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兵团被全歼后,国军在东北的力量只剩了沈阳一支孤军约十三万兵力。
始终想着保全力量,坐视锦州和长春被解放军解放的沈阳国军,又岂能独善其身。
此后东北野战军迅速调整部署,向沈阳、营口等地的国民党军组织进攻。
1948年11月1日,东野对沈阳发起总攻。
而自知已无力回天的沈阳剿总,也在解放军总攻发起前两天便乘坐专机逃离了沈阳。
主将都临阵脱逃了,剩下本就没什么战斗欲望的沈阳国军更加不堪一击。
足足十三万的大军,仅一天的时间就被解放军击溃,纷纷缴械投降。
解放军以极短的时间和极小的伤亡,于11月2日一举解放了沈阳。
兵败如山倒就是东北国军此时的真实写照,但这还仅仅只是国民党军在解放战争中兵败如山倒的开始。
不过国民党在自知沈阳不保后,下令对军事设施和工厂进行了破坏。
但好在沈阳的解放非常迅速,远超国民党预料,所有还是有大量工厂和机械设备得以保存下来。
这为解放后新中国的军工发展和生产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
而在沈阳迅速解放期间,还发生了一起意料之外,但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当解放军战士们进入沈阳猛打猛冲,一直冲到了沈阳守备司令部时,却很奇怪地发现这间屋子里全是已经将武器交出,没有一丝一毫抵抗模样的国军军官。
看着解放军们的闯入他们没有半点惊慌,好似早已做好准备,就只是静静坐在那里。
当解放军战士们问话时,这些军官却表示正在商讨起义事宜。
这种事情早已不是第一次,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无非是败局已定下为了不做败军俘虏,用这招来争取得到优待,甚至是利益。
但解放军们回应这些家伙的只有一句话:
“破城之前交出武器那叫起义,破城之后现在我们都撞到门口了,这叫哪门子起义?这只能叫投降!”
这种对解放事业没有丁点帮助,反而还要要求礼遇厚待的“火线起义”,在解放军领导班子这里也根本就不需要争论,也是一句话,“过期不候”。
沈阳解放,营口拿下,整个东北就此全境解放。
这场波澜壮阔历经五十二天的辽沈战役,最终以歼灭国民党军四十七万两千人为结果,宣告了此次大决战解放军的完全胜利。
此消彼长之下,到了1948年11月后,国共双方的兵力对比也发生了大逆转。
人民解放军兵力从解放战争开始时的一百二十七万人,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迅速增长至三百一十万人。
而国民党由最初的四百三十万人,极速下降至二百九十万人。
在“解放战争拖不得”的大战略下,下一场加速国民党灭亡的大决战,淮海战役也将紧随而至。
此时的国民党面临的,是东北全境沦陷,解放军力量突飞猛涨,形势极为不利,可对现在的他们而言,最大的麻烦不在国内,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国。
因为此时的美国正值总统大选,而国民党耗费大量真金白银支持的,是更有意愿积极干涉中国内政的杜威。
对美国而言,扶持一个听话且受控制的中国傀儡政府,本就是他们在亚洲利益战略的关键。
而得到国民党巨额政治献金的杜威如若当选,极有可能会加大对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和武器援助。
甚至不排除在关键时刻,联合其他西方国家直接出兵武力干涉中国共产党解放全中国的事业,以维系其在亚洲的巨大利益和战略布局。
而杜威在美国总统竞选中最大的竞争者是杜鲁门。
杜鲁门相比杜威来说,更倾向于将援助用于政治和经济领域。试图通过较小代价来扶持亲美势力影响中国局势。
因为二战之后,美国面临兵源减少、减税压力、通货膨胀、财政赤字等问题。
并且战略重心在欧洲与苏联进行冷战对抗,无暇东顾。
所以最终上台的如果是杜鲁门,则很难让美国全力支持国民党打内战,这与国民党希望的大规模军事援助不符。
但尽管国民党在此事件上付出巨额献金,无比期望杜威能够当选,可最终的结果却还是让国民党当局大为失望,竞选成为美国第三十三任总统的,是杜鲁门。】
看着这段历史,古人们带着调侃的语气议论道:
“杜威、杜鲁门,这不都姓杜嘛?怕不是他们一家人合起伙来坑他国民党的钱吧?”
“想来怕真是如此,一个国家关乎未来,乃至关乎全世界格局的重大谋略,岂是会因为一个可以被轮替的名义统治者左右?怕是不管这两人谁当选,最终还是会结合国情按照历史的大势去执政。”
“那个提一嘴啊,西方那些蛮夷的名字跟咱们的姓氏好像不是一回事,人家的姓在后边,不是姓杜啊,咱们中原也没人会取像麦克阿瑟这种毫无逻辑的名讳吧?”
“那你是说他们一个姓威,一个姓门,还有一个姓瑟?那不更扯蛋?”
“……”
【辽沈战役后,华东解放区向中共中央军委建议,不给国民党军喘息的余地,趁着国军败退战线收缩内部混乱之际,立即发动南下解放的大规模战役。
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由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联合进行南下决战,与国民党徐州集团八十万大军于淮河以北进行决战,进一步削弱国民党军的有生力量,加速争取全国的解放。
正式陈述淮海战役之前,首先提及一下双方兵力情况。
国民党方面,徐州集团下辖七个兵团、两个绥靖区、三十四个军,总计高达约八十万人,分布在以徐州为中心的陇海、津浦两铁路沿线,以及西至商丘、东至海州、连云港,北至临城、枣庄,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
因为淮海战役中,徐州和蚌埠是这场战役的关键战略地点,所以国民党称此次战役为徐蚌会战。
人民解放军方面,华东野战军十六个纵队和一个军,中原野战军七个纵队,以及江淮、鲁中南、苏北、豫皖苏、豫西、陕南、冀鲁豫军区部队,总计投入兵力六十余万人。
双方兵力相差足足二十万人,且拥有飞机、坦克、装甲车、各种重火力的国民党军,在武器装备方面明显强于解放军。
这也让国民党委员长会在此次战役中说出:“八十万对六十万,优势在我。”
但淮海战役的真实过程与结局,将再一次让面子大于天的委员长颜面扫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