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及第有点好奇:“咋不找江家打听消息,他儿子不是在w市做高官?”
这话一出,全场的人都寂静了一瞬,西门大妈穿过人群看到是张及第问话,硬着头皮说:
“原来是绵绵她娘啊,你刚回来吧?快别提这个,江家那个双规啦!”
张及第瞪大了眼睛,她出去才几天啊,怎么回到县城哪哪都变样了?
在场的人听到双规这个词都缩了缩脖子,哪怕他们不是体制内的人也觉得害怕,这不就相当于从云端跌落泥地?
想到之前江家风风光光为小孙子办流水席,她忍不住多问了两句:“咋回事?我出去前还好好的呢?”
张及第还以为运河的事是江胜天推动的,还想说这小子挺不错,挂念家乡发展。
结果突然来了句双规,按理来说,既然江胜天双规了,开运河这种好事应该摊不到他们县城头上啊。
自古以来都是背后有人好办事,怎么会靠山倒台事还办成了?
难道牺牲江胜天一个,幸福千万家?
杨三娘赶紧一句话给人堵上嘴:“你可别问了,他那一派全撸到底,咱小老百姓还是少议论点为好。”
一群人全都讳莫如深,生怕说错话给自己家带来祸事。
江胜天的倒台可不只是他一个人,而是牵连了县城不少官员,高层可以说是大换血,没几个熟面孔了。
这一次扫荡有多狠,从平头老百姓都知道了可见端倪。
一般来说老百姓只关心自己的生活,根本不会关注官员的任职调动,能闹到人尽皆知的地步,证明事情非常大条。
眼看大家都是噤若寒蝉,张及第才知道自己说的话有多出格,赶紧闭上嘴巴当自己没说过。
不知者无罪,她也是刚回来不知道情况,才不小心多问两句嘴。
一群人赶紧转移话题。
田大爷又神神秘秘的小声说:“还别说,张六,我前些天才看见有人经常进你三儿子家,搞不好就他家拆迁呢!”
县城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田大爷喜欢去河边钓鱼,经常在河边能探听到一些一手消息。
钓鱼佬神通广大,有时候谁知道坐旁边的老头,是不是哪个退休的局长呢?
被这么一说,张及第心里狂跳,但还是不动声色。
她假装不在意:“嗐,谁不希望拆到自己家?可是河旁边那么多户人家,谁知道拆到谁家呢?”
这话说得在理,大家都开始扒拉自己的亲戚,说着哪些人可能拆迁。
虽然他们家里已经有房子,不至于拆迁后巴上亲戚吸血,但是想到天降一笔财富,也会为亲戚感到高兴。
话题很快转移到拆迁怀疑对象,大家没再关注向立党刚买不久的房子。
有个人突然冒出一句:“不止拆迁咧,我还听到有件大好事。”
大家的目光瞬间聚集到他身上,炯炯有神,看得人都有点害怕。
他也不卖关子,直接说:“可能是咱这发展的好,w市大学专门来咱这边招生,听说上大学不要钱还给补贴!”
听完这个消息,大家喜忧参半。
杨三娘是第一个哀叹的:“哎呀这消息怎么不早点来,我小儿子上半年刚工作,他那脑袋瓜聪明,考大学肯定没问题。”
张及第也挺懊悔,虽说幺女进了保密单位也不错,可是考大学更好啊。
她家又不是供不起,大姐张爱华也建议向绵绵去读,可是女儿考虑到距离的远近,不方便就没去了。
西门大妈则高兴的说:“我小女儿刚好今年毕业,考大学还要啥条件不?”
原先大家读完中专、高中就毕业工作,是为了能够快点挣钱养家。
可是后来大家就知道,想要前途远大,学历越高越好,有些好单位只招收大学生,提干部也容易。
有些家里不差钱的人家,就会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去w市读大学。
为了减少竞争,这些人家仿佛统一了口径一样,说读大学要多少花销,还要多读四年书耽误挣钱。
想想这四年耽误了多少挣钱的功夫,一些家庭不是很富裕的人就会选择中专毕业直接就业。
完全没想到人读了大学出来直接当领导,占据了各个好岗位。
也算是一种变相的信息差,富裕人家靠读大学直接领先别人一大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