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卫大堂。
李如桢返回京师后,决定立刻将从广东得到的情报禀告锦衣卫掌印柏子祥。
锦衣卫有掌印、有堂上佥书,南北镇抚司还各有掌印和佥书,李如桢虽然是个指挥使,但他在锦衣卫里排不上号,这么大的事,他不敢越级上报。
虽然他已经将详细情况写明,托广东锦衣卫的人急送京师锦衣卫东司房。
锦衣卫的东司房管缉事,也就是管政治事件。对外谍报这种事,自然归东司房负责。
可东西是死的,人是活的,李如桢这个活人,还是要亲自向锦衣卫掌印柏子祥当面诉说实情。
柏子祥见李如桢急匆匆的赶回来,意识到他可能是为了西洋人企图攻打大明的事。
可他却并无半分着急的样子,表现的十分平静,对待李如桢也很是客气。
当然,对李如桢客气,主要是看在他的父亲宁远伯李成梁的面子上。
“李指挥使,你不是告假去广东探望宁远伯了吗,怎么这么快就回来?”
“快坐下说。”
李如桢刚坐下,就迫不及待的开口诉说。
“缇帅,卑职在广东蒙两广总督兼广东巡抚刘继文刘军门相邀,共同审问几个西洋人。”
“据那几个西洋人人交代,西班牙,也就是我们大明常说的大佛郎机,准备调集两万五千人,进攻我大明。”
“具体的情况,卑职已经详细写明,托广东的弟兄加急送至东司房。”
柏子祥点点头,“东西已经我已经收到,呈给皇上了。”
“这么大的事,两广总督刘继文一定会禀明朝廷,李指挥使既然受邀一同审讯,可在呈报朝廷的奏章中署名?”
“回禀缇帅,卑职去广东乃是探亲,是私差,并非公派,虽参与审讯,但未曾署名。”
缇帅,是对锦衣卫掌印的尊称。
李如桢这个蒙父亲功绩而恩荫得来的锦衣卫指挥使,面对锦衣卫掌印柏子祥,自然要尊一声缇帅。
“没署名就好。”柏子祥端起桌上的茶杯。
“李指挥使,从广东到京师,一路风尘仆仆,这么短的时间就赶回来,都快赶上八百里加急了。”
李如桢一听这话就明白了,两广总督刘继文的奏章,已经八百里加急送达京师。
八百里加急,人和马可以沿途换着班的往京师赶,可李如桢就自己,他扛不住长时间赶路,总要歇息,自然要比八百里加急慢。
“圣上已经猜到李指挥使你会快马赶回来,只是没想到李指挥使你会回来的这么快。”
“事关我大明江山社稷,卑职不敢懈怠。”李如桢回答的很得体。
“这话说的好。”柏子祥站起身。
李如桢跟着起身,柏子祥压了压他的肩膀坐。
“卑职不敢。”
“一路赶回来,想必累坏了,坐着就行。”
见柏子祥坚持,李如桢不好再多说,只能乖乖坐下。
同时,李如桢感到奇怪,这么大的事,身为锦衣卫掌印的柏子祥竟然看不出任何波动,仿佛一切皆了然于胸。
李如桢在锦衣卫中待的也有年头了,他刚进锦衣卫时,柏子祥还是三把手,提督街道房,是皇帝亲政之后,越过提督西司房的二把手直接让他提督东司房,成为锦衣卫的掌印官。
对于柏子祥其人,李如桢多多少少有些了解。
身为锦衣卫掌印,处变不惊是基本功。可柏子祥的反应未免太过镇静。
在广东肇庆府审问西洋人时,据他们交代,西班牙企图征服大明,多年前就有计划,这次审讯出来,两广总督刘继文自然是要毫无保留的呈报朝廷,而且西班牙人狼子野心,刘继文也不敢隐瞒。
而他李如桢在锦衣卫中,未曾听到过关于此事的半点风声。
现在刘继文直接将此事呈报朝廷,而锦衣卫却并未提前侦知,不管皇帝是否会怀疑锦衣卫的能力,朝堂上的那些文官更不会这么轻易的就放过锦衣卫。
如今柏子祥这般镇静,在李如桢看来,情况无非两种。
一,锦衣卫早就侦知了西班牙人企图征服大明的计划。
二,柏子祥知道自己无力回天,索性破罐子破摔,装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很明显,后者的可能性要小于前者的可能性。
李如桢不禁感觉,锦衣卫的水,比以前深多了。
思索之际,柏子祥的话打断了李如桢的思路。
“李指挥使一路辛苦,按理来说应该好好休息。可事关我大明朝的江山社稷,兹事体大,只能先麻烦李指挥使将所知的情况,包括审讯时的具体情况,详细写明。待呈报皇上后,再好好休息。”
李如桢起身,“此乃我等臣子本分,卑职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