赈灾大营,夜色沉沉,篝火跳跃着微弱的光,映照在众人脸上,或温暖,或冷肃。
盛舒云静静地坐在太子对面,手中捧着一杯温热的茶水,却迟迟没有喝,只是低头出神。
对面的太子神色沉稳,语气带着几分劝慰:“舅母,这次你辛苦了,物资的事若非你,恐怕会拖延更多时间。如今赈灾已近尾声,你再留些时日吧。”
盛舒云轻轻摇头,声音平静却透着疲惫:“殿下,我此次前来,不过是为两件事,一是救济灾民,二是找到楚之。”
“如今物资已送达,楚之……也已找到,我留在这里,再无意义。”
她的语气平缓,却让在场之人都听出了她刻意压抑的情绪。
太子沉吟片刻,正要再劝,却听郑斯钰冷不防道:“殿下,楚之失忆了。”
太子微微一愣,抬头看向郑斯钰,眼中带着探究:“何出此言?”
郑斯钰脸色不太好看,目光复杂地扫了盛舒云一眼,沉声道:“不仅如此,他失忆后,还……移情别恋。”
此话一出,帐篷内顿时一片寂静。
太子的脸色顿时冷了下来,眉头紧皱:“什么意思?”
郑斯钰简明扼要地将今日发生的一切说了一遍,包括萧楚之对孟佳的态度、村民对二人关系的描述,以及萧楚之如何护着孟佳不让盛舒云单独与他说话。
太子的脸色彻底沉了下去,手指紧紧握着茶盏,似乎在克制着怒意:“舅舅竟如此……!”
他话未说完,目光落在盛舒云身上,看见她仍旧低着头,一言不发。
他想安慰几句,可最终什么都没说。
郑斯钰继续道:“殿下,你该明白,若少夫人留下,明日恐怕楚之就要带着那个女子来。”
太子的手指一顿,脸色更加难看。
郑斯钰声音沉沉:“若真到了那一步,少夫人不仅会更难堪,甚至会被楚之误会她是存心作对。”
帐篷内一时寂静无声。
太子眉头紧皱,目光在盛舒云和郑斯钰之间来回扫视,神色阴晴不定。
半晌,他终于开口,声音透着几分不甘:“舅舅失忆了,舅母若留下来,说不定能帮他恢复记忆。”
盛舒云闻言,抬起头,眼底一片清冷,语气淡淡:“殿下,若他一开始见到我时,尚且能有片刻犹豫,我或许愿意留下。”
“但今日之事您也听到了,他不仅拒绝与我单独交谈,甚至对那姑娘呵护备至。这样的情况下,我再如何努力,在他眼里,恐怕都成了用心算计。”
她声音平静,似乎毫不在意,可掌心微微泛白,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僵硬。
“再者……”她轻轻叹了口气,眼神略微有些迷茫,“或许回到京城,他才会想起些什么。”
太子紧抿着唇,沉思片刻,终于还是叹了口气:“……好吧。”
他望向郑斯钰,语气低缓:“赈灾已进入尾声,这里有你和李成旭善后即可,孤要尽快回京向父皇复命。”
郑斯钰抱拳颔首:“属下遵命。”
太子又看向盛舒云,目光带着歉意:“舅母,委屈你了,那你就跟着孤一起回京吧。”
盛舒云微微一笑,神色淡然:“好的,谢谢殿下。”
她语气平稳,听不出喜怒,仿佛只是陈述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事实。
可郑斯钰却看得出,她的手指仍旧微微发紧,尽管她极力掩饰,但那份压抑的痛楚,却仍旧泄露了端倪。
他心中叹息,却什么都没有说。
在还没走的这段时间李,盛舒云便帮忙分发赈灾物品。
她很快察觉到了一丝异样。
有些人的衣着并不像真正的灾民,皮肤白皙,甚至指甲干净修剪,和周围那些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的灾民格格不入。
更令人警惕的是,这些人领了赈灾的粮食后,转身便往外走,甚至有人当场将粥倒在地上,似乎并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救济。
“这不对劲……”盛舒云心头一沉,立刻吩咐玉欣跟踪观察,自己则快步走向太子的帐篷。
帐内,郑斯钰正在与太子商讨赈灾的后续安排,见盛舒云神色严肃地走进来,太子微微皱眉:“舅母,可是有事?”
“殿下,”盛舒云沉声道,“赈灾物资的分配出了问题。”
她简单地将自己的发现说了一遍,语气冷静而果断:“那些人不是灾民,他们只是趁乱冒领物资,甚至有人拿到粥后直接倒掉,真正的灾民连一口都舍不得浪费,而他们……却毫不在意。”
太子脸色微沉,手指轻轻敲着桌案,也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郑斯钰眉头紧锁,冷哼一声:“这帮人简直是趁火打劫!可如何分辨真假灾民?若是强行审查,只怕会引起更多混乱。”
太子点头,神色凝重:“孤也察觉到此事,可眼下人手不足,难以仔细甄别。”
盛舒云沉思片刻,忽然俯身抓起一把细沙,嘴角微微扬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
“既然难以区分,那就让他们自己露出马脚。”
她说完,转身快步离去,郑斯钰和太子对视一眼,隐隐有些好奇她要做什么。
物资分发处,队伍仍然缓慢移动。
当灾民们接过粥碗时,盛舒云走上前,毫不犹豫地将手中的沙子撒进了一口大锅中,瞬间,清澈的米粥中出现了一层细密的沙粒。
这一幕立刻引起了一片哗然!
“你干什么?”
“这可是救命的粥!你竟然往里面撒沙子?”
“你是看我们这些灾民命贱吗!”
人群中,怒骂声此起彼伏。
尤其是一些站在队伍前面、衣着相对干净的人,脸色瞬间变得愤怒至极。
有人气急败坏地将手里的碗直接摔在地上,转身愤愤离去。
可奇怪的是,那些真正的灾民,却没有丝毫离开的意思。
他们只是沉默地看着盛舒云,眼中带着复杂的情绪。
有人犹豫着,咬了咬牙,还是端起碗,缓缓喝了一口。
“你们……不嫌弃吗?”有人惊讶地看着他们。
一位年迈的老妇人捧着粥,声音嘶哑而坚定:“这碗粥,是活命的东西,哪怕有沙子,我们也能把米喝了,把沙吐出来,总比饿死强。”
她说完,低头继续喝粥,身旁的一群灾民也纷纷跟着点头,端着碗默默进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