是那张药方起了作用,小明三天后终于被放了出去。
看着依然被收拾得很好的清幽观,小明忍不住抬起了头,韦采薇正在不远处微笑着向他招手。
*
经过了这些变故后,小明干脆再次离开京城,他这次的目标是西方和东方。
看过了大漠风物、篝火孤烟,看过了森林茂密、儒雅随和,悟明仙长的名号随着小明的脚步传遍了整个大梁,有的地方甚至还专门为他塑了像修了庙。
在外游历二十载,已经六十岁的小明终于再次回到了京城。
在昏黄的灯光下,小明决定写一本书,这本书里要记载的是这些年来行医的心得体会和各地的风土产物。
韦采薇非常支持小明的举动,在师兄兼堂弟的鼓励下,她也决定着书,把自己多年来关于观星卜算的心得经验写进去。
除了着书这件大事,小明还收了十个徒弟,徒弟们都是天资聪颖的年轻人,既有宫中的太医,也有附近的农家子,还有大字不识一个的猎户。
在小明的敦敦教诲下,每个人都找到了擅长的科目,不管是在针灸、儿科、妇科、外科等方面都提出了有闪光点的意见建议。
那时候的京城可以说是名医荟萃,激烈的思想碰撞和取长补短的学习精神催生了医术的大幅度发展,太医和民间大夫的学识和技术急速增高,远远领先于同时代其他地区。
等到75岁的时候,小明的着书终于完成,他将其取名为《万金方》,这本医药典籍刚刚面世的时候就由皇帝亲自出面收录在藏书楼,之后更有巨商大贾斥资免费印刷赠送。
完成了毕生心愿的小明再次远行,他没有骑马,靠着脚步走完了之前没有走过的地方,每到一地都开展义诊,特别爱护儿童的就着重儿科,尤为看重妇女的就着重妇科,荒凉之地教人种植药材换取金银,富贵之所教导众人爱惜身体。
远在京城的韦采薇每个月都会和小明通信,她也是修练了张处一亲传、小明稍加改动的吐息收纳之法,即使年过八十仍如二十岁的青春美貌。
在完成了《天象录》的撰写后,心愿得偿的韦采薇忽然失踪了,即使如何寻找也找不到她的身影,民间也流传起了仙人羽化的传说。
小明闻询赶回了京城,遍寻无果后干脆不再离开。
时光荏苒,又过去了十五年。众多徒子徒孙齐聚清幽观,准备庆贺小明九十岁的生日。
但小明始终没有出现,他已经在睡梦中安然逝去了。
华国“医圣”韦悟明,这个在华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传奇人物终于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