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乐呵呵笑了笑,又道:“朕这些日子虽然养好了病,但是身体还未完全恢复。毕竟年龄不小了,这些年忙于朝政,也没有好好地保养。年轻时不觉得,如今年纪大了,便觉得力不从心。所以今天朕复朝,是有重要的旨意宣布。进忠,宣旨。”
进忠领命,打开一道明黄色圣旨,朗声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御极以来,统御万方,夙夜孜孜,不曾有怠。近日偶感风寒,虽太医尽瘁调治,然元气未复,神思困顿,恐贻误国事。皇太子永琮,聪敏持重,德能皆备,朕悉心教导,参理庶务,未曾有失。今特命以监国抚军之重,总摄机务,若有不决,再呈朕乾断。钦此。”
永琮听旨,下跪道:“儿臣领旨。”
群臣闻言,又纷纷看向站在最前排的几位军机大臣。
军机大臣们稳如泰山,并无人提出异议,一看就是提前收到了消息的。
皇帝在京,而且并无老迈重病的情况,就下旨让太子监国,这样的事可不常见。
“皇上,微臣有话上奏。”一名大臣站出来道。
“说吧。”皇帝道。
那大臣道:“皇上您正值壮年,太子殿下也才满十二岁,如今便将监国重任交给太子殿下,是否过早了些。”
皇帝笑道:“朕的身体,朕自己知道,勉力理政,不仅伤及龙体,更对社稷无益。不过,爱卿所言倒也有些道理,太子年纪尚幼,将军国大事交给他,朕也不太放心。所以,朕还有一道圣旨,请诸卿静听。”
说着,他又从龙案上拿起另一道圣旨,交给进忠。
进忠低头浏览了一遍圣旨的内容,隐蔽地深吸一口气,缓缓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因龙体欠安,令太子永琮监国理政,然今太子年幼,治国理政诸多事宜尚需历练,朕深思熟虑,特命皇后魏佳氏,垂帘听政。”
“皇后德容兼备,贤良淑惠,自伴驾以来,宫廷诸事处置得当,母仪天下,为万民敬仰,望其以睿智贤能,悉心教导太子,护社稷之安稳。”
“太子当恭听皇额娘教诲,勤勉向学,诸臣工亦当竭诚辅佐,勿存二心,共保我天朝江山繁荣昌盛。钦此!”
与宣读太子监国圣旨时诸臣的面面相觑不同,这道令皇后垂帘听政的圣旨还没念到一半,满殿哗然。
“皇上,不可!”
一向与魏嬿婉不对付的御史一马当先,直接站了出来。
“皇上,我朝从未有过后宫垂帘听政的先例,况且历朝历代纵有垂帘听政之事,也是主少国疑,为安天下不得已的权宜之计,如今皇上健在,如何能令妇人垂帘于朝堂之上!况且,自古只有太后垂帘听政,皇后摄政,实在是骇人听闻!”
确实骇人听闻,毕竟历史上最有名的垂帘听政的皇后,叫武曌。
皇帝蹙眉,有些烦躁地问道:“那你说,该怎么办?太子刚十二岁,虽然聪慧机敏,但是监国理政尚有些稚嫩,你们不许皇后监国,难道是想要趁机玩什么猫腻,蒙骗太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