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对于如何处理江湖中人,东京中枢是出过不少方案的,赵恒也出过很多主意。
说白了,不管是举办英雄大会还是搞什么侠义榜,最主要的还是两个目的:
一是用某种框架或者组织把这些江湖人给收拢起来,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加以利用。不管是招募进入军中,还是辅助朝廷做一些力所未逮的事情。
哪怕只是发布赏金任务追捕一些作恶作乱的贼盗,也能有个正经的说法。
江湖人都是一盘散沙,但是都有各自的能耐。哪怕是那些满天下跑的行商……这群人是跟江湖游侠牵扯最深的……真要到了敌国境内做生意,顺带刺探一下情报不成吗?
皇城司就是这么一个专门的特务机构,与明教教众们配合的很好。再加上有江湖游侠们的辅助,做什么都会方便许多。
另一方面,也算是对于江湖游侠的一种管束,倡导一种正能量的价值观……你要当大侠,凭什么当大侠?做过什么侠义之事,总要有个依仗。
真是大侠,朝廷会给予额外的赏赐,甚至于帮你扬名。这年头,名声可是能够转化为真金白银的实利的!
而如果犯了忌讳,闹了人命,触犯了律法,那总该要被江湖人人喊打的。哪怕朝廷一时间抽调不出人手来处置,那么自然可以派遣正义的侠客们去做处理。
总要有人明明白白的告诉他们,哪些事情是可以做,放心去做。而那些事情是绝对不能做的。
至少那些横行一方的义军、乱军乃至于洞庭湖的那种叛军。不管他们打着什么旗号,总归是贼寇!是不容于天下,应该人人喊打的!
特别是如今宋金国战时期,御营大军都在前线与金兵僵持,乃至于各个统制部都开始分批次与军兵轮战练兵,抽调不出多少的人手来处理身后的叛乱。
但是江湖中人这么个群体,总能利用起来。
真要悬赏一万贯要那钟相的人头,你看有没有人去搞他?
这些事情都是可以光明正大的拿出来讨论的,说白了,不管是什么人。游侠也好,官军也好,大部分人都是想过个安生日子,然后靠着自己的一身本事让家里过的好一点。
以前朝廷与江湖是有隔阂的,所谓两相鄙视,甚至于有些时候互为仇寇,互相内耗。
而现在如果真的能放下偏见好好的谈一谈,哪怕只是进行最初步的合作和接触,也是一种进步。
这也是很多人都想看到的。
所以这一次的武林英雄大会,并没有想象中摆一个大大的擂台,然后让各路英雄上去噼里啪啦的打一架看看谁的本事高低这种。
而是不厌其烦的会议、协商、记录、造册。是一张张的表格统计,是一份份源自于各个行业的行业风尚报告,是江湖中人四处流窜的时候遇到的一些切身利害问题。
也是朝廷目前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而依靠着朝廷自己的力量暂时无暇顾忌,若是可以利用江湖侠客们的力量来处理,也算是四两拨千斤了。
归根结底,给侠客们的赏金、名号、榜单,乃至于发一张“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牌匾,对于朝廷来说又算个啥?
现在御营大军平均一名正卒一年的军饷需要一百贯!
而只要三五十贯的赏金,就能让那些江湖好手把那些凶名昭着的飞天大盗给追捕的上天无路落地无门,生死两难。
再加点钱,他敢去北国刺探情报!
其他的不说,燕云十六州的汉人和中原大宋之间的民间商贸贸易什么时候断绝过?
而且老实说,朝廷搞出来的那个侠义英雄榜是真的有很大的作用的。谁都想上那个榜单!上了英雄榜的大侠才是真正的大侠这还需要多说?
去哪位员外庄子里做客,人家都会多准备一些见面礼的!
另一方面讲,和这些侠客们的深入交流,对于朝廷来说也是了解民间动向的一个渠道。甚至于发现了许多额外的惊喜。
比如从中原到燕云的商路被某几个势力暗中把持;比如洞庭湖叛军说话真正顶用的其实不是钟相,而是一个叫杨幺的首领。
比如燕云汉人大族中的韩家和刘家的商队一见面就要干架打的你死我活……这可就是真正对于攻略燕云有实际作用的情报了!
乃至于哪些叛军窝藏在什么地方,哪个在家闲养的员外实际上有着十几个大庄子明显有什么内幕等等。
可别小看这些所谓的三教九流之辈,他们的路子可野着呢!
……
开了一天的会之后,摄政王正式给了这场大会一个说法。将夕照山之下的这片广场命名为聚义场,将那座用来议事的大殿命名为聚义堂。
凡是在侠义英雄榜上有名的大侠,都可以进入聚义堂中列席,举行正经的议事。
讨论的也都是涉及到朝廷和江湖人可以大规模进行合作的事情。比如赏金制度,比如征募江湖人从军的制度,比如与各大民间商会联合查探各地民风,说白了就是刺探情报的制度等等。
以后这个聚义堂就算是朝廷管理江湖人士的专门机构,这里面是杂糅了冒险家公会、佣兵公会、赏金猎人公会等各种功能的地方。
不过与那些公会本质上是独立的不同,聚义堂是严格受到朝廷管辖的……这倒是理所当然的。
赵恒自领了武林盟主之位,然后张相公被按上了副盟主的位子……这就更让人无话可说了。
谁还敢跟他们抢不成?
不管如何,身为可以在聚义堂列席的大侠,能够直接与朝廷相公对话,算是“直达天听”了。
这等于是朝廷变相的给了江湖人士一些政治权利,就如同川蜀之地安抚那些名宿们搞出来的“参知民事”一样。
坦白说,政治权利+江湖风气+游侠们的那种散漫不成一体的天然气质,最终到底会成长到什么样子,谁都说不准。
李纲李公相就直白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乱世之时江湖人是义军的主流,如果这个“聚义堂”的组织衍变到最后变得尾大不掉该怎么办?
这谁都说不准,不过目前看来,这个制度是可以团结江湖人这么一个特殊的阶层的。
迄今为止,赵恒所做的一切制度尝试和改革,都是在努力的团结不同的阶层。朝廷官员、在野士大夫、世家豪门、民间宿老、江湖游侠……
朝廷定下了规矩,守规矩的给与一定的政治权利团结在朝廷周围,以朝廷整体方针为枢纽来齐心协力的做事,这就是赵恒的最终目的。
毕竟某位教书先生曾经说过:要把朋友搞的多多的,敌人搞得少少的。
以后会发展成什么样,这个谁都不知道,但是总要尝试着做下去。
世上哪有一套制度能永恒不变的施行下去?以后如果出了什么问题,再进行相应的改动就是了。至少这个总体的思路是没错的。
……
这一套管杀不管埋的理念让很多人不以为然……没错,说的就是李纲。
但是按照朝廷目前的风气,不能光单纯的反对,你要是反对,你得提出更好的更合理的意见。要是朝廷提出一个什么政策有不合理的就反对,那朝廷要不要做事了?
难道还要搞个元佑党争?搞个新党旧党一刀切?
总归是要处置江湖人这么一个群体的,靖康国难这么一遭,各地义军蜂蛹而起,谁都不能小看江湖人的力量。
无法彻底将其消灭,而生硬的对抗和镇压也证明了终究是两相败耗的差棋。那么尝试着走出这一步,总归是要去做的。
李纲就算是想反对,也根本找不到什么着力的点,乃至于快要惹的被孤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