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洋称帝后,他在用人方面也颇有明君的作风。首先是重用汉人杨愔,而且打破门阀观念,不拘一格录用寒门出身的有能之士为官。
他的做法使得当时的朝政吏治风气为之一振,文官方面有杨愔、赵彦深、高隆之、高德政、崔暹、崔季舒。
武将方面有可朱浑元、段韶、斛律金和斛律光父子,贺拔仁、韩轨、高归彦等大将。
杨愔(yin),字遵彦,公元511年,他出生于弘农华阴杨氏(今陕西华阴市)一个贵族官僚之家,他与三国时期的杨修是同一族系的后人。
祖辈在拓跋氏立国北魏时,就投靠了鲜卑贵族统治者,在北魏王朝世代为官。
直到杨愔的父亲杨津那一代,仍是北魏朝廷的高官,杨津在魏孝庄帝时位居司空,属从一品大官。
杨愔生性颖悟,6岁开始读书,11岁时已通《诗》、《易》、《左氏春秋》。到了北魏孝明帝当政时期,他随父到了并州的晋阳(在今山西太原市)以西的悬瓮山书院读书。
孝昌初年(525),杨津调任定州(治所在今河北定县)刺史,杨愔跟随父亲赴定州上任。这时,北方六镇军民大起义席卷河北地区,柔玄镇杜洛周领导的起义军打到了定州。
杨津出兵与杜洛周作战,因为兵败,杨愔俩父子一同当了俘虏。之后,怀朔镇的起义军首领葛荣杀了杜洛周,他父子又被葛荣所抓获。
葛荣为拉拢汉族名士,又赏识杨愔的才学,对他委以重任,欲将女儿许配给他。杨愔不愿订婚,便以有病推辞。葛荣被北魏军打败后,杨家父子返回了洛阳。
建义元年(528),孝庄帝即位,杨愔被拜为通直散骑侍郎,时年18岁。次年发生“元颢之乱”,他随堂兄杨侃保护孝庄帝北迁建州(今山西晋城县东北),被孝庄帝封为散骑常侍。
当时是尔朱荣当权的时期,杨愔的堂兄杨侃,参与了帮助孝庄帝元子攸诛杀权臣尔朱荣行动,尔朱荣被杀,但事后孝庄帝元子攸却被尔朱兆掳走杀害,
杨氏一家也因此被尔朱氏家族记恨。为了报复杨氏家族,尔朱氏族人诬称杨氏谋反,将其屠族,全族人只有杨愔以及二弟一妹得以幸存。
杨愔对此悲痛不已,当即前往信都投奔高欢,弘农杨氏是当时最着名的汉人大族,杨愔前来投靠,无疑会提高高欢在汉人中的号召力。
所以,当高欢知道杨愔前来投靠时,他对杨愔十分器重,也非常礼待他。
杨愔也将这位枭雄视作可以依赖的名主,向他陈述了全家遇害的经过,言辞悲壮,涕泪交流。
高欢听后,也十分感叹,为杨愔的悲惨遭遇而伤感落泪。杨愔感激高欢愿意收留自己,向他提出了多项对付尔朱氏的策略建议。
高欢对杨愔的意见十分重视,随即任命他担任自己的行台职务。
中兴二年,高欢攻打邺城但却久攻不下,于是就命杨愔写祭文以告祭天地。结果祭文刚刚烧完,邺城就被攻破,杨愔也因此被高欢重用。
由于杨愔文笔出众,高欢极为欣赏,升任他为大行台右丞,主管行台后勤事务。当时政治、军事事务频繁,行台的所有檄文教令,主要由杨愔和另一位汉族士人崔棱撰写。
自杨氏满门被尔朱氏杀害后,杨愔始终按丧礼的形式生活,从不食肉饮酒,只以食盐和稻米为食。营养不良,再加上极度悲伤,杨愔消瘦到极点。
高欢十分怜悯他,经常加以劝慰开导:
“遵彦,不要过分悲伤,虽说君子守丧要戒除酒肉,但你只吃米饭,这样做会损害你的身体,须知道,人只有活着,才能有机会为死去的亲人报仇雪恨,如果你不爱惜自己的身体,早早失去性命,试问还有谁能替你的亲人报此家仇呢?”
杨愔听后,受到鼓舞,他决心习武锻炼身体,又多吃各种蔬菜水果和豆制品增加营养,终于让自己的身体体重复原。
高欢准备在韩陵之战消灭尔朱氏,下令大部队向韩陵进军。杨愔向高欢请求准许他随军上前线。高欢听后感到愕然,就说:
“遵彦你是文官,上前线是非常危险的事,还是留在大后方办事吧,本将知道你恨尔朱氏家族,但也不能罔顾自己的安危。”
“禀大行台,下官虽是书生一名,但国仇家恨,谁说书生就不能报国保家呢?”
“可是,这行军打仗不是单靠一腔热血的,也要体力才行,何况刀剑无眼,何必白白枉送自己的性命?”
“大行台,下官自从投奔到此后,一直开始勤加练武,虽说不能力敌数人,但自保还是可以的,恳请大行台批准。”
高欢见杨愔神情坚定,也不忍拒绝,就同意让他与大军一起前往韩陵。
在决定高氏和尔朱氏胜负的韩陵(今河南安阳市东北十七里)之战中,杨愔为报家仇,这位文质彬彬的书生竟然每次都冲锋在前。
同僚朋友感叹地说:“杨家的儒生,现在竟然成为武士,古人说\"仁者必勇\",确实不是虚论啊!”
尔朱氏被彻底消灭后,高欢于公元534年拥立北魏孝文帝的曾孙元善见为帝(即孝静帝),在邺城建立东魏政权,高欢本人则坐镇根据地晋阳,遥控朝政。
杨愔向高欢请求停薪留职,回乡为杨氏家族办理丧葬事宜。高欢很爽快地答应了,还对杨愔说:
“遵彦安心回乡,事情办妥后就返回原处任职,不能一走了之的。”
“下官谢过大行台器重,待办好事情后,一定赶回来履职。”
“好,早去早回吧。”
“是,大行台,下官告退。”
杨愔解职返回家乡,为杨氏满门举行葬礼。由于杨氏家族是当地的名门望族,故而当时单是为葬礼准备的仪仗队就长达二十余里,为杨氏送葬的多达一万多人。
葬礼举行的那天,正是隆冬季节中最寒冷的一天,风雪铺天盖地,杨愔痛哭赤脚而行,参与葬礼的人无不为之哀痛。
葬礼完毕,杨愔拜别了父老乡亲,起程返回到晋阳,继续担任高欢的行台右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