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死后,贾家也办起了丧事。
自开年以来,短短几个月,王家、史家、贾家相继有人离世,而且死的不是小角色,都是各个家族的关键人物。
神京百姓不禁想到了隆正二十五年,当年年初太上皇和太妃离世,然后皇后和几位皇子也相继离世,难道今年会重演四年前的场景吗?
最手足无措的还是神京的文武官员,贾家发生这么大的事,他们不可能不去,不去就是恶了贾珠。
但是又不好和贾家表现的太过亲近,毕竟隆正帝已经杀了几个人,他们也不知道隆正帝会不会将屠刀伸向他们。
尤其是神京的武将们,如果他们敢有任何投靠贾珠的意思,只怕就见不到明天的太阳了。
隆正帝一如既往表现的很大度,念及贾家世代功勋,贾珠又为大乾立下赫赫战功,便赏银一千两,谕令礼部主祭,以示深仁厚泽。
隆正帝表态了,官员们终于可以放心一点了,至少正常的祭拜和吊唁应该是可以的。
但是那些神京掌兵将领们也没有亲至,只是派了不太重要的家人前来。
他们并非不想交好贾家,但是得以保住自身的性命为前提,不主动招惹贾珠,就是他们所能释放的最大善意了。
老太太在神京的葬礼规模已经够隆重了,但和贾珠治下的地区相比就小巫见大巫了。
辖区的官员们得知贾珠的祖母离世,纷纷上奏,请求举办国祭,普通百姓百日内不得婚嫁歌舞,官员们则延长为一年。
搞这种东西有什么意义呢?
对逝者而言可能没什么意义,但对活人而言还是有一定意义的。
葬礼不是为死者举办的,而是为生者举办的。
葬礼既是对逝者的一种尊重和缅怀,更是对生者的一种心理慰藉,帮助生者跨越悲伤,接受逝者的离去,消解失去亲人的痛苦。
这才是葬礼对于亲人和朋友的意义。
国葬最大的意义就是团结人民,激励他们去追求一些形而上的东西,做一个有价值的人,在有生之年为人类多做贡献,而不是只看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
对于官员们国祭的请求,贾珠答应了,但是普通百姓的孝期改为三天,官员们则为十天,再长其实也就没有意义了。
贾珠可不想限制百姓们的思想,国是大家的国,而不是贾珠一个人的国,老太太也只是贾珠的祖母,而不是他们所有人的祖母。
贾珠可不想将天下变为家天下,天下为公才是长久的出路。
与今后数千年的和平、繁荣和富庶相比,三百年的王朝对贾珠没有一点吸引力。
执掌天下三百载,盛世繁华转瞬间。
盛世之下掩悲歌,百姓苍生多苦难。
兴亡交替尽辛酸,谁看黎民泪满衫。
荣华富贵如梦影,王朝更迭是沧桑。
既然要国祭,便要封谥号,总要让百姓们知道他们拜祭的是谁。
贾珠将谥号定为“慈睿靖康太夫人”,慈即慈祥和善、仁爱宽厚;睿则深思远虑、圣知通微;靖则安定平和、恭敬律己;康则健康长寿,国泰民安。
都是些溢美之词,但贾珠总不可能告诉百姓们,你们拜祭的就是一个普通人,可能还做了很多坏事,这不是自降权威吗?
不是不能说,只是现在不能说。
光有谥号还不够,既然谥之极美,还要有相应的故事才能撑起这个谥号,比如如何对待子孙后代,如何对待天下百姓,反正就是编嘛,谁能证明这些故事是假的呢?
就算贾珠说他天下为公的想法是老太太从小就教导他的,外人也无法证伪。
既然是为了团结治下的百姓,故事的真假就没那么重要了,能达到目的就行。
因为贾珠只将百姓的孝期定为三天,所以每天的规模都很大。
贾珠给他们带去了新生活、好生活,体恤他们的疾苦,而且这是第一次大规模的全体活动,所以百姓们的参与度也很高,将贾珠的亲人都视为自己的亲人。
如果只是在南方和北方,贾珠的辖区内进行拜祭,其实也没什么。
毕竟隆正帝和贾珠有言在先,各自治理各自的辖区,在贾珠的辖区,贾珠想干什么都可以。
但是,不知道怎么的,西北慢慢也有人举行拜祭活动。
然后是云南、江南,甚至是四川、广西、福建等地也都有人拜祭。
西北是因为他们受过贾珠的恩惠,江南毕竟是贾家祖地,而且还是舆论宣传的大本营,云南四川福建等地,只能说是三大异姓王已经隐隐有想要投靠贾珠的意思。
其他官员和大臣们害怕隆正帝,但是三个异姓王一点都不怕。
他们已经看出隆正帝不过是强弩之末,他们早晚都得接受贾珠的统治,而这次只是提前示好而已。
对此,隆正帝气得火冒三丈,难道天下人都当他死了不成?
贾珠的地区他管不着,但是为什么在大乾还有人敢无视他的存在,公然讨好贾珠?
难道贾珠就是天下归心,而他就是天命反派吗?
更可气的是,他拿这些人根本没办法,人家拜祭逝者,关他隆正帝什么事?
三个异姓王,隆正帝还能管得着他们吗?
他们之所以没有在大乾式微时选择自立,不是看在隆正帝的面上,而是不敢触怒贾珠,他们可不敢和贾珠抢地盘。
至于西北的百姓,隆正帝又能拿他们怎么办?
近千万百姓,隆正帝还能怎么惩治处罚他们?
难道有哪条法律规定不能拜祭贾家人吗?
隆正帝感到深深的无力,不仅外敌强大,而且大乾内部矛盾也不少。
天下百姓心向贾珠,他根本没办法解决,总不可能现在对世家权贵下手,也学贾珠一样,将土地和金银分给百姓,以寻求百姓的支持吧。
如果他真这样做,只怕命令才刚发出去,世家权贵们就反戈一击了。
隆正帝现在能依靠的就只有世家权贵、文武百官和军中将士了。
但是,这三者也都有向贾珠投降的趋势。
虽然贾珠在其他地方打击权贵,但是在大乾不一定会这么做,毕竟贾家就是最大的权贵之一,而神京世家权贵和贾家的关系都不错,贾珠也不是没有可能会放他们一马。
有些和贾家有亲戚关系的权贵不仅对保住荣华富贵有幻想,甚至还想搏一个从龙之功。
至于文武官员和普通将士,他们其实是中立的,谁强就跟谁,谁赢就跟谁。
忠孝节义在生死面前什么都不是,何况,难道他们投降贾珠就不忠孝节义了吗?有没有可能是弃暗投明呢?
隆正帝整日生活在这种高压和忧虑之下,郁郁寡欢,找不到出路。
加之身边没有几个亲人,想找一个人说说心里话,诉诉苦都不能够。
甚至骆良恭、黄士俊、冯唐等心腹,因为王子腾、史鼐、史鼎的身死,不敢在他面前多说一句话,多行半步路。
众叛亲离,孤家寡人,如是也。
连日的忧愁与焦虑之下,隆正帝也病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