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我们曾提及那惊心动魄的咒水之难,在此劫难之中,以沐天波为首的众多大臣们不幸殒命。此时此刻,永历帝身旁除了那位被马吉翔打折了腿的总兵邓铿之外,便仅仅剩下一些妇女、孩童以及太监了。
然而,即便已经将南明的大臣们杀戮殆尽,残忍无情的缅甸国王却依旧不肯善罢甘休。他继续派遣军队,对南明的人员展开了大规模的血腥屠杀,就连尊贵无比的皇族成员也难以逃脱这一劫难。最终,经过一番惨绝人寰的屠戮之后,仅剩下区区三百多名妇孺得以苟延残喘。
可是,这些幸存者的命运同样凄惨无比,可谓生不如死。他们与永历帝、太后、皇后、太子还有寥寥数名太监一起,被囚禁起来长达三日之久。在这段暗无天日的时光里,他们不仅得不到丝毫食物果腹,甚至连一口清水都无法饮用。整整三天过去后,永历帝等人终于被释放出来,虽然获得了返回驻地的许可,但缅甸方面仍旧拒绝向他们提供任何食物。
正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世间之事往往没有最坏只有更坏!就在那永历帝尚未能完全稳定心神之际,一道犹如晴天霹雳般的消息骤然传入他耳中,直惊得他面色煞白、心跳如鼓。
原来,清军在势如破竹地占领云南之后,主政此地的洪承畴竟因财政吃紧而迫于无奈,只得暂时延缓军事行动。本以为这会给南明政权带来一丝喘息之机,然而命运却似乎并不打算轻易放过他们。
未过多久,洪承畴又突患重病,且病情日益严重,最终竟是双目失明。如此一来,这位昔日威名赫赫的重臣也只能心有不甘地返回京城养病养老去了。随着洪承畴的离去,整个云南地区的军政要务便尽数交予了吴三桂署理。
这吴三桂可是个野心勃勃之人,甫一上任,便急欲立下不世之功以彰显自己的能力与威望。于是乎,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他毅然决然地下定决心要出兵缅甸,誓要一举歼灭李定国和白文选所率之残部,并将那逃亡在外的永历帝捉拿归案。
公元 1661 年三月,战争的阴霾笼罩在中缅边境之上。清军如汹涌的潮水般越过边境,气势汹汹地向着南方挺进。面对这来势汹汹的敌军,李定国率领残部向东逃窜,试图寻找新的生机;而白文选则向北撤退,但最终还是无法逃脱清军的追击,惨遭失败,并在无奈之下选择了投降。
此时的吴三桂,志得意满,他深知胜利在望。于是,他亲自提笔给缅甸国王写下一封言辞犀利的书信,劝其乖乖交出永历帝,以免引发不必要的战火,导致生灵涂炭。收到吴三桂来信的缅甸国王,心中不禁一沉。他清楚地知道,以自己国家的军事实力,根本无法与强大的清军抗衡。更何况,他可不愿意为了一个流亡在外的明朝皇帝,去牺牲本国人民的生命财产以及自身的统治地位和利益。
就在同一时刻,身处缅甸的永历帝也得知了吴三桂已经率军入境的消息。这位曾经高高在上的皇帝如今已陷入绝境,他深深地感到大难临头。在惶恐不安之中,永历帝决定放下最后的尊严,亲手给吴三桂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回忆起大明历代皇帝对吴家几代人的厚待,字里行间充满了哀怨与乞求。他写道:“朕的祖上对你吴家可谓恩重如山,你吴三桂即便与我本人毫无交情可言,但至少也该念及先帝们对你家族的隆恩吧?又何必如此苦苦相逼,非要将我赶尽杀绝不可呢……”然而,这些凄楚的乞怜之语对于铁石心肠的吴三桂来说,就如同过眼云烟一般,丝毫不能打动他那颗冷酷的心。
永历皇帝在位的最后一年,也是顺治皇帝生命中的最后一年——公元 1661 年十二月初一这一天,清军如汹涌的潮水一般,浩浩荡荡地抵达了缅甸都城的近郊。缅甸国王听闻这个消息,顿时大惊失色,惶恐不安。他深知清军的强大实力,根本无法与之抗衡。在经过一番紧急商议之后,国王赶忙派遣使者,毫不犹豫地交出了永历帝。
次日清晨,天色微明,一对缅兵神色匆匆地来到永历帝的住处。他们满脸焦急地说道:“陛下,大事不好!清军已经步步逼近,我军正在拼死抵抗,但形势危急。为保您的安全,请随我们到别处暂避风头吧。”话未说完,这些缅兵便不由分说地簇拥着永历帝和太子,急匆匆地离开了住所。
一行人走不多远,便来到一条宽阔的河流边。只见河面上波光粼粼,水流湍急。缅兵们小心翼翼地护着永历帝和太子渡过了河,然后将他们交给了另一队等候在此的人马。原来,吴三桂心中有所顾虑,担心永历帝会在途中选择自尽以全名节。于是,他特意派出了刚刚投降的明朝将领前来迎接永历帝,希望能稳住局势。
永历帝对此毫不知情,见到熟悉的明朝将领,心中不禁涌起一丝喜悦之情。他以为自己终于有了依靠,可以摆脱眼前的困境。然而,当他们一路前行,最终到达吴三桂的大营时,永历帝才如梦初醒,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了。此刻的他,心中充满了愤怒与无奈,却又无计可施。面对吴三桂那得意洋洋的面容,永历帝只能暗自叹息命运的多舛……
公元 1662 年,正值阳春三月,草长莺飞之际。然而,对于南明政权来说,却是一个充满阴霾与绝望的时刻。就在三月十二日这一天,清廷的四位辅政大臣假借着刚继位不久、尚显稚嫩的康熙帝之名,向天下郑重地宣告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他们成功擒获了永历帝!
此讯一出,朝野震动。而吴三桂,这位在平定西南战事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将领,也因其卓越功勋,得以晋封亲王之位,可谓荣耀加身。
也是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永历帝及其家眷被押送着来到了昆明城。这座原本繁华热闹的城市,此刻却弥漫着一股沉重而哀伤的气氛。众多百姓听闻永历帝遭遇如此劫难,纷纷涌上街头,想要亲眼目睹这位曾经象征着南明希望的君主如今的惨状。
当人们看到永历帝那憔悴的面容和落寞的神情时,心中不禁涌起无尽的悲痛。人群中有不少人忍不住黯然神伤,轻声啜泣起来。他们对明朝仍怀有深深的眷恋之情,眼见其末代皇帝落得这般田地,怎能不心生怜悯?
然而,这一幕幕悲戚的场景却让吴三桂陷入了极度的担忧之中。毕竟,从云南到北京路途遥远,足有千里之遥,其间要经过无数个州县和关卡。那些仍然心怀大明、同情永历帝的百姓们,以及可能潜藏于暗处的南明残余军事力量,是否会铤而走险,趁着押送途中伺机将永历帝劫走呢?万一真发生这样的情况,自己之前所付出的努力岂不是前功尽弃?不仅如此,一旦让永历帝逃脱,势必会给清廷带来极大的麻烦,甚至可能引发新一轮的战乱。想到此处,吴三桂不由得眉头紧锁,开始苦思应对之策……
吴三桂在得到朝廷许可之后,时间来到了四月二十五日这一天。在这一天里,他下达了一道残忍至极的命令——处死永历帝朱由榔、太子朱慈烜以及国戚王维恭之子。
据相关史料记载,就在执行死刑之前,吴三桂曾极力主张对这三人处以砍头之刑。然而,满洲将领爱星阿等一众人士却持有不同意见。他们认为,尽管永历帝已沦为阶下囚,但毕竟曾经身为皇帝,理应给予他相对体面一些的死亡方式。经过一番激烈争论与权衡,最终吴三桂做出妥协,决定听从爱星阿等人的建议。
随后,吴三桂便派遣手下士兵将永历帝等三人押解至一座庙宇之中。在这里,早已准备好的弓弦成为了结束他们生命的工具。随着弓弦逐渐收紧,永历帝和其他两人渐渐失去了生机。紧接着,吴三桂又下令让昆明知府聂联甲负责处理后事。聂联甲不敢怠慢,迅速安排人手将永历帝三人的遗体进行火化。
在此期间,清军还特意挑选出那些较为粗大的骨头,派人送往京城作为此次行刑的证据。至于其余那些较小的骨头,则被云南当地的百姓悄悄收集起来,并秘密埋葬在了太华山之下。
至此,南明王朝最后的一位皇帝就这样消逝在了历史长河之中。随着永历帝的离去,南明政权彻底失去了最后一位象征着正统地位的皇帝。但令人敬佩的是,即便如此,李定国将军依旧率领着残余部队继续奋战在抗清前线,毫不退缩地坚守着那份属于南明的尊严与信念。
遥想当年,那场惊心动魄的磨盘山战役以失败告终之后,永历帝竟在马吉翔的挟持之下,仓惶地从腾越一路逃往缅甸。自那时起,他便与李定国和白文选彻底失去了联系,仿若断了线的风筝般漂泊无依。
而历经磨盘战役的重创,李定国所率领的残部已不足数千之众,其势力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窘迫境地。然而,天无绝人之路!就在这艰难时刻,贺九仪从广南率领着浩浩荡荡的万人大军前来会合。不仅如此,祁三升、魏勇等人亦纷纷率部投奔而来,使得李定国的军势得以稍稍重振旗鼓。
随后,李定国果断地将大营迁移至孟琏,并大量制造印敕,不辞辛劳地走遍各地去结交众多土司,慷慨激昂地号召他们一同奋起抗击清兵。沅江土司那嵩深受感召,毅然决然地起兵响应。就这样,李定国的部队顽强地坚守了数个月之久,但最终还是被强大的清军攻破防线。无奈之下,他们只得再次转移营地至孟艮。在这里,李定国积极招安当地头人,并按照郡县的惯例组织耕种和缴纳粮食,以确保军队的补给和生存。
在此期间,李定国怀着满腔的忠诚与期盼,连续向远在他乡的永历帝呈上多达三十余封奏疏。然而,这些饱含深情的信件却如同泥牛入海一般,没有得到任何回应。时间悄然流逝,直至七月,当白文选强攻缅都阿瓦不幸失利归来之时,白、李二人才如梦初醒,终于洞悉了事情的真相——原来是可恶的缅甸一方扣押住了永历帝。于是乎,二人毫不犹豫地下定决心要攻打缅甸,誓要将永历帝从敌人手中抢夺出来。
白文选和李定国各自率领大军分头挺进缅甸境内,李定国在战场上大放异彩,一举大败缅军。乘胜追击的他随即向缅甸方面提出了一个条件:只要对方愿意乖乖送还永历帝,他就即刻下令退兵。
缅甸国王听闻后,面不改色地回应道:“哼!就算你们胆敢攻城,本王也毫不畏惧。你们这远道而来的大军,怎敌得过本地的气候和环境?水土不服乃是常事,待到那时,你们的将士们必然会因疾病缠身而死去,看你们还如何作战!”
时间匆匆流逝,转眼便到了第二年的二月。白文选与李定国再次联合兵力,一同攻入缅甸境内。面对来势汹汹的敌军,缅甸迅速集结起十五万之众,并派出一千多头巨大无比的大象前来迎战。战场上,双方杀得昏天黑地,难解难分。然而,白、李二人凭借着顽强的斗志和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奋勇苦战,最终以破釜沉舟之势大败缅军。随后,他们率领军队渡过锡箔江,直逼金沙江畔,遥遥窥视着缅城。尽管如此,缅甸方面仍然坚决不肯交出永历帝。
李定国无奈之下,只能派遣士兵建造船只,准备强行渡江。可惜天不遂人愿,就在五月份的时候,缅兵竟然突袭并捣毁了他们的船厂。这一消息传来,李定国顿时怒不可遏,他立刻下令围困缅城,誓要让对方付出代价。但此时,军中却出现了令人担忧的状况——由于长期征战加上路途艰辛,军中老幼众多,粮食供应不足导致饥饿蔓延,疫病也开始肆虐起来,士兵们一个接一个地倒下,死亡人数不断增加。在这种艰难的处境下,李定国迫不得已,只好带领军队转移至亦渺赖山下安营扎寨。
而就在此后不久,他们得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吴三桂已经率领大军大规模地进攻缅甸。与此同时那一场被称为咒水之难的惨剧,更是让人心痛不已。在这场劫难中,包括沐天波在内的四十多位官员惨遭杀害。
这一噩耗使得白文选所率领的部队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士气也变得极为低落。白的部下张国有和赵得胜竟然劫持了白文选,并打算投降清军,从而背离李定国而去。当李定国的儿子李嗣兴得知此事后,立刻准备进行拦截,试图阻止他们的背叛行为。然而,李定国却不忍心看到自己人之间相互厮杀,最终还是下令放行,让他们离去。无奈之下,李定国只能率领着自己的本部人马独自挺进洞乌。
时至十二月,李定国依然没有放弃抗争的决心,他再次准备对缅甸发起攻击。可就在这时,一个犹如晴天霹雳般的消息传来——缅王竟然已经将永历帝献给了吴三桂!这个消息对于李定国来说无异于致命一击,他悲愤交加,几近绝望地说道:“如今势力既然不敌对方,再去追击也无济于事了。”带着满心的不甘和痛苦,李定国只得转移营地至景线。
但是,哪怕身处如此艰难的境地,李定国仍然没有彻底放弃希望。一直到清康熙元年(也就是仍然被李定国所使用的南明永历十六年,公元 1662 年)的四月,他抵达了勐腊,并派遣官员进入车礼(即现今的西双版纳地区)向当地借兵,期望能够借此机会东山再起。同年五月,礼部侍郎江国泰成功地说服了暹罗与李定国联姻,并承诺会提供象马等援助,以助力其恢复云南的统治。与此同时,来自四川的马九功也从古剌归来,据他所说,此时在云南已经集结了四千名愿意支持李定国的义士,这些力量都甘愿成为李定国反攻的有力支撑,形成犄角之势。
正当李定国雄心勃勃地准备大展宏图之际,一场可怕的灾难却悄然降临——军中瘟疫开始大肆流行!这场突如其来的疫病迅速蔓延开来,使得军队战斗力急剧下降,原本士气高昂的士兵们个个面露愁容。
时间来到了六月十一日,这一天本应是李定国四十二岁的生日,但命运却在此刻给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就在他生日当天,李定国自己竟然也突然发病,身体状况急转直下。而更为雪上加霜的是,紧接着便传来了令所有人震惊和悲痛的噩耗——永历帝已于四月初八被吴三桂残忍地绞杀!
听到这个消息后的李定国心如刀绞,痛哭流涕。他立即下令让人替永历帝举办隆重的丧礼,全军上下所有将士都身穿白色孝服以示哀悼。李定国本人更是悲痛欲绝,他披头散发,赤着双脚,扑倒在地嚎啕大哭,一边捶胸顿足一边高喊着:“我愧对大明啊!更愧对皇上!如今这般局面,叫我如何有颜面去面对天下苍生呐!”只见他哭得声嘶力竭,两只眼睛里不断涌出鲜红的血泪,那场景真是令人动容。
然而,尽管遭受如此沉重的打击,李定国仍未放弃抵抗清军的决心。但无奈天不遂人愿,仅仅过了十六天,也就是六月二十七日夜,李定国最终还是没能战胜病魔,含恨离世于勐腊。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这位英勇无畏的将领用尽最后的力气向儿子以及部下叮嘱道:“哪怕战死在荒无人烟的郊外荒野之中,也决不能向敌人投降!”
随着李定国的逝去,南明政权也走到了尽头,彻底宣告灭亡。虽然此时在全国各地依然存在着一些坚持抗击清兵的义士队伍,但他们的力量已不足以扭转整个天下的局势。或许从弘光元年起,当长江防线相继失守、全面崩溃之时,南明就已然失去了像东晋和南宋那样能够守住半壁江山的机会与希望,其结局似乎早已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