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诸葛亮奉行与约法三章的政策,受降了天水郡和南安郡,消息传到了安定郡,安定郡太守也是望风而降,派人主动联络蜀军,约定归降。
陇右五郡,已得其三。北伐的初期形势,可以说是一片大好,“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随着南安郡的投降,有些不愿意归降的官吏、军队、豪族开始窜逃,会裹挟、抢劫一些群众。姜家也算个富户,竟然也造了祸乱。
姜维马不停蹄地赶到冀县,发现自己的母亲也在兵乱中不见了,家中财物也被洗劫,姜维一时之间万念俱灰。乱了分寸的姜维,一时之间,不知道何去何从。
好在部从提醒,还是按照原定计划去投奔南安郡。但是,当姜维一行人到南安郡城楼下时候才得知,南安郡已经投降蜀汉了。
姜维顿时五雷轰顶,部从已经疲惫不堪。愤怒的心情,恨不得直接率军直接攻城。
“杨陵,你我同为大魏官员,不思为国守土,反倒开城投降。不怕,日后被株连吗?”姜维大骂道。
“我本是大汉官员,世代都是食汉禄,为汉臣。我屈身侍奉贼人已经数年,此前,苦于没有报效大汉的办法。
现在天赐良机,诸葛丞相挥师,兵出祁山,收复故土,必然天下震动,怀有故国恩情的人必然群起而响应。”南安郡太守杨陵义正辞严的口吻说道。
姜维没有办法,总不能真率领这两千多人去攻城吧,那不和纯送死没区别。自己所部的骑兵虽然战斗力不俗,但是要攻城拔寨,还是缺乏器械的,毕竟不是那个兵种,而且人数太少。
姜维只能先行撤退,这才过了几天,姜维就仿佛如丧家之犬。率领着两千多人,野战虽然猛,但一连多日,没有多少的补给。只有此前回天水的时候,找了个大户,拿了些食物口粮。多日的奔波,找不到栖身之所。
姜维无奈,只能先回到天水,再做定夺了。
结果可想而知,此时诸葛亮已经占据了天水,姜维此来正是自投罗网。姜维现身南安郡之后,杨陵派人将姜维的行踪汇报给了诸葛亮。
诸葛亮料定姜维会撤回天水郡,于是早做安排,设下了伏兵,等候姜维钻进来。蜀军哨探发现姜维之后,密切跟踪,直到姜维所部行进至溪水旁的平地上,姜维正下令让部队骑兵按批次去溪流旁饮水。
诸葛亮从远处,坐着四轮车现身,心道,“即便身处逆境,姜伯约还是保持警惕,让部队轮番喝水。”
诸葛亮让几个身宽体胖的传音兵,拿着用铁皮做成的四方梯形的简易扩音器高声呼喊,“姜伯约,放下武器,速速归降。”
姜维吃了一惊,赶忙拿起长枪,做起了战斗姿态。
诸葛亮见状,也不啰嗦,说服不了你,那就打服你。一声令下。帐前右护卫使,虎翼将军张苞、帐前左护卫使,龙骧将军关兴同时从两旁杀出。
张苞换了马,要报上次姜维伤马之仇,丈八蛇矛,使得快如流星。姜维如同困兽之斗,爆发出了惊人的求生欲,拆招十几回合,竟然斗得不分上下。
但姜维无心恋战,眼看渐渐变成下风,立刻调转马头,往另一方向而去。姜维这战斗智商绝对出色,打不过就跑,非常会审时度势。这次,张苞并没有率军追赶。
姜维心道,“莫非是忌惮我故技重施,像上次那样,再刺伤他的马?”
其实是丞相下达了命令。不要伤了姜维姓名。以车轮战的方式,轮番消耗他的体力。
姜维策马奔驰,但渐渐被一个骑红马的将军赶上,正是关兴。胯下红马,也是当年赤兔配种所生,也是千里马的品质。
关兴使的大刀,也是关羽的青龙偃月刀。青龙偃月刀重八十二斤,关羽死后,被潘璋所得。关兴随刘备兴兵伐吴时候,关兴斩杀潘璋,夺回其父关羽的青龙偃月刀。
关羽传授关兴、关平、关索等人刀法,也属关兴学习得最有神韵。关兴的实力,也是在蜀汉青年将领中公认可以排在第二位,仅次于张苞。
关兴抡开大刀,往姜维劈去,姜维侧身躲过,关兴收刀再次横劈,姜维用枪拨开。
姜维无心恋战,边打边撤,只能率领几百名残兵撤退到一处山洼。姜维其余剩下的一千多人都成了蜀军的俘虏。
诸葛亮率军将几百之众团团围困,并不着急进攻。
“姜伯约身怀麒麟之才,若能归顺,则大汉又得一人才。”诸葛亮感慨道。
“此人确是一个善战的将领,不如派人劝降。”关兴说道。
“丞相,不如由我去劝降,给姜伯约阐明利害,他是个聪明人,相信他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杨仪说道。
诸葛亮应允了杨仪,让他全权代表自己前去招降姜维和其士卒。
关兴陪着杨仪两人两骑,来到了姜维的军阵。关兴自然来保护杨仪安全的,倘若姜维下令诛杀二人,几百人一起上,关兴武艺再高也护不住杨仪。不过姜维应该不会傻到做这种事,但保不齐姜维属下会做出这等事。关兴陪同杨仪,主要是威慑姜维军阵中的士卒,防止有人火并出现意外。
“天水姜伯约,可是你这位小将啊?”杨仪一眼就看出来作为士卒中央的白袍小将正是姜维。
“来者何人,寻我作甚?”姜维说道。
“我是大汉诸葛丞相长使,杨仪。伯约,你连续与我军张翼、魏延、张苞、还有这位关兴将军作战,真是英勇非凡啊,我家诸葛丞相看了都连连称赞。将军有如此身手,为何还有屈身侍贼啊?
我此番前来是希望你可以率领部众弃暗投明,报效大汉。”杨仪说道。
“杨长史有所不知,我少年时,就生长在魏国的土地上,受到天水马遵太守栽培。方才有今日之材,不可忘恩负义也。”姜维说道,言辞中似乎没有太多抵抗情绪。
“伯约重情重义,实乃好汉。但是,伯约只知道循小义,而忽略了大义。曹魏篡汉自立,忠志之士必当寻思复国之道。如光武帝故事也,再造后汉于洛阳。
而我昭烈帝,三造大汉于成都,此乃延续天命,你我忠志之士必当竭诚努力,克复中原。你的祖上也是世袭汉恩,人不可忘本也。
马遵所谓栽培,此乃谬见。若真心栽培与你,为何弃城逃跑之际,不带上伯约呢。何况他只不过是一个小郡太守,能给你什么栽培。
我们诸葛丞相,上通天文,下识地理,深谙兵法之道,精于治国之法,兵出之时,有风雷助攻之像,有神鬼莫测之机。
诸葛丞相表示,如果姜伯约天资非凡,只要愿意诚心归顺,与我们一同共筑汉室,必当倾囊相授,授以重用。”杨仪的话,让姜维深深地被打动了。
一则,让你放下包袱,你惦念魏国的恩情,是因为魏国本来就是篡汉的。你少年时候是在魏国的土地上,那幼年时期,还有你的祖辈们都是生活在大汉的疆土。
二则,马遵是个什么东西,也配指导你姜维?我家丞相才是这个时代最闪耀的风云人物,做你师傅你还不感恩戴德?
三则,你姜维虽然厉害,在魏国成长的空间有限,你的顶头上司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太守而已,你的家世也仅仅是在天水有点影响力罢了,算不上什么世家大族。你以后充其量也就做个太守吧,这是你的职业天花板了。现在魏国的人事结构,已经变成由九品中正制来选人为主,说白了就是那群世家大族选材任用。姜维既没有世家大族“慧眼识珠”,也不是曹氏勋贵,你还怎么出人头地呢?
相反,蜀汉才是一个草莽英雄汇集的地方。真正实现了“不拘一格降人才”,刘备求贤若渴,因为徐庶一句话,“此人可就见,不可招致也。”,于是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也已经在那个时代广为流传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