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了对陇西灵源之地的调查,夏先衍回到住处,心中反复思忖,再次调整了计划路线,决定直接奔赴金城。
这座黄河穿城而过的古城,既有大漠孤烟的苍茫,又有丝路文明的厚重。此行,他循着历史的脉络,探访金城古迹,在烟火与静谧的交织中,感受千年金城的魂魄。
抵达金城后,夏先衍的第一站便来到了金城市博物馆灵源之地。
金城市博物馆,馆址原为明代肃王家庙“白衣寺”。寺塔犹存,八角十三层的密檐式砖塔高耸,塔身风化斑驳,却仍可辨明代砖雕的莲花纹样。
金城市博物馆灵源之地被夹在现代建筑的缝隙之中,所处空间极为狭小,并不适宜过多人在此修行,因而这里显得格外静谧。
夏先衍漫步走进博物馆,饶有兴致地欣赏着馆内的文物。馆内展出的西夏文铜印、金累丝嵌玉观音簪,诉说着金城作为丝路枢纽的繁华。
他抚过玻璃展柜,遥想肃王妃熊氏在此焚香祈福的旧影,叹道:“一塔一簪,皆是王朝兴衰的注脚。”
在金城这片土地上,夏先衍敏锐地感受到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气息。黄河文化、丝路文化、中原文化、西域文化在这里相互交融、碰撞,绽放出独特的魅力。
这里自古就是“联络四域、襟带万里”的交通枢纽和军事要塞,秦朝时设榆中县,西汉时设金城县,东汉时设金城郡,五胡十六国的西秦曾建都兰州。
西汉名将霍去病两次从兰州渡黄河北击匈奴,将河西走廊纳入中原王朝版图,由李息在今金城西固区修筑城池,以“金城汤池”之意而名金城。
早在2000年前,西汉张骞经金城出使西域,开辟了贯穿亚欧大陆、连接东西方的丝绸之路,使兰州成为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茶马互市”和商埠重镇,在沟通和促进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班超出使西域、法显和玄奘取经求法、达摩讲学,都在金城留下了历史的印记。
沉浸在金城市博物馆灵源之地的气息中,夏先衍识海之中的人书悄然开启了新的篇章。这,正是他不远千里来到大西北的主要目的 —— 完善人书。
华夏守护之灵曾告知他,人书中的《法华心经》也开启了后续境界的修行篇章,传达完这个消息后,便沉入识海深处,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夏先衍还察觉到,这座灵源之地似乎向着黄河的方向开辟出了一条通道。顺着灵气与造化之气的气息,众人来到了黄河边。
果不其然,金城市博物馆灵源之地成功开辟了一条连接母亲河黄河的通道,大量的灵气与造化之气顺着这条通道,在市人民公园处源源不断地注入黄河之中。
夏先衍正全神贯注地用神识探查具体情况,突然感觉到识海中华夏守护之灵前辈归来:“小夏,我想起个事儿,你现在可以开天眼了。往后探查这些东西,可以直接用天眼!”
“啊,前辈,我觉得神识挺好用的呀,可以坚持挺长时间呢!” 夏先衍有些疑惑地回应。
“你试着开一下天眼,就在眉间明堂宫的位置。” 华夏守护之灵指引道。
“咦,开了!没想到这么简单啊!” 夏先衍找准位置,稍微动用元气,便轻松冲开了天眼。
“哈哈,你都已经开了识海,开天眼自然简单。感觉如何?” 华夏守护之灵笑着问道。
“感觉不消耗神识了,只消耗元气。” 夏先衍欣喜地回答。
“这就对了,你继续忙你的吧!” 华夏守护之灵说完,又迅速给夏先衍传讯,详细告知天眼的各种使用方式,随后再次离去。
大家早已习惯队长有时候会突然停下脚步的情况,每当这时,他要么是发现了什么特殊的东西,要么就是在跟前辈沟通,于是众人也默契地跟着停下。
夏先衍接收到华夏守护之灵传来的天眼开启与使用方式后,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眉心,发现并无异样,这才放下心来。原来,天眼并非像想象中那样,会在眉心处生出第三只眼睛。在华夏守护之灵的介绍中,天眼更像是一种法术 —— 天眼通,但凡成为修行者,都能够通过自身元气开启天眼。
通过天眼所看到的视角,与使用神识看到的场景确实相差无几。但相较于神识,天眼极大地减轻了夏先衍的精力消耗,只需消耗少量的元气,这无疑方便了许多。他暗自估算,若不做其他事情,完全可以一直开启天眼。
李风禾等了半天,看着他时不时地摸着眉心,然后又四处眺望,忍不住好奇地问道:“你在看啥呢!”
“我开天眼了,正在瞧瞧有什么不同。” 夏先衍解释道。
“你眉心刚才亮了一下,就恢复正常了啊!” 李风禾惊讶地说道。
“咱们这是天眼,又不是二郎神的第三只眼,哪会有那么明显的变化。” 夏先衍笑着调侃。
“嘿,我还以为额头会长出一只眼睛来呢!” 李风禾不好意思地挠挠头。
“我原本也这么以为,这不观察了一下,没啥变化嘛。好了,你们都过来,我教你们怎么开启天眼。” 夏先衍招呼道。
“嗯,都过来一下,队长要教我们新东西了。” 李风禾听后,连忙回头招呼其他人聚拢过来。
“来啦!” 众人纷纷回应。
很快,大家便聚齐了。夏先衍分出几道神识,将开启天眼的方法传递给众人。考虑到此处人来人往,并不适合静坐修行,于是一行人继续向下一个灵源之地进发。
沿滨河路行至中山桥。
这座1907年由德商承建的铁桥,桥身钢架如龙骨横卧黄河,与对岸白塔山相映成趣。桥头碑文记载:“浮桥始于明洪武,铁桥成于清末新政,一桥之变,半部近代史。”
立于桥心,见黄河水裹挟细碎的冰凌奔涌东去,虽没有夏日的汹涌澎湃,但那沉稳的水流,却更显雄浑壮阔。河面上,偶尔有几艘羊皮筏子顺流而下,筏子上的乘客们欢声笑语,尽情享受着这独特的黄河风情。
岸边社火队伍正舞动太平鼓,鼓声震天如雷,与涛声共鸣。
过桥之后,便是白塔山。这里是金城最大的一处灵源之地,灵源将整个白塔山覆盖,然后连通山脚下的黄河。
山顶上,元代白塔傲然矗立。塔身洁白如雪,覆钵式基座与汉式楼阁塔身巧妙融合,恰似蒙藏文化与中原文明的完美交融,相得益彰。
山间碑廊存有历代文人题咏,夏先衍独爱左宗棠手书“大河前横”四字,笔力遒劲,似有金戈铁马之气。俯瞰兰州城,高楼与古寺错落,黄河如带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