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几乎所有人都已经看完了江月白的新作,但没有一个人猜出凶手。
他们只能寄希望于接下来的这段内容,看看能不能从其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当屏幕亮起,众人看到了上面显示的段落。
只有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其他人想知道就只能自己翻译。
德里克抬起头眯起了自己的眼睛。
“我们来概括一下——现在真想已经呼之欲出了。一个当天早些时候去过‘三只小猪的人’;一个与罗杰极为熟悉、知道他买了一台口述录音机的人;一个懂机械原理的人;一个有机会在弗洛拉小姐到来之前从银桌中偷走短剑的人;一个修带着足以装下口述录音机的容器——比如一直黑皮包的人;一个在案发后帕克打电话报警时有机会在书房里单独待上几分钟的人。”
看到这里,所有人都愣了一下,开始在脑海中寻找符合这些要求的凶手。
有些看到这立马就想到了凶手,而有些还是不明所以。
“是他!居然是他!”
“没想到居然是这样的。”
“我的天!竟然还有这种写法。”
“你们在说什么?我怎么没看懂。”
“亏你还是侦探协会的成员,这样你还看不出来?”
“嗯?你看出来了?”
“凶手就是我。”
“你?什么你?你在什么?”
“我的意思是,凶手就是故事中的我,也就是谢泼德医生!”
什么!凶手竟然是我!
我是谁?
我是谢泼德医生!
那个开头一直跟着波洛身边的医生!
我靠!
这谁能想得到啊?
他们怀疑了所有人,可就是没有去怀疑“我”!
整个小说以谢泼德医生为第一人称讲述,这也正式《罗杰疑案》最巧妙的地方。
这是叙述性诡计的写作手法,开创了先河。
利用文章的结构和文字的欺骗性,从开头就对读者有所隐瞒,使读者误以为自己依然是跟随侦探的视角切入整个案件。
而且读过《福尔摩斯探案集》的人都知道,这样的人在福尔摩斯中也有,那就是华生。
《福尔摩斯探案集》也是以华生为第一视角,读者跟随华生慢慢去了解福尔摩斯,慢慢揭开谜底。
因此,他们都以为这一次也是一样的,文中的“我”,谢泼德医生应该跟华生充当着同样的作用。
孰不知,在《罗杰疑案》中,自己其实是跟随凶手的第一人称视角,既揭开案件,又迷失在案件中。
在前世,这部作品堪称推理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誉为鹰国侦探小说的圣经。
其情节之曲折,案件之迷离,令人拍手称奇。
故事中人物众多,关系错综复杂。
有罗杰的家人、仆人、朋友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和动机,都与案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其实都在最后真相大白时成了关键线索。
第一人称叙述者作为凶手的设定极具创新性,让读者的固有思维受到冲击。
在场的这么多人都没有想到凶手会是“我”,也就是谢泼德医生。
看了这么多年的侦探推理小说,还没有这么写过,江月白绝对是开创了先河。
现在再回想起之前江月白提出的“二十法则是否适用”的观点,确实有必要重新考虑。
就单从《罗杰疑案》这部作品来看,它确实违背了二十法则,可这却并未折损它分毫魅力,反而为推理文学开辟出一条崭新的航道。
“oh my god!这也太令人震惊了,凶手居然是我!”
“太妙了!太妙了!我还是第一次看见这种写法。”
“我擦!!!!!!!!”
“精彩!精彩绝伦,大反转。”
“起鸡皮疙瘩了,我们都有一个误区,那就是默认主角尤其是第一人称的‘我’不可能是凶手。”
“这绝对是我目前看到最精彩的一部,虽然还没写完,但已经是神作了!”
“我读了大半辈子的书,见证了推理小说从诞生到逐渐繁荣的过程,可这样大胆创新的作品,真的是头一回见。”
“……”
现场的人无疑不惊讶于这部作品的创新手法,绝对是史无前例的。
经过旁边人的提醒,越来越多的人知道 “我”就是凶手。
现场的惊叹声此起彼伏。
《罗杰疑案》带给他们的震撼不亚于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将众人对推理小说的固有认知搅得七零八落。
江月白坐在座位上,静静地听着众人发表着自己对这部作品的看法。
“江,等你这本书发布了,我一定会买一本。”德里克找到江月白说道。
“谢谢。”江月白微笑回应。
“这应该就是你之前演讲的目的吧?”德里克眯起眼睛看着江月白。
他现在已经大概能够猜出。
江月白看着慈祥的德里克笑了笑,随后点了点头。
如果不是今天德里克问他,他是不会拿出这部作品的,毕竟还没有完成。
现在拿出来也好,可以提前打个预防针。
说不定还可以找这些侦探协会的人帮忙推广一下,就比如说眼前的德里克会长。
江月白相信只要自己开口,他一定不会拒绝。
但其实不需要江月白开口,只要这本书发布,德里克也会去帮忙宣传。
不为别的,就是想让更多人的知道这部优秀的作品。
接下来的时间里,不断有人找江月白聊关于这部作品的事情,言语中充满了钦佩。
还有人找到江月白,想让他帮忙看看自己的书,有没有什么地方需要修改的。
这些人现在非常佩服江月白,仅仅只用了两部作品就征服了他们。
《名侦探柯南》在他们这些人当中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作品,甚至绝大多数人都没有看过。
但《福尔摩斯探案集》不一样,在场的侦探协会成员几乎都看过。
现在又出现了一部同样优秀的作品,相较于《福尔摩斯探案集》,《罗杰疑案》更加让他们震撼。
很难想象,一个仅有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居然可以写出这么丰富精彩的推理小说。
这让很多半截身子已经入土的人都不得不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