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的天空,像是被蒙上了一层淡淡的灰色薄纱,阳光努力地穿透云层,洒在大地上,却带着丝丝凉意。2008年11 月 6 日的中午,输电 081 班的教室里弥漫着一种别样的气氛。
班主任庄煦老师站在讲台上,神色凝重地看着台下的四十八名学生。她清了清嗓子,开始说明贫困生报名情况:“同学们,咱们班一共有四十八人,这次申报贫困的竟然有二十六人。但是学校只给咱们班分了八个名额。这确实是个难题,我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咱们把贫困生分为一二档,对每个贫困生进行投票,前八名为一档,其余为二档。等贫困助学金发放到这八个人后,再将部分资金取出来,分给二档的贫困生。”
庄老师的话音刚落,教室里便响起了一阵轻微的议论声。大家都在思考着这个办法的可行性,同时也在心里掂量着自己或者身边同学的贫困程度。
通常情况下,贫困生都有一份贫困证明。要获得这份证明,只需到户籍所在地的乡镇或街道开具即可。对于输电 081 班的大部分同学来说,他们来自农村,而在乡镇政府开具贫困证明相对较为简便。这意味着他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申请贫困补助,以减轻经济压力。这样的政策和程序为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了一种途径,让他们能够得到应有的支持和关爱。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让大家感到意外。那些点招进来的学生竟然也拿来了贫困证明。要知道,他们可是花了七八万进这个专业的,那是因为他们高考分数不够,他们额外交的资金是学校用来创收的。而贫困补助只有两千元,这让很多同学都感到不解。而且这些点招学生平时穿衣打扮都挺时髦的,完全看不出贫困的样子。慕容耀武对此更是一点都不理解,他皱着眉头,心里暗暗嘀咕:“这些人怎么也来申请贫困补助呢?真正贫困的同学怎么办?”
投票环节开始了,教室里一片寂静。同学们拿着手中的选票,心中却充满了纠结。大家并不一定知道谁是真的贫困,谁也不愿意将贫困主动展示给别人,毕竟贫困并不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投票可能更多的是看眼缘,亦或看相互关系。慕容耀武坐在座位上,心情有些复杂。他来自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父母都是朴实的农民,为了供他上学,付出了很多。他也确实需要这份贫困补助,但是他又不想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去获得。
投票结束后,经过紧张的统计,结果终于出来了。只公布前八名,不公布具体名次。慕容耀武不出意外地位列前八名。虽然他不知道自己具体的名次,但从同学的口中得知,自己获得的投票数排第二。这个结果让他既欣慰又有些不安。欣慰的是,同学们认可他的贫困情况;不安的是,他觉得自己还有很多比他更贫困的同学可能没有被选上。
2008年11 月 9 日,周末的上午,阳光透过淡薄的云层,照耀着白茫茫的大地。慕容耀武早早地来到了网吧,准备在网上填写助学贷款申请表。他坐在电脑前,认真地填写着每一项信息,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申请完后,他走出网吧,心情轻松了许多。他想起了好友张志瑞,便给他打了个电话,约他一起去冯家屯赶集。
冯家屯离东北电力大学并不远,每到周末都会有一个热闹的集市。这里可以说是城乡结合部,充满了乡村气息,就像农村的大集一样。由于地处偏远,这里的物价相对较低,吸引了许多学生前来购物。集市上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各种各样的叫卖声不绝于耳,十分热闹。慕容耀武和张志瑞在人群中穿梭,东张西望地寻找着自己需要的物品。
两人逛了一会儿,终于看到了一摊卖绒裤的。他们上前摸了摸,发现质量还不错,而且款式也挺适合他们。于是,慕容耀武和张志瑞便开始与摊主讨价还价起来。经过一番激烈的口舌之争,最终他们以每条24元的价格成功买下了两条绒裤。慕容耀武手里拿着刚买的绒裤,轻轻地抚摸着那柔软的绒毛,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暖意。他深知,尽管这条绒裤价格不高,但对他而言,这无疑是这个寒冬里的一份温馨保障。
买完绒裤后,慕容耀武又看到了一双双层手套,他想到冬天在教室里写字的时候手会很冷,便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接着,他又买了三斤半橘子,一共花了三十点五元。虽然这些东西都很便宜,但他却觉得很满足。
中午,他们来到学校食堂吃饭。慕容耀武打了一份两元的菜和五毛钱的米饭,找了个空位坐下。这时,他看到了王龙。王龙只打了一元的花生和八毛钱的米饭,这一幕让慕容耀武心中一动。他想,这才是简朴的学生啊。相比之下,那些申请贫困补助却花钱大手大脚,一身名牌的人,实在是让人无法理解。
慕容耀武一边吃着饭,一边陷入了沉思。他想起了很多人在申请贫困补助时的情景,那些人明明看起来并不贫困,却为了那两千元的补助而不择手段。他感叹中国的诸多制度、法网的孔太大,有很多漏网之鱼。他觉得,贫困补助应该真正发放给那些需要的人,而不是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但是,他也知道,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贫困的认定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能仅仅依靠贫困证明和投票来决定。也许,学校和社会应该更加深入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贫困生认定标准。同时,也应该加强对贫困补助资金的监管,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真正需要的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