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秀宫,西暖阁内,朱皇帝的侍从室小会议,还在持续进行中。
“哦”
“宁州土司官”
“好样的,不愧是大明的好臣子”
“想不到啊,云南这个地方,还能出现这种忠臣志士”
“好好好,得嘉奖,大书特书”
龙座上的朱皇帝,听完邹璠的汇报后,表情一亮,眼睛里尽是意外惊喜,大夸特夸一番。
他怎么也想不到,龙世荣的这一路兵马,竟然搞出这么多花样,意外和惊喜。
不但炸出了一堆沙普余孽,更是炸出了一个忠臣志士,主动参与朝廷的土司围剿战。明末清初,云南州府土司形势图 “沙定洲”
“阿迷州”
“呵呵”
“沙普余孽”
“这帮天杀的土王八,该死该杀”
“朕估摸着,这个土司之乱,都经历了几十年吧”
“说一说吧”
“这个沙普之乱,到底是怎么回事?没完没了的,阴魂不散啊”
夸完了宁州土司,朱皇帝的脸色一正,口气瞬间变的阴冷,对着沙普余孽,骂骂咧咧的。
没错,重生永历朝末年以来,已经快一年时间了。
每次谈事情,只要涉及到沐王府,云南的土司,就会牵出这个沙普之乱,没完没了的。
所以说,朱皇帝已经听烦听厌倦了,要彻底搞定这个沙普余孽。
这个沙普余孽,就像云贵川边境的水西土司,是大明西南朝廷的附骨之疽,心腹之患。
“回禀陛下”
“这个沙普之乱,还有永宁土司”
“他们的动乱根源,可以追溯到万历皇帝年间”
看到一脸杀气的朱皇帝,恶狠狠的样子,邹璠也不敢有半点的迟疑,立马站出来,大声回应。
没错,这个沙普之乱,其根源可以追溯到万历年间,50年前的旧事。
刚开始,侍从室的所有人,大部分都是20多岁,都不清楚这一段历史。
没办法,他们只好去找六部的尚书,希望能搞清楚,其中的恩怨原委。
最后,还是户部尚书龚彝,出身滇西南的顺宁府,才道出这里面的历史由来。
“万历四十二年”
“阿迷州的土司官普名声,他的祖父和父亲,普者辂和普维藩,霍乱滇南边境”
“于是,云南巡抚,就抽调昆明驻军,还有宁州土司禄厚,合兵围剿阿迷州土司之乱”
“那一战,禄厚将军,身先士卒,作战勇猛,一鼓作气,就冲破了敌营,阵斩普者辂和普维藩”
“也就是那一战,宁州土司和阿迷州的普名声,结下了深仇大恨,不共戴天的杀父之仇”
没错,大明朝廷的云南省,两三百年里,土司作乱是家常便饭。
上次沐天波就说过,大明开国以来,册封了500多家土司。
但是,到了永历朝的时候,也就是剩下300多家了,其他的全部清理掉了,改土归流。
这些被清理掉的土司,大部分也是起兵作乱,反抗明廷的统治,只是规模大小的问题。
特别是,到了万历晚年,五大征过后,明朝国力衰退严重,已经力不从心了。
最典型的战役,就是大明朝廷,跟缅甸的战役,大将邓子龙和刘挺,反击缅甸入侵滇西。
那一战,明军虽然打赢了,但失去了木邦和缅北土地,因为国力不允许,镇不住这些地方。
也就是那一场大战,滇黔边境的土司,开始蠢蠢欲动了。
罗雄州的土司者继荣,眼看着大明朝廷不行了,拒绝了朝廷的军令,扈从反击缅甸人。
当然了,那时候的明军,战斗力非常强大,一战就平了罗雄州,彻底改土归流,变成了罗平县。
同样,阿迷州的土司,普名声的父亲和爷爷,也以为到了时机,开始祸乱云南的南部地区。
于是乎,这帮自以为是的家伙,很快也被明军干掉了。
但是,也就是那一场平叛之战,阿迷州的普氏,跟宁州土司禄氏,结下了生死大仇。
“天启二年”
“当年一月,川西南的叙永厅,永宁土司奢崇明反叛”
“当年二月,贵州西南的水西土司,安邦彦也跟着反叛了”
“那一场叛乱,就是奢安之乱,波及到川黔云桂四省,死难百万余众”
“战乱中,四川巡抚徐可求战死,贵州巡抚王三善战死,贵州总兵阵亡于贵阳城下”
“还有,被称作西南大将之冠的鲁钦将军,也兵败自刎”
“当年三月,奢安之乱,愈发不可收拾,波及的州府越来越多”
“前线告急,川湖云贵,四省总督张我续大人,立马上书朝廷,要求征调邻近省府的精兵,镇压奢安之乱”
“于是,时任云南总兵,黔国公沐昌祚,开始征调云南的1万兵马,前往支援前线”
“此战,阿迷州的普名声,王弄土司的沙源,石屏土司龙在田,宁州土知州禄洪,全部参与了平定之战”
“也就是那一次的从征,阿迷州和王弄土司,得到了大量的丁口财物缴获,实力大增”
天启年间,延续了万历晚年的国势颓废,内忧外患。
万历年间,最出名的三大征,宁夏战役,朝鲜之战,播州战役,耗尽了大明军队的精锐和国库。
万年晚年的时候,一场萨尔浒之战,彻底打掉了明军的底气,让关外的鞑子,开始冒头崛起。
朝廷内部,党争不断,东林党,浙党,楚党,乱七八糟的党派一大堆。
外面的藩属国,关外的鞑子,西南的土司,闻到明朝腐朽的气息,就趁机而起,攻伐不断。
特别是大西南,云贵川的土司,天高皇帝远,铁打的土司,流水的皇帝,向来桀骜不驯,不服王化。
“崇祯二年”
“辽东的鞑子,绕开关宁防线,绕道辽西蒙古边境,分别从喜峰口、龙井关、大安口、洪山口入寇”
“当年十一月,鞑子占领遵化,兵峰直逼京师,整个京畿之地戒严”
“于是,崇祯皇帝,下诏天下各镇兵马,入京勤王,抵御鞑子肆虐关内”
“宁州土知州禄洪,听到消息后,响应崇祯皇帝的征召,听从云南巡抚王伉的号令,领精兵三千出滇”
“出镇的时候,他就说过一句,君父有警,臣子安能束手坐观?赴汤蹈火,亦所不辞”
“到了京师以后,满清鞑子皇太极,已经回师关外”
“禄洪将军,收到崇祯皇帝的恩裳,升任大明参将”
“同时,他的兵马,调往密云墙子岭口,护卫朝廷边墙,防卫鞑子再次入侵”
没错,崇祯二年的时候,天下烽烟四起,鞑子已经破关而入了。
刚愎自用的朱由检,眼看着鞑子杀到了京城,迫不得已,只能号召天下的兵马,入京勤王护驾。
远在云南南部的宁州土司官禄洪,四川南部的石柱土司秦良玉,就是这个时候,听从朝廷的号召,入京勤王。
“天启二年”
“奢安之乱的时候,普名声跟着黔国公,从征水西,立下了不少战功,升任守备”
“同年五月,普名声的长子,普祚远也受到朝廷的恩准,袭封阿迷州土知州”
“奢安之乱后,阿迷州的普氏一族,兵多将广,实力更加强劲,日益骄横,目空一切”
“王弄土司,教化土司,八寨土司,牛羊、枯木等等,一众边境土司土寨”
“这些滇南边境的土司,一直依附普氏父子,也趁机纠合在一起,势力更是豪横”
奢安之乱,牵扯到四个省,波及到上百万的死伤,对大明王朝来说,也是一场大浩劫。
此战过后,国力大损的朝廷,肯定要更加倚重,那些从征的西南土司。
石柱土司秦良玉,石屏土司龙氏,宁州土司禄氏,还有反复无常的阿迷州普氏。
这些大西南的土司,大战过后,都得到了朝廷的封赏,获取了大量的丁口和财物,实力更上一层楼。
特别是阿迷州的普氏,从征围剿战的时候,首鼠两端,投机取巧,更容易保存实力。
同时,这些天高皇帝远的土司,世袭几百上千年,最是懂的察言观色。
中原的皇帝,天朝上国,一旦衰弱了,他们就会依附强者,聚集在一起,试图瓜分地盘利益。
“崇祯四年”
“天下危机四伏,云南巡抚御史赵宏范,巡视滇西南土司,防范境内的土司作乱”
“赵大人到了临安,普名声父子,阿迷州的土司部众,拒不出寨出迎,态度蛮横无比”
“不久过后,他们父子两人,又派出大量的土司兵将,延绵数里,试图威慑临安府的赵大人,让他知难而退”
“时任云南巡抚王坑大人,在昆明听闻消息后,拒不妥协”
“于是,马上派出云南布政使周士昌大人,带着十三名参将,总计一万七千兵马,进逼阿迷州”
“很快,双方的几万兵马,就在阿迷州爆发了大战”
“此战,周大人中铳身亡,十二名参将全部阵亡,迫不得已之下,朝廷的军队,只能徐徐后撤”
“战后,云南的驻军,更是力有不逮,阿迷州的战事,普氏父子的叛逆,也就不了了之”
没错,这帮铁打的土司,天高皇帝远,鸡贼的不得了。
几年前,大明朝廷,为了平定声势浩大的奢安之乱,不惜借助大西南土司的兵将。
那就证明了一件事,大明的中央朝廷,兵备不足了,实力不行了。
于是,阿迷州的普氏父子,桀骜不驯,实力强劲,肯定要试探一下,云南本地驻军的实力。
这不,试了一下,立马就知道了,云南的驻军,一败涂地,损兵折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