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率领六万大军镇守汉中,成都留二万军,江夏留二万军,江陵留两万军,益州和荆州各郡还得留三万军,这么一算,刘禅在南阳又只有十万军和曹丕大决战了。
势力弱小的一方就是这样,总是需要以少胜多。
当然,她现在势力大振,真要征召大军,可以征召个几十万不在话下,只是她不喜欢罢了。
像苻坚那样,硬凑八十万军队出来,结果一旦失败,立刻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何必呢?
曹魏现在有人口两千多万,抽调六十万大军毫无压力,但刘禅不过四百多万人口,抽调几十万壮丁,压力很大。
刘禅对历史了如指掌。但有些事尽信书不如无书,三国志中记载魏国人口四百万,蜀汉九十四万,明显是错的。
同样取历史上的官方数据,西晋开国之初,人口一千六百万(太康元年,平吴,大凡户二百四十五万九千八百四十,口一千六百一十六万三千八百六十三)。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三国时期,豪强林立,豪强隐匿的人口,比官方人口多了两三倍,而西晋建立后,重新造册登基,人口就多了。
但实际上,刘禅认为,以西晋的统治力,仍然有很多未统计到的人口。
诸侯混战期,三国人口从东汉的五千六百万降到建安初期的七百多万,这是可以相信的。
但在袁绍灭亡后,这十几年来,江东和曹魏几乎再未遭受过大战,疯狂的发展人口,你说全天下仍然只有七百万人口,哄鬼呢。
逃税逃到了这个地步,难怪天下会进入豪强门阀的统治时代。
(上述是真实历史数据,但本书基础是演义,为了支持动辄七八十万大军,所以人口总数比真实历史还多,取东汉巅峰人口的一半,即益州和荆州的六百万,魏国两千万,东吴占据扬州和交州,取三百万。希望追书的历史党不要介意我编造数字)
但是刘禅十万大军跟曹丕五十万大战,还是太少了,她会临时在南阳征召十万新军,南阳人口超过百万,征召十万没什么压力。
以她神乎其神的组织能力,征召十万新军,临时在军中训练,打仗用不上,做做十万精兵的辅助,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
江东。
曹丕的使者已经来到了建业。
孙权接到曹丕的国书后,第一时间安排使者去馆驿休息,随后叫来了陆逊,甘宁,徐盛,朱桓,步骘,张昭,顾雍,虞翻,全琮,与他们商讨大事。
这也是目前孙权最信任的人,相当于江东的权利委员会。
因为这次曹丕联结江东,与上次曹操联结江东完全不同,上次是准备偷袭荆州江陵,是瞒着天下人的,这次曹丕的使臣是大大方方的来的。
曹丕的意思,大大方方的派使者来到江东,就算孙权不出兵攻打江夏,也要让刘禅对孙权生出疑心来,孙刘联盟就此破灭,对江东和刘禅各个击破,他不能让江东和刘禅再次结成同盟。
曹魏这边的人,都对刘禅有一层滤镜,他们觉得刘禅虽然是他们的大敌,但其人蕙质兰心,人美心善,仁德孝义,文武双全,一诺千金,总之,除了汉魏不两立,刘禅样样都好。即使是被刘禅废掉的夏侯惇,曹洪,也没有多恨刘禅。
以至于他们对刘禅进行人身攻击的时候,只能用她不识天数,牝鸡司晨,身为女子却妄自称帝来攻击她。
所以他们一直觉得,要想破坏孙刘联盟,找刘禅是没有用的,像刘禅那样,开口闭口就把吴侯是我岳父挂在嘴边,是绝对不会背信弃义背叛孙权的。
只有找孙权,才有可能破坏孙刘联盟。
孙权召集了亲信大臣后,问他们该怎么办,江东要不要出兵攻打江夏?
孙权的本意是江夏肯定是要打的,江夏在他手里握了十几年,被刘禅一夜之间夺走了,从此失去了攻略荆州的跳板,叫孙权如何甘心。
以前孙权,攻打江陵只需要偷偷渡江就可以了,而现在他想偷袭荆州江陵,需要行军几百里,穿过刘禅的江夏,然后再渡江,能偷袭个屁!
步骘说道,
“曹魏强盛,刘禅若亡,江东也不可久,况且江东已经向刘禅称臣,不可妄动刀兵。”
江东说是说向刘禅称臣,但实际上开口闭口刘禅,从无半点尊重之意,还不如刘禅,几乎从不直呼孙权之名。
张昭说道,
“不然,如今曹强而刘弱,不如向魏称臣,趁势取江夏,如果坐视曹刘大战,若刘禅一败涂地,江东更难持久。
若答应魏帝请求,出兵江夏,进而攻取江陵,全据长江,与魏隔江而治,二分天下,有何不可?”
因为当年刘备穷途末路,与孙权联合,周瑜鲁肃力排众议,最终战胜曹操,这件事丢了东吴文臣的面子,他们对不说自己看不清时势,反而对刘备充满了怨气。
明明已经向刘禅称臣,张昭却满心不服,对刘禅直呼其名,对曹丕却尊称一声魏帝。
陆逊说道,
“不可!
我看魏,刘皆不可轻易得罪。
不如且先答应,只整军备武而不出兵。看刘禅与曹丕相争,若魏胜则趁机取江夏,南郡,若刘胜,则派兵取合肥,全据扬州。
如果曹丕催促,只推挂念荆后安全就是。”
历史上刘备承汉祀,却不被曹丕和孙权承认,刘备国号为汉,孙权和曹丕却都称刘备的政权为西蜀。他们都曾经是汉臣,怎么可能承认刘备是汉帝。
现在也一样,江东群臣叫刘禅的政权为荆楚,对刘禅直呼其名,对孙鲁班却尊称一声荆后。
孙权大喜,说道,
“陆伯言言之有理!就这么办!”
谁说孙鲁班嫁给刘禅,孙权一点好处都没有的,这不就是好处吗?
孙权想打刘禅,就可以说是为了迎回我的女儿江东大小姐,不得不为之。
孙权不想打刘禅的时候,也不用示弱,不用说怕了刘禅,堕了威风,而可以说我是为了荆后的安全,不得不与刘禅交好。
总之,一切的最终解释权都在孙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