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常淓称监国之前,或者说在朱由崧逃出南京之时,在南京还有一个称帝的,不过这就是一个闹剧。这就是假太子登基。
看过北太子之案,南太子案也就不言自明了,显然是假的,只是朱由崧迫于外界压力不敢杀这个假太子,或者说正因为是假太子,所以他不必杀掉这个假太子,反而是北京那个真太子,多尔兖一定要杀了才行。
只是多尔兖同样不敢以真太子名义上杀,而只能以假冒太子罪名杀了朱慈琅,造成的结果就是此后,大清朝从顺治一直延续到康熙晚年,六七十年以太子朱慈琅及其另外两个弟弟的名义出现的人一直不断。
让我们回到这个假太子的登基闹剧上来吧!1645 年五月初,清军逐渐逼近南京城,身处南京城内的弘光帝开始着手准备出逃事宜。五月初十夜间,弘光帝悄悄地带着太后和妃子出逃,而首辅马士英则与他的儿子一同率领数百名士兵护送弘光帝出逃。他们计划效仿宋高宗赵构,逃往浙江杭州。当然这个逃亡的结果,前面我们已经讲了,也就不必再继续详细说了。
由于弘光帝在撤退前并未通知文武大臣,也没有制定周详的撤退计划,导致城内陷入一片混乱,人心惶惶。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心怀叵测的人看到了机会。
就在第二天,一个姓赵的国子监监生率领一千多名百姓,趁着混乱的局势,将那位被关在牢里的“崇祯太子”释放出来,并强迫仍然留在南京城内的官员承认他就是真正的太子。百姓们对这件事深信不疑,于是他们簇拥着这位“太子”骑上战马,进入西华门。随后,“太子”登上武英殿的宝座,众人高呼万岁。在“太子”登基之后,立即发布了一道诏书,宣称弘光帝受到奸臣马士英的蒙蔽,将他囚禁起来。此外,他还重新任命了一批大臣,但这些大臣中有许多已经逃离出城,自顾自地逃命去了。
然而,“假太子”登基的闹剧却让一些人感到头疼不已。南京守备勋臣赵之龙正秘密派人前往清军营地与主帅豫亲王多铎联系投降事宜,但此时城中突然出现了一个新的皇帝,这可怎么向城外的清军解释呢?
不过似乎豫亲王多铎并不在乎这种事儿,他与赵之龙商量好投降事宜后,才让赵之龙亲自入宫恳请太子退位。
五月十五日,清军进入城中,所谓的“崇祯太子”也随即退位。随后,赵之龙将他送到了清军营中,而多铎则对他表示了“礼遇有加”。当然,这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多铎只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展示自己的宽容和大度,同时也是为了稳定人心,让人们相信他会善待明朝皇室成员。
然而,当弘光帝在芜湖被其手下献给清军时,这位假太子也失去了利用价值。至于这位假太子后来的命运,其实并不难猜测。因为在此之前,北京已经以假太子的罪名处决了一个真正的太子朱慈琅。所以对于这位假太子,自然不会走什么司法程序,他就这样无声无息地从历史长河中消失不见。或许他直接被杀,又或许像小明王一样被捆绑后投入江中。】
“朕没有将小明王绑起来扔到长江里去!”朱元璋嘴上说得很硬,但心里却很慌张。他知道,尽管他没有亲自下令处死小明王,但这件事终究会被后人归咎于他。然而,天地良心,小明王之死并非出自他的本意。
“是臣的意思。”李善长有些心虚地看着朱元璋,仿佛一个做错事的孩子。他深知自己的决定可能会给朱元璋带来麻烦,但他还是选择了这样做。他希望通过此举,让朱元璋能够顺利登基称帝,不再受小明王的制约。
可惜,即使李善长承认这是他自己的主意,也没有人会相信。人们只会认为这是朱元璋的授意,毕竟他才是最终受益者。而李善长,则成了那个替罪羊。
朱元璋静静地看着李善长,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他明白李善长的良苦用心,但同时也对他的擅作主张感到不满。他叹了口气,说道:“善长啊,你这是何苦呢?”
李善长低下头,轻声说道:“陛下,我这么做都是为了您啊!只有除掉小明王,您才能不必象曹丕、刘裕那样走什么禅让的路,而可以大大方方地称帝,宣示自己的得国之正,成为天下之主。”
朱元璋无奈地摇了摇头,他知道李善长说的没错,但他并不想背负这样的罪名。
*****
“我以第二代忻城伯的名义宣布,由我子孙有如赵之龙一样背叛大明者,死后不得进入祖祠。”第二代忻城伯赵荣站在祖宗牌位前,面色严肃地说道。他相信,以后他不会再有叫赵之龙这这个后代了,但他不能保证不会有叫赵乎龙、赵者龙、赵也龙,甚至叫赵瑞龙的后代,所以要提前作一个预防,以免再出现像赵之龙这样的叛徒。
至于这个预防有没有效果,其实并不重要,这主要是给宣宗以及以后的皇帝们看的。如果大明一直延续下去,他相信没有那一代忻城伯会做出赵之龙的选择,因为他们都清楚背叛国家和君主的后果。但如果大明灭亡了,那这个祖训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然而,赵荣还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子孙们明白忠诚的重要性。他希望自己的家族能够一直保持对大明的忠心,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不轻易动摇。同时,他也希望其他官员和贵族能够效仿他,树立起忠诚的榜样,共同维护大明的稳定和繁荣。
*****
就在五个时空的大明皇帝们通过天幕目睹着大明帝国逐渐走向衰落和覆灭的时候,万历四十六年时空的后金天命汗努尔哈赤与他的四大贝勒也在密切关注着。此刻的后金众人充满自信,因为他们刚在去年成功击败了明朝的九万大军,虽然后金八旗军也遭受了重大损失,目前还没有能力攻打沈阳和辽阳等地区,但这只是时间问题。
“没想到十四弟、十五弟居然有如此能力,将这个庞大的大明给一下就给打倒了!”大贝勒代善惊叹道,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羡慕和嫉妒,但更多的是对这两位年幼弟弟的钦佩之情。
代善看着眼前这位不到八岁的多尔兖以及不到六岁的多铎,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敬佩之意。这两个孩子虽然年纪尚小,但却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勇气,竟然能够主宰起强大的八旗军,这让代善感到十分惊讶。
然而,代善的这句话却引起了其他人的不满和不悦。他们认为,如果连这两个年仅六、八岁的孩子都能主宰八旗军,那就意味着他们这些三四十岁的大贝勒们已经失去了地位和影响力,甚至生命。这种想法让他们感到不安和失落,因为他们现在已经是后金的重要人物,他们并不甘心被年轻的弟弟们超越了。
与此同时,天幕中的画面仍在继续播放,解说正在讲述大明与南明的灭亡。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天幕并没有详细讲解后金以及此后的清朝是如何崛起的。它只是简单地提到了多尔兖是摄政王,多铎是豫亲王,再没有其他更深入的介绍。甚至连满清的皇帝是谁都没有提及,这让人们对这段历史充满了好奇和疑问。
在这个时代,后金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他们渴望了解自己国家的未来。然而,天幕似乎有意忽略了这一部分内容,让人们感到困惑和不解。或许,这其中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或者是上天的安排还未到揭示的时候。但无论如何,后金的人们对自己的国家充满了期待,希望能够看到更多关于自己国家的历史和未来的展示。
虽然女真人此时的文化水平很低,但不等于努尔哈赤、皇太极、代善这些人汉化水平低,正相反,他们的汉学水平要远高于此时的绝大多数汉族人,尤其是历史知识(主要是三国演义)要远高于大多数大明官员,所以一听摄政王这个官衔,就知道必然有一个皇帝,而且还是傀儡,要么如同曹操与汉献帝,要么如诸葛亮与刘禅一样。
众人面面相觑,心中暗自揣测。多尔兖和多铎的身份如此显赫,那么真正的皇帝究竟是什么样呢?是汉献帝,还是刘禅?似乎哪一种都不好!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之际,一个年轻而睿智的身影出现在众人面前。他就是范文程,一个在前两年努尔哈赤攻占抚顺城时毅然投奔后金的明朝秀才。尽管他目前只是一个卑微的包衣奴才,但他卓越的才智和对时事的洞察力已经赢得了努尔哈赤的信任。
范文程神色凝重地环顾四周,然后以沉稳的声音说道:“大汗,以及各位贝勒,请不要惊慌失措。上天的旨意往往深奥难测,也许这位皇帝还需要时间去成长,或者说时机尚未成熟。我们必须保持耐心,坚信未来的天空将会为我们揭示真相。”
他的话语充满了自信与冷静,仿佛给在场的人们注入了一剂镇定剂。众人的目光纷纷聚焦在范文程身上,期待着他继续发表高见。
“自古以来,伟大的帝王都需要经历磨难和考验才能成就大业。这位顺治皇帝想来也不例外。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困难就失去信心,而是应该相信他有着更远大的使命和命运。”范文程的言辞越发激昂,让众人不禁为之动容。
他接着说:“我们应该利用这段时间,加强自己的实力,提升军队的战斗力,毕竟这个天幕上的东西,我们能看到,那么北京城内的万历皇帝也会看到,此时此刻作为任何一个皇帝,为了天幕上的事情不再发生,唯一能够作出的选择就是拼尽全力将我们后金扼杀在摇篮之中,虽然我们打嬴了一场大战,但是大明还有二十多年的寿命,谁知道万历皇帝会做出什么来,我们必须作好准备 ,否则......”
范文程的分析得到了在场许多人的认可和赞同,大家开始重新审视当前的局势,并思考应对之策。他的话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迷茫中的后金天命汗与众多贝勒们,给予他们新的方向。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尽管心中仍有疑惑,但他们愿意相信范文程的话。
于是,后金的人们继续怀着对未来的期待,努力准备着新一轮的战争,同时也更加关注着天幕的变化,期待着有一天能看到属于他们自己的辉煌历史展现在眼前。
多尔兖和多铎的共同母亲大妃阿巴亥此时心里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念头。一直以来,她都觉得后金的汗位与自己的儿子无关,但如今看来,她必须为这两个儿子做好规划。只要大汗在世,他们自然没有问题,但一旦大汗离世,他们就会变得非常危险。作为政治人物,皇太极这些年长的儿子们为了争夺权力,既不顾及兄弟情谊,也不会把国家的未来发展放在首位。
大妃阿巴亥决定寻找盟友,她首先想到的便是尚有余力的努尔哈赤,只要能够得到他的首肯,那么多尔兖还有多铎就占据了先天的优势,同时她还需要从其他大臣与贝勒们寻找盟友,毕竟天幕之中那一个能够带着几万八旗军征服庞大大明朝的多尔兖、多铎就是天选之人。
与此同时,皇太极也意识到自身的处境,作为身份地位最有可能成为努尔哈赤继承人的贝勒,他必须从现在始积极培养自己的势力,收拢了一批忠诚的将士。
一时间,后金统治者们,暗流涌动,各方势力都在为了汗位展开殊死搏斗……
然而,当天幕上刚刚讲到假太子登基的时候,后金天命汗努尔哈赤也做出了一件令人震惊的大事,他竟然决定将后金国改名为满清,并正式称帝,这一举动与真正历史上几年后的皇太极才将国号改为大清有着惊人的相似与不同之处。
显然,努尔哈赤受到了天幕所带来的错误影响,误以为“满清”这个称号代表着他们后金将来朝代的名称。这种误解使得他过早地采取了这一行动,从而引发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后果。
这个意外的决策让人们不禁感叹,命运的转折总是如此突然和不可预测。原本应该在多年后才发生的事情,如今却提前降临到了后金(满清)的历史舞台上。而这一切都源于那个神秘而强大的天幕,它似乎以一种无法理解的方式改变了历史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