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仗要打多久时间,我看我们不要去做决定,过去是由西夏决定,以后是由辽国或者将来的什么别的国家来决定的。”
“就是说他们要打多久,就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胜利!”
在‘兴庆府第一次最高军政大会’上,韩某人针对当前西夏内部局势,以及整个地缘政治军事方面,发表了‘大宋对外战争总纲领谈话’。
其根本就是在于对于河西走廊一带,始终不愿投降的三大军司所作的部署。
因为随着西夏皇室为首的一大批党项部族投降,大宋内部竟然起来了一个论调:战争打到现在足够了,应该见好就收。
甚至这种话在大宋内部还很有市场,一部分保守派认为大宋收复黄河两岸的土地就可以了,没必要继续外拓,打通河西走廊。
这样对于财政和国家负担过重,恐将先帝时期留下的财富盈余打光。
话有没有一定道理呢?韩某人觉得有,但是没那么多。
毕竟现在大宋西军的粮草器械等后勤,多是陕西一路就能支持下来。
韩某人认为只要有着后续西夏投降后的军力财政支持,西征河西走廊,是一个完全划算的买卖。
完全不需要中央财政以及国库的支援,故此韩某人将敌我态势都分析完毕,递交了‘第一次西征’的建议文书。
他觉得依照神宗皇帝对于开疆拓土的浓郁兴趣,是一定会同意打这一场后续战争的。
在等待朝廷下发正式出兵的决策前,韩某人率先召集整个陕西,半个西夏的最高军政会议。
在会议中,韩某人破天荒的以‘伟人’的论调,发表了‘关于后续西征的谈话’,以及未来‘收复燕云、辽东的看法’。
这些话一经传出,整个大宋上下都是震动连连,尤其是神宗皇帝,梦寐以求的就是要完成‘收复燕云十六州’的伟大基业。
仅仅这一点,韩某人就撞上了他的心思,神宗皇帝当即批示了对于‘第一次西征’的旨意。
由王韶的会州军团为主力,划拨姚雄、姚古两兄弟,折克柔、折克行哥俩为副将协助其西征。
青唐吐蕃的董毡因多次主动帮助大宋牵制西夏,并且屡立战功,加封太保,进太傅。
并且大宋要求董毡以仆从军首领的身份,参与大宋第一次西征。
在明确表明大宋要西征的情况下,韩某人宣布正式成立‘凉州生产建设兵团’,其行政等级与大宋‘路’一级相仿。
新任‘凉州生产建设兵团’的最高军政长官,是韩章在熙宁元年举荐的韩绛。
当时韩老爷子认为此人有宰相气度,便上书神宗皇帝,因此被朝廷拜为枢密副使。
韩绛(1012年—1088年),字子华,颍昌(今河南许昌)人。
北宋大臣,太子少傅韩亿第三子,韩维、韩缜之兄。
庆历二年(1042年),中进士,担任太子中允、陈州通判,历任右正言、翰林学士、御史中丞、知庆州、知成都府、知开封府,迁三司使。
英宗时,迁给事中、权知开封府。
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拜参知政事,面对西夏攻扰,自请出为陕西、河东宣抚使,拜同平章事。
熙宁七年(1074年),代王介甫为相。
熙宁八年(1075年),出知许州。
元丰元年(1078年),拜建雄军节度使、知定州。
元丰四年(1081年),知河南府。
哲宗即位后,拜镇江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北京留守,封康国公。
元佑二年(1087年),以司空、检校太尉致仕。
元佑三年(1088年),韩绛去世,享年七十七岁。追赠太傅,谥号“献肃”。
纵观韩绛一生,出入四朝,两度拜相,权重一时。
虽安抚陕西,指挥偶有乖方;因支持王介甫变法,被清议之士轻视,然临事果敢,不为后顾,乐善疾恶出于天性,以便民除弊为其之能事。
在韩某人看来,现今五十七岁的韩绛,属于是实干派,还是妥妥的因时制宜的实干派。
朝廷让他来统筹这个新成立的‘凉州生产建设兵团’,可见对他行政军事方面的认可。
况且自家祖父和他还是故交加提携之恩,单这一点,接下来的‘凉州治理’就会好很多。
韩绛来的时候,正好是带来了朝廷同意西征的旨意,同时也把韩明的幕僚团给要走了。
神宗皇帝让李师中和窦舜卿二人担任韩绛的副手,共同把控‘凉州发展’的动向。
“官家这是把人全捞走了,一个没给我留啊!”
韩某人接过圣旨,一副哭笑不得的样子。
“韩侯,此次灭夏虽然你并未亲自坐镇指挥,但是从前到后都是您一手谋划。”
“官家心里门清,这次回去,少不得又是一番赏赐啊!”
韩绛乐呵呵的抚着胡须看着韩某人。
“得得得,我可不敢再要赏赐了,赏赐太重,我这个小身板可扛不住。”
韩某人没理会韩绛的调侃,摆摆手把话头掀了过去。
“关于整个凉州方面的建设问题,想必您心里应该有底...”
韩明的话让韩绛神色凝重起来。
他知道担任这个最新成立的行政区划最高负责人有功劳拿,但是同样的,这里边的水也很深。
涉及到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问题可谓是一大把,并不是简单的暴力统治就可以了。
大宋手里捏着李秉常,无非是给党项人一个信号,一个汉人和党项人和平共处的信号。
不过真到了有冲突的时候,李秉常能发挥多少作用,这在所有人明眼人看来,都是微乎其微的。
因此必须要有大魄力和强硬手段先压制整个党项叛逆的心思,然后才能提生产建设。
“韩某以为当用拉拢收服为上,培养一批忠心大宋的党项人,让他们去管理和协调这其中的问题。”
韩绛不愧是有宰执之才,这一句话,让韩某人瞬间回忆起后世的一句话。
以华制华!
“您是要以夷制夷?”
韩某人的归纳让韩绛脸色一喜,连连点头,瞬间感觉二人有些心有灵犀。
“这是一个好方法,不过要注意具体实行中的度。”
“一定不能让太偷奸耍滑的党项人进入行政管理体系,否则很可能出现两头通吃的现象!”
韩明很怕像后世‘以华制华’那样,出了太多狗腿子、买办来压榨百姓。
虽然他本人是个极端的民族主义者,不在乎这些党项人死活。
但若是党项人能够与汉人和睦相处,共同创造效益,那又何必打打杀杀。
况且西夏刚灭,党项内附,若是严酷剥削他们,很容易激起民变和二次叛乱。
大宋处于刚刚改革变好的态势,可别最后被拖进西夏这个泥潭里,像原先在‘熙河开边’那样,把国力填进去。
韩明的话让韩绛心里有了底,然后主动询问策略。
“那位西夏的李秣陵老将军,是否可以做这个中间人?”
韩某人听后哈哈一笑:“看来韩大人也是成竹在胸了,那本侯就没必要多说什么了。”
只一句,韩绛立马就明白自己选对人了,立刻和韩某人推杯换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