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不错,很好”
“龚侍郎,金侍郎,这奏章,写的有水平”
“好一个驱狼吞虎之计”
“谋士,军师,就是不一样啊,战略眼光很高”
储秀宫,西暖阁内,龙座上的朱皇帝,津津有味的看着,手中的奏章,时不时的点了点头,夸赞了几句。
心中暗叹,左侍郎龚铭和右侍郎金光,不愧是饱学之士,军事谋略大师。
这两个老家伙,精通战略谋算,把朱皇帝的战略心思,猜测的淋漓尽致。
他们的意见一致,就是滇南的阿迷州战局,沙普之乱的余孽,慢慢的打下去。
总之,一句话,拖着打下去,朝廷的昆明兵马,不要擅动。
首先,朝廷的回师兵马,征伐时间太长了,确实是要好好休养,放松一下。
其次,最近朝廷兵马的大整编,都在调整,抽来抽去,人员变动很大。
这里面,涉及到六大步兵营,皇家亲军,骑兵营和二炮营,确实是不适合大动干戈。
两个谋士的意见,就让前线现有的兵马,去围剿沙普余孽。
最好的战略,不要赶尽杀绝,而是把那帮余孽赶走,赶到下面的安南去,祸害黎朝郑氏。
反正,滇南连着安南,元江下面,就是安南的红河,近的很,妥妥的驱狼吞虎之计。
很明显,这个两个老狐狸,就是受到朱皇帝的启发,符合最近出兵占城国的战略。
既然安南的黎氏王朝,实力强劲,不适合大动干戈,毕竟时机未成熟。
但是,明军可以使绊子,把那帮沙普余孽赶过去,祸乱黎朝的格局,打破他们的平衡,越乱越好。
待将来,大明王朝,搞定中原,或搞定南直隶的时候,再回过头收拾安南。
毕竟,这帮沙普余孽,也是大明的敌人,跑到了安南,还是大明的敌人,有借口出兵。
“嗯”
看的差不多了,龙座上的朱皇帝,接过小李子的毛笔,在几份奏章上,重重的批示了几个字。
兵部的奏章,龚铭和金光的联名奏章,直接批一个允字。
五军都督府的奏章,袁宗第、秦翼明和许名臣的联名奏章,批两个字不允。
“就这样吧”
“就按兵部的思路,战线慢慢推过去”
“一步一个脚印,把滇南余孽彻底铲平,根除沙普隐患”
“杀不完的余孽,就赶到安南去,让他们去祸害黎朝郑氏吧”
兵部尚书邹简臣,正在贵州领兵,攻伐贵州的顽疾,水西土司安氏。
因此,现在的兵部,是两个左右侍郎,在主持兵部工作。
但,即使是两个侍郎,他们的思路,也是顶级的战略。
推平滇南,把余孽赶到安南去,既能捋一遍沙普余孽,也能祸乱安南,为将来出兵安南,找一个很好的借口。
说实在的,这种驱狼吞虎的策略,朱皇帝怀疑是金光的想法,也就是这个家伙,才能想到如此狠辣的毒计。
至于五军都督府,眼睛里只有战功和人头,肯定想不到这一方面。
“对了”
“传令兵部和五军都督府”
“让他们下令前线各部,投降的土司兵丁,就不要再杀了”
“全部押回昆明来,交给新兵营,统一训练好,再发配到湖广和川南前线去”
“如果有好苗子,就填充到正统明军营,也是一个不错的兵力来源”
“但是,反抗的土司,所有的土司官和头目,决不能放过,除恶务尽,必须根除余孽”
顿了一下,朱皇帝好像想到了什么,赶紧发话,又补充了一点。
这是关于降兵的处置,这一点,刚开始的时候,朱皇帝是没有想到的。
但是,最近一段时间,湖广的李定国和祁三升,都发战报回来了,要求补充兵力。
甚至说,即便是没有训练好的新兵,也可以发一些丁壮土司,补充前线的战损。
没办法啊,现在的湖广,已经打成了一片浆糊,血肉磨坊。
整个湖广,从北到南,荆州府,岳阳府,常德府,长沙府和衡洲府。
一千多里的战线上,涉及到五六个府城,明清双方十几万人,四五路兵马,都杀红了眼。
反正就一句话,印证金光的毒计,双方就是围着湖广拼消耗。
明军从云贵调兵遣将,补充粮草兵械,清军就从湖广东部补充,甚至是南直隶,拼死争夺每一个州府县。
说实在的,朱皇帝挺感谢李晋王的,这也是为啥不动晋王爵位的原因。
这要不是有李晋王,在湖广战场,顶住老辣的洪承畴,贵州的现状,肯定不得安生。
否则,昆明府的朱皇帝,也没那么多的闲情逸致,睡皇宫玩女人,打土司升级国力。
“邹郎中”
“你继续吧,好像该说滇西北”
吩咐完以后,站在一旁的刘茞,又要奋笔疾书,继续撰写圣旨军令。
朱皇帝满意的点了点头,转过头,对着发愣的邹璠,发话要他继续,刚才的土司统一战。
没错,说了半天,扯上了沙普之乱,也就是说完了两路明军,滇西和滇西南的分兵而已。
如今,还剩下滇西北一路,还有川滇黔边境的几路明军,太多了啊。
没错,整个大西北土司大战,涉及到了三个大省,全部是大明的核心统治地区。
所以说,朱皇帝动用了6万大军,必须一次性,全部捋一遍,彻底根除隐患,再大的代价,也得扛过去。
“哦”
“回禀陛下”
“滇西北的这一路兵马,进展的,不是很顺利”
再次听到点名的邹璠,猛的回过神来,赶紧低头弯腰,躬身行礼,回答朱皇帝的问话。
没错,刚才的他,又见识到了朱皇帝的狠辣,铁血无情的一面。
这他妈的,太毒辣了啊,滇南的沙普余孽,跟牛羊猪狗一般,被驱杀啊,除恶务尽。
更铁血无情的是,这帮余孽,还要被赶到安南去,祸害别的国家。
最后,等大明回过神来,再利用清除沙普余孽的借口,去攻杀安南小国。
怪不得啊,邹璠的父亲邹简臣,就一再告诫他,少说话多做事,多听多看,少出风头啊。
“这路明军,主将是高得捷将军”
“刚开始,高将军领着吴承爵将军和董堂荫将军,按照兵部和五军都督府的既定战略”
“他们这一路,在鹤庆府合兵以后,就步步进逼,往北推进丽江府”
“但是,等他们到了丽江府的时候,丽江土知府木氏,竟然撤走了”
“木氏的主力,撤往东北面的永宁府,其他一部分兵力,则是撤向西北面巨津州”
“而且,木氏准备的非常充分,坚壁清野,把能带走的物资和丁口,全被搬走了”
“迫不得已,高将军只好分兵追击”
“高将军本人,带着董堂荫将军,往东北方向追击,木氏的主力”
“吴承爵将军,则是带着一个营的兵力,杀向巨津州”
“不过,咱们的军队,不大适应北面的气候,后勤补给方面,也遇到了困难,行军速度很慢”
没错,这个丽江土知府木氏,带着他的土司,逃跑了。
整个云南省,从朱皇帝回师以后,就一直在调兵遣将,整兵备战中。
傻子都知道,大明的朱皇帝,志在西南的土司,可能要动手了。
反正,他们一个土知府,兵微将寡,打是打不过明军的,那就逃吧。
反正,越是往北走,越是靠近西藏,山高水长,四处密林,道路崎岖,拖也能拖死明军。
没错,丽江北部,就是靠近西藏高原了,普通人的高原反应,还是不小的。
到时候,吃不消的明军,自然就退回去了,丽江府还是木氏的地盘。明末清初,滇北形势图 “呵呵”
“丽江府啊,木氏土知府”
“一群无赖,土王八,土拨鼠,跑的倒是挺快的”
“这么说来,这个木氏,倒是铁了心,要顽抗到底了吧”
龙座上的朱皇帝,寒光闪闪,呵呵冷笑,冷言冷语,没有丝毫的意外啊。
这时候,他又想起了沐天波,这个世镇云滇的老丈人,倒是挺了解滇北的土司啊。
没错,战前的时候,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就考虑到了滇北的困难。
但是,这帮土王八,要是不接战,一直躲着跑,也不是个办法啊。
整个滇北,大几百公里,绕圈子也能绕晕明军,更何况是高原地区,后勤补给就能搞死人。
“回禀陛下”
“是这样的,丽江的木氏,应该是早有准备了”
“不过,据高将军回报,木氏留了话”
“他们的要求是赐官,云南右布政使,还有五寺一寺卿,两个职位”
“只要朝廷同意他们的要求,整个丽江以北,全部可改土归流,绝无拖延半日”
没错,丽江的木氏,临走的时候,留了话。
这帮土司土鳖,一边逃跑,一边要求大明朝廷给官位。
反正嘛,他们也是有自知之明,干肯定是干不过明军,能给点好处,就会放手这个土司官。
没有好处的话,那就不好意思了,继续打游击吧,山高水长,来日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