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军营,有另一队明军将领带人前来与杨元会合。
这一队明军,是去抓顺安城中的朝鲜官员了。
平壤一战的失败,有祖承训轻敌冒进的原因,但主要原因还是朝鲜人谎报军情。
祖承训并没有被军功冲昏了头,抵达顺安城后,他出于谨慎,询问了顺安城中的朝鲜官员有关于平壤城的情报,平壤城中的倭寇,是不是真的最多只有两千人?
顺安城中的朝鲜官员拍着胸脯给祖承训保证,平壤城中的倭寇,最多不过两千人。
顺安城离平壤城不过三十余里,但凡是顺安城中的朝鲜官员有人提醒祖承训一句,祖承训都不至于有如此大败。
领兵的钟国仁抓了,同样是谎报军情的顺安朝鲜官员,没有理由不抓。
带队去抓顺安城中这些朝鲜官员的明军将领是一位千总,名为严绍庭。
严绍庭,听了这个名字可能让人感觉陌生,然而,严绍庭的出身可不一般。
严绍庭的岳父,名为陆炳。
严绍庭的父亲,名为严世蕃。
严绍庭的祖父,名为严嵩。
嘉靖四十五年,因受到其父严世蕃的罪责牵连,严绍庭被流放到边疆充军。
军队本就是很锻炼人的地方,更何况是边疆之地。二十余年的军旅生涯,使得严绍庭练就了一身军事才能。
严绍庭有一个好朋友,名为李如松。
此次征战倭寇,朱翊钧下旨,令各地举荐人才,李如松就想到了自己的这位好朋友严绍庭。
历史上,在朝鲜之役中,严绍庭立下大功,万历皇帝下旨褒奖,准其官复原职。
严绍庭的儿子,名为严云从,天启二年中武进士,屡立战功,南明时更是被册封为清江伯。
自嘉靖末,严嵩、严世蕃父子倒台,到严绍庭受到重用,大概三十年的时间,严家,便又重新跻身权贵阶层。
反观徐阶及其子孙……
世事无常,造化弄人呐。
此次严绍庭收到好友李如松的来信,没有丝毫犹豫,毅然决然的投至军中。
只是,严绍庭毕竟是待罪之身,官职不宜给的太高,授了个千总。
朝鲜军情不明,严绍庭便主动请缨,愿随先锋部队前往朝鲜探查军情。
不过,倒还没有与倭寇交战,先碰上了友军通倭。
在抓捕顺安城的朝鲜官员后,严绍庭赶去和杨元汇合。
“将军,人都抓了。”
杨元点点头,“先出城,出城之后找个地方,好好的审审他们。”
朝鲜人为什么要谎报军情,为什么又与倭寇互相对话,肯定是要审清楚的。
大军马上就要开进朝鲜,如果朝鲜真的与倭寇有所勾结,也好有个应对。
可顺安城是朝鲜人的地盘,如果朝鲜真的与倭寇有所勾结,在城中审问,难免不会出现意外,所以,只能出了城再审。
杨元带人来到城北的一个村镇,村镇里的人因为倭乱全都逃难去了,空无一人。
“跪下!”钟国仁以及一众朝鲜官员被押到杨元的面前。
“说吧,为什么要谎报军情?”杨元发问。
钟国仁还在狡辩,“将军,标下真的没有谎报军情,只是情报有误而已。”
杨元看向钟国仁,叹了口气,“真是白瞎了你的这个名字。”
“德不配位,必受其害。你配不上这个名字。”
说着,杨元一使眼色,接着,一顿拳脚就落在钟国仁的身上。
在经过一番激烈的交流之后,钟国仁终于吐露了实情。
早在祖承训他们到来之前,朝鲜就已经做好了收复平壤的计划。
朝鲜国王李昖以及一干朝鲜大臣,他们是沿着平安道向北撤离的。当咸镜道被倭寇攻陷后,陆地交通已经全部断绝,李昖他们也就只能从平安道待着。
咸镜道什么都没有,咸镜道的倭寇头子加藤清正必然会赶来平安道与另一个倭寇头子小西行长会师,继而合兵向北,追击李昖等一干朝鲜君臣。
以李昖为首的一干朝鲜君臣,自然是心生恐惧,他们推测,咸镜道的倭寇如果行军至平安道,那么这两股倭寇会师的地方必然是平壤。
所以,李昖等人很早就做了计划,想要收复平壤。而且要趁小西行长没有防备之时,出奇兵奇袭平壤。
然而,朝鲜君臣都知道,平壤城中不利于骑兵作战,而且突袭平壤危险系数太高,一不留神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最终,在朝鲜国王李昖的拍板之下,决定,此等大事,非天朝大军不可。
然后,他们就故意提供假情报,诱使祖承训奇袭平壤。
按照他们的设想,如果祖承训奇袭成功,他们就乘胜追击,收复平壤。
如果祖承训作战不利,那损失的也不是他们李氏朝鲜的实力,没太多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