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咳”
景阳宫,东暖阁里,龙座上的朱皇帝,看着一声不吭的关宁旧将们,心中了然,重重的咳了一声。
一个个武将,眼神飘忽,左右局促,站立不安啊。
很明显,这帮人呐,还是放不下,心中有点畏惧自己这个皇帝。
这是好事啊,知道怕就好,朱雍槺可不是胆小懦弱无能的大明天子,也会砍人的。
“首先”
“朕代表大明朝廷,欢迎你们,来到大西南”
“你们这些人,能放下昔日的恩怨,投入大明朝廷,证明你们很有眼光,是诚心实意的”
“其次”
“朕也要感谢你们,送来了家眷”
“当初,在磨盘山的时候,王屏藩,王辅臣,高得捷,夏国相父子,他们投了朕”
“但是,他们的旧部,还有几千人,大部分的家眷都在汉中”
“你们做了好事,能让他们阖家团圆,也是大功一件”
“你们从汉中,一路南下,过来的时候”
“应该听了不少吧,方侍郎是你们的老相识了,他是吏部左侍郎,也是朕的心腹谋士”
“还有,夏老将军父子,也是朕的大将,一个统兵3千精锐,一个管着新兵营”
“所以说,大家既然来了,就放开点”
没错,两世为人的朱皇帝,开场白就是安抚人心。
太明显了,这帮吴三桂的家属和旧将,忐忑不安,有点局促了啊。
朱皇帝要想重用他们,肯定就得给定心丸,否则以后就难办了。
更何况,这帮人确实是有诚意啊,带了那么多家眷过来,安定了吴三桂旧部的人心。
这部分人,可不少啊,总计有三四千人。
特别是夏国相父子的旧部,在潞江安抚司,临阵叛清投明,干掉了张国柱。
投诚的时候,足足有两千多人,遍布明军各营,能让他们家眷团聚,自然是大好事了。
“咚咚咚”
“陛下圣明”
“末将吴应麒,愿为陛下效死”
“末将吴三风,愿为陛下效命”
“末将谭洪、、、”
、、、
下面的这帮人,站了半天,终于听到朱皇帝的安慰,赶紧站出来,再次磕头,大声吼着效死效忠。
没办法,上面的朱皇帝,不发话的话,他们哪里敢发声啊。
没看到吗,朱皇帝的两侧,还有不少皇家侍卫呢。
有身穿飞鱼服的锦衣卫,也有顶盔掼甲的武士,腰挎大砍刀,威武不凡呐。
这要是一声令下,十几个吴氏武将,瞬间就能被剁成肉酱呢。
“哎”
龙座上的朱皇帝,左右看了看,摇了摇头,深叹一口气,有点无语了,这就是隔阂啊。
“你们呐,还是放不开啊”
“这样吧”
“吴妃,邢妃,你们先回寝宫吧”
“还有后面的武将,你们都下去歇息吧”
“吴老将军,夏老将军,吴应麒,你们三个留下就行了”
没错,估计还是人太多了,下面的人,放不开啊。
同样,坐在龙座上的朱皇帝,也不好密谈,干脆赶人了。
道理很简单,吴三风和吴应麒,来到了大西南,以后就是吴氏的核心了。
身为后宫妃嫔的吴阿珂,是正经的朱家人,只能是一个中间联络人,决定不了什么大事的。
所以说,将来的吴氏,能混成什么鬼样子,关键在吴应麒身上。
至于吴三风,已经两鬓斑白了,冲锋陷阵就是个笑话,能坐镇家里,多活几年就不错了。
“蹬蹬蹬”
待众人都离开以后,暖阁里,也就是剩下6个人,全是顶盔掼甲啊。
龙座上的朱皇帝,没有在意后面的欧阳卫和丁仁,猛的站起身,一步步走到下面,来到吴三风和吴应麒面前。
“说吧”
“为什么南下,来投朕的大明”
没错,这种事情,还是得当面说清楚,容不得半点模糊。
再怎么说,朱皇帝也干掉了吴三桂,甚至是尸骨无存。
要知道,这可是杀父之仇啊,可谓是不共戴天之仇。
更何况,豪横的朱皇帝,强行睡了吴三桂的嫡女小阿珂,还有抢了大名鼎鼎的陈圆圆。
这种事情,说句不好听的,就是吴氏的耻辱啊,血仇大恨啊。
“咚咚咚”
“陛下威武”
“大明万年”
老辣的吴三风,没有一丝的犹豫,猛的站出来,双膝一软,直接跪下去,磕头如捣蒜,嘣嘣直响。
没错,他是早有预计的,看朱皇帝的做派,就知道要清账了。
而旁边年轻的吴应麒,则是一脸懵逼的样子,局促不安,还不知道如何应对回应呢。
“回禀陛下”
“辽东吴氏,昔日罪孽深重,不忠不孝”
“罪孽吴三桂,罪有应得,死有余辜”
“辽东吴氏一族,愿重新投入大明朝廷,将功赎罪”
“在汉中的时候”
“末将和应麒,通过家书,得知吴皇妃,深受陛下恩宠”
“末将吴三风,家父和三弟,曾经也是大明的臣子”
“望陛下,念在吴氏两代,昔日拼死沙场的份上,能重新接纳吴氏一族”
“十六年前,甲申天变的时候”
“就在京城,吴氏一族,三十三口人命,全部命丧流贼,屠戮殆尽,望陛下怜悯”
“咚咚咚”
说完后,也不等朱皇帝回话,吴三风继续猛磕头。
没错,天启崇祯两朝,吴氏四兄弟,都是大明的战将。
只是老二吴三桂,名气较大,武力值较强,战功更多而已。
吴三风是告诉朱皇帝,他们吴氏一族是罪孽深重,但曾经也是大明的臣子,拼死沙场。
还有一点,朱皇帝恩宠吴阿珂,也是他们投明的理由。
最后一点,还是提醒朱皇帝,他们吴氏三十三口人,死于国难甲申天变,也差不多族灭了。
当然了,老辣的吴三风,不敢直说李自成了,只说流贼而已,因为忠贞营也入朝了。
同样,他也在提醒朱皇帝,李闯贼的嫡系人马,忠贞营都能投明,他们吴氏投过来,也是很正常的。
所以说,这三个理由,就是他们投入大明的理由。
“哎”
看着死磕的吴三风,还有局促不安的小舅子吴应麒,朱皇帝也是一脸的复杂,深叹一口气。
不愧是老将吴三风啊,两鬓斑白,回话也是滴水不漏啊。
“也是啊”
“国破家亡,国破山河在”
“战乱几十年,昔日的恩怨情仇,谁又能说得清呢”
“吴皇妃,朕确实是很喜欢,很中意的”
“如此说来,咱们还是一家人呢”
“起来吧,吴老将军”
说完后,朱皇帝还是弯下腰,用力拉起了吴三风。
这个家伙,也是个长命鬼啊,当真是命不该绝。
甲申天变,京城的吴氏,有几十口人呢,全都被刘宗敏干掉,这家伙竟然逃出来了。
不得不说,这个吴三风,确实是很有眼力劲,老辣的很。
就像刚才说的话,只顾着说吴阿珂,对陈圆圆这个美妾,一句话都不提,聪明的很呐。
同样,这个老家伙,话里话外的意思,朱皇帝也听懂了。
甲申天变,大明国都北京城沦陷,是朱由检无能,自己死难了。
国破山河在,导致下面的朝臣大将,跟着大明王朝,一起家破人亡啊。
再怎么说,吴氏一族,在京城差点死完了,这个罪责,其实应该算在朱明皇室身上。
“川北,汉中”
“西安,陕西那边,什么个情况?”
“说说看,让朕也有个参详”
定下心神的朱皇帝,不再纠结以往的恩怨,对着老狐狸吴三风,开始发问了。
没错,明末战乱几十年,昔日的恩怨,就是说几个月,也说不完啊。
这世上,不存在无缘无故的爱,也不存在无缘无故的恨,国破家亡,大家都有苦衷。
更何况,放满清入关的吴三桂,已经被朱皇帝砍了,还能怎么追究?
有些事情,拿出来说了,能有过得去的理由,朱皇帝也就不再追究了,毕竟吴阿珂被他睡了。
“咕噜”
老辣的吴三风,想不到朱皇帝问的如此刁钻,深吸一口气,猛吞苦水,脑子在高速运转中。
同时,心中不得不佩服,不愧是武夫皇帝啊,战功赫赫。
别的不问,而是直击要害,满清在川北和关中的布防啊。
等同于,这是要吴三风提供情报,纳投名状呢。
同样也证明了,眼前的朱皇帝,别看年纪轻轻,确实是外宽内忌,城府深的很。
同理,从中就可以看出来,朱皇帝根本不相信吴三风,刚才说的话。
“回禀陛下”
“末将老迈不堪,昔日在平西王府,参与的比较少”
“还有一点”
“满清在三秦关中,布置了西安驻防营,他们才是核心,根本不相信外人”
“所以,末将知道的,不是很多,怕误导陛下的思绪”
“当然了”
“末将对汉中,还有西安,还算是有一点了解的”
说到最后的时候,吴三风发现朱皇帝的脸色,有点阴沉了。
这个老家伙,立马改口,说汉中和西安没问题。
没错,第一次见面,就是相互试探的过程嘛,谁会一股脑的全掏出来呢。
反正,吴三风也老了,五十多岁的武将,两鬓斑白,不清楚也很正常嘛。
但是,他想不到,眼前的朱皇帝,刚刚还好好的,想不到,一下子就要翻脸的趋势。
当真是杀伐果断,够狠够果决,不好糊弄啊,哪里是20岁的年轻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