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小说网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大宋。

福宁宫。

“还真是军功爵制啊...”

赵匡胤叹息了一声,对这个制度有些头疼。

想启用,但是又害怕再次回到五代十国那种环境,并且他还很清楚,这个制度,后遗症也是无限的大。

强如大秦,都有很大的原因崩塌于这个制度。

当启用于这个制度的时候,除非掀起腥风血雨,不然的话,想停下,可以说是无比的困难。

...

现代时空。

“其实建哥说的稍微有些错误。”

“军功爵制,其实后续历史依然在沿用,在我的印象里,好像除了宋朝以外,大多数的王朝,都在实行军功爵制。”

“只是,每个朝代的军功爵制都有些差异。”

李恩凡稍稍反驳了一下冯建的观点。

在座的人都把军功爵制看成了什么灾祸一般,这是不对的!

“军功爵制?这和后续历史的那些军功晋升应该是差不多的吧?”

曾宇这时候开头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因为在他的印象里,军功爵制和军功晋升,似乎都是差不多的,以军功有了一个向上的阶梯。

后世的许多人认为只有秦朝启用了军功爵制。

但实际上,历史上的许多朝代,都启用了军功爵制度。

“都是差不多的,只是后世没有了爵位这个东西,所以军功晋升和军功爵制其实都大差不大。”

“在你们的印象里,是不是只有秦国才有军功爵制?”

“并且,以你们的印象里来看,是不是把军功爵制看成了什么洪水猛兽?”

苏轼不自觉的点了点头,在他的印象里,军功爵制确实有点洪水猛兽的意思了。

而其他人,包括罗阳等几人在内,也都赞同的点点头。

“其实历史上,包括明朝、唐朝在内,还有汉朝,他们都是用的军功爵晋升制度。”

“比如说明朝,明确规定:凡爵非社稷军功不得封。”

“也就是说,无军功者不得封爵?!”

“不然的话,明初徐达、汤和、李文忠等人的国公和候爵是怎么来的?”

“再说唐朝,唐朝的军功爵制度,分为勋官和爵位两个部分。”

“一个是在政治体系内的地位,一个是军事体系里的地位。”

“比如你们熟悉的,上柱国、太尉、司徒、司空、太保、太傅、太子少傅、太子太保和太子少保。”

“这些就是勋官体系。”

“而勋官的晋升与个人功绩紧密相关,尤其是在战争中的表现。”

李恩凡把自己所了解到的唐朝和明朝的军功爵制度都一口气说了出来。

“还有,你们以为爵位是不是就是:公、候、伯、子、男,这五个爵位?”

“其实也是有出入的,明朝最初是实行的这五个爵位,并且还规定了可以世袭。”

“正一品国公、郡公,从一品郡侯,正从二品郡伯,正从三品县伯,正从四品县子,正从五品县男。”

“严格点的来说,这是明朝的功臣外戚封爵体制。”

“但后来,朝堂的压力过大,直接把世袭取消了,并且把爵位中的子爵,还有男爵也一并的取消了。”

“最后还规定,公、侯、伯这三等爵位,不再世袭,除非有特殊军功?。”

说完了明朝,李恩凡又开始说起了唐朝。

“而唐朝呢?唐朝的爵位制度是分为了九等。”

“王、郡王、国公、开国郡公、开国县公、开国县侯、开国县伯、开国县子和开国县男。”

“爵位的品级从正一品到从一品依次递减,王爵拥有万户的食邑,而最低的爵位开国县男也有三百户的食邑。”

“注意这里,又有很大的不同了!”

“唐朝的爵位,是有食邑的。而明朝的爵位呢?没有食邑!”

“并且,明朝的外戚功臣封爵体系里,是没有王爵的!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点!”

“在唐朝,不是宗室,也可以被封为王爵。”

“如:罗艺,还有后来的杜伏威等人,这些都是归顺朝廷被封为的王爵。”

“而安史之乱后,异姓被封为王爵的情况越来越多。”

“但明朝呢?宗室自有一套封爵的体系。”

“并且王爵也是宗室独有,非宗室不得封为王爵。”

“那汉朝呢?”

李恩凡自问自答,随后表情略显玩味的看着众人说道:

“汉朝更是直接沿用了秦朝的二十等爵位制度,并且,还在上面直接加了一个王爵!”

“说个很简单的你们就知道。”

“秦朝的公子扶苏,是没有爵位的,他可是嫡子!”

“但到了汉朝,宗室很多都被封为了王爵。”

“这就是稍有不同的军功爵制。”

“但是西汉后期和东汉,外戚干政,宦官篡权,使得买卖爵位泛滥,二十等爵制崩坏。”

“印象中的王、公、侯、伯、子、男,是南北朝时期逐渐成型,到了唐宋两朝就稳定了下来。”

“等等!宋朝?”

曾宇开口打断了李恩凡的话,他刚才好像听到了宋朝?宋朝也有爵位制度?

“是的,宋朝也有爵位制度,并且,它的爵位制度还直接沿袭了唐朝的爵位制度。”

“爵位等级在宋朝历史时期多次变化,从宋太祖时期的十二等到宋神宗时期的九等,再到宋哲宗时期的十等?。”

“但,很奇葩的一点就来了,这也是为何你们的印象里对宋朝的爵位制度不深的最大原因。”

“那就是,宋朝的爵位不与军功挂钩!”

“爵位的授予主要基于资历和官职等级,而非军事功绩。”

“纯粹的文官,只要资历足够深和官职达到一定的高度,都可以获赐爵位?。”

“为什么宋朝的武将地位那么低下?因为他们就算再厉害,爵位可能都与他们无缘!”

“宋朝一直在防备着武将,所以都多的东西,武将都与此无缘。”

“这也是为何宋朝军事羸弱的一大主因!”

听到这里,众人面面相觑,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宋朝竟然也有爵位?并且,这个爵位还不与军事挂钩?

在他们的印象里,爵位这东西,都是与军事挂钩的。没有军功的话,基本上都封不了爵位。

“我说为何我的印象里总感觉宋朝没有爵位。”

“原因竟然在这里!”

李恩凡转头看了一眼苏轼,随后缓缓说道:

“在宋朝,政事堂做了多年相公、或枢密院混到枢密使这样的等级,几乎都会挂上个公爵的头衔,只是看是县公、郡公、还是国公。”

“并且,宋朝的爵位食邑很少,不能参与封地的赋税分配。”

“例如一个食邑千户、实封三百户的侯爵,每年到手的银钱可能只有十来贯,而且不一定是钱,还会折成粮食布匹等实物。”

“所以在整个宋朝,都没人对爵位有多么重视,可有可无的一个空头衔。”

“但关键的是什么?关键的是,文臣能轻易获得爵位,前线百战余生的将士反而大多没份儿,这样的制度显然很难激起武人的上进之心。”

“所以,宋朝的军事羸弱,是有很多的原因的,但要是像前面说的,重启军功爵制,是没有那么可怕的。”

“仅仅只需要把爵位与军功挂钩,就能很简单的解决这个问题!”

“但,宋初的时候还可能,之后的时间?”

李恩凡轻笑着摇了一下,他不认为那些文人看了天幕就要把朝堂上的利益分给武将。

绝大多数的文臣基本上都要反对!

“明朝就吸取了这个教训,直接把文臣封爵的路直接斩断,明确规定,非军功不得封爵。”

“整个明朝,仅仅只有一个文臣获得了爵位!那就是李善长。”

“但李善长说是文臣,在元末的时候,也为军事做了很大的贡献。”

“那刘伯温呢?”

说起刘伯温,李恩凡停顿思索了一会儿,带有回忆的神色说道:

“以前其实我对刘伯温封伯还有些愤愤不平,并且觉得是朱元璋和李善长等人故意打压刘伯温。”

“但你们知道,刘伯温和李善长最大的区别在哪吗?”

“李善长是至正十四年,自己投的朱元璋,并且在朱元璋攻占滁州之时,就成为了朱元璋的参谋,给朱元璋出谋划策。

并且,李善长后来还主管军队的物资供应,很受朱元璋的信任。”

“朱元璋威名日益显着,诸将前来投靠的,李善长考察他们的才能,禀告给朱元璋。”

“随后又替朱元璋对投诚者表达诚挚情意,使他们能够安心。”

“有人因为某些事情相互意见不合,产生矛盾,李善长便想方设法从中调解。”

“也就是说,李善长在当时,完全就是朱元璋的大管家!”

“后来郭子兴因听信流言而怀疑朱元璋,逐渐剥夺他的兵权。又想从朱元璋身边把李善长夺过来辅佐自己,李善长也坚决谢绝。”

“但刘伯温呢?”

“刘伯温是至正二十年,应朱元璋之请,到了应天,任谋臣,参与机要决策。”

“也就是说,就这个资历,刘伯温凭什么和李善长一样封公?”

“他和李善长是差不多的,但别人李善长从至正十四年就自己投靠的朱元璋,随后一直跟着朱元璋,并且在当时就是大管家一样的角色。”

“刘伯温也是参赞军务,出谋划策。”

“封伯可能都是对刘伯温最大的赞赏了。”

“要知道,整个文臣开国团队里,只有李善长一人封公!仅仅只有他一人!”

“而且,朱元璋还明确规定了,无军功者不得封爵。”

“刘伯温的伯爵,就是对他军功的赞赏。”

“这里面其实压根没什么阴谋论的。”

以前李恩凡也觉得刘伯温封伯这件事有阴谋论,但看了明初整个开国团队里,仅仅只有李善长一人封公之后,他就理解了。

李善长别人是真的对朱元璋不离不弃,在至正十四年,朱元璋还很弱小的时候,就一直跟着朱元璋。

“但别人刘伯温不是也提出了最重要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么?”

听到这句话,冯建和李恩凡两人诧异的看向曾宇。

他们没想到,竟然有人认为这个谋略是刘伯温提出的?

刘伯温本人估计听了都会一脸的问号,问自己什么时候提出的这个谋略。

随后,李恩凡哭笑不得的对曾宇说道:

“你为什么会认为这个谋略是刘伯温提出的?”

“啊?不是吗?”

曾宇一脸懵的看着李恩凡。

“当然不是!这个谋略是当时的徽州的一个谋士,朱升提出的!”

“并且,这个谋略的提出,还是在至正十五年!别人刘伯温至正二十年才到了朱元璋军中。”

“这...”

曾宇有些不好意思,在他的印象里,这条最重要的谋略,一直是刘伯温提出的。

但没想到,竟然是朱升提出的?

“朱升在元末的时候,也是很重要的一人。”

“除了首陈“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九字方略以外。”

“他还上《贺平浙江赋》,援据儒家的“攘夷”理论,为朱元璋对两浙的军事行动进行辩护。”

“称其为“驱胡虏而复圣域,变左衽而为衣冠,再造之功于是为大,自开辟以来,帝王之兴未有盛焉者也!”

“师出有名的这个东西,是被别人玩的明明白白。”

“就这个功劳,别人也没封爵!”

“在洪武二年的时候,就辞官退隐,在洪武三年,以七十二岁高龄病逝于家中。”

“后世的许多人把朱升的功劳也按在了刘伯温的头上。”

“要知道,大明的礼乐制度都是朱升、詹同、陶安三人一起制定的。”

话音落下,李恩凡拿起面前的茶杯,轻抿了一口茶水。

曾宇等几人咂了咂嘴,都没想到朱升竟然这么厉害的?

“没想到朱升竟然这么厉害。”

“不止是朱升,元末的许多人,都非常的厉害,只是被朱元璋和徐达等人掩盖了一些光芒。”

“比如李文忠,这个你们知道吧?大明军方的二号人物。”

“他是《三国演义》里面,赵云的原型!”

“罗贯中就是以他写的赵云!”

“除了李文忠以外,还有就是朱文正。”

“洪都保卫战的真正主将,3万人抵挡陈友谅的60万大军八十五天。”

“文臣里面除了李善长之外,都还有唐仲实。”

“至正十八年的时候,朱元璋还亲口询问过他汉高帝、汉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平定天下之道。”

......

25小说网推荐阅读:群芳斗艳:多情家丁最风流雷武逆天明末三十年修罗武神从山贼开始明末钢铁大亨我姓王,我的邻居武大郎大成公子妃在上之染瘾世子爷带着微信购物坐江山穿越明末两太子全族被贬,北荒粮满仓昏君啃树皮振南明绝色催眠师,逆天大小姐红楼:朕即大乾踢开永乐开局被抄家,我带着空间去流放!三国:寒门崛起大明:让你监国,却成千古一帝?大明凰女传姐妹花岳父,开局还送五小妾在他心头放肆史上第一姑爷回到三国做强者田园娇宠:神医丑媳山里汉三国之曹家孽子大夏刑案官将军宠妻之独慕花朝霸魂管仲开局一个人,立国全靠拼千宋矛与盾与罗马帝国飘飞的残叶蝉动三国从救曹操老爹开始卫青传奇人生快穿之我就是个观众大明最牛锦衣卫,老朱求我住手三国:曹操和刘备扶我登基大魏疯王大哥,臣弟助你上位重生之我是朱厚照之子打造最强边关大秦:玩呢,你在古代搞经济建设明末:我看看谁敢让我剃头大唐之从当咸鱼开始大明捉鬼记:明朝那些魑魅魍魉最强假太监大唐不良人从亮剑开始签到剧综
25小说网搜藏榜:我姓王,我的邻居武大郎大成公子妃在上之染瘾世子爷群芳斗艳:多情家丁最风流带着微信购物坐江山穿越明末两太子全族被贬,北荒粮满仓昏君啃树皮振南明绝色催眠师,逆天大小姐红楼:朕即大乾踢开永乐开局被抄家,我带着空间去流放!三国:寒门崛起大明:让你监国,却成千古一帝?大明凰女传姐妹花岳父,开局还送五小妾在他心头放肆史上第一姑爷回到三国做强者田园娇宠:神医丑媳山里汉三国之曹家孽子大夏刑案官将军宠妻之独慕花朝霸魂管仲开局一个人,立国全靠拼千宋矛与盾与罗马帝国飘飞的残叶蝉动三国从救曹操老爹开始卫青传奇人生快穿之我就是个观众大明最牛锦衣卫,老朱求我住手三国:曹操和刘备扶我登基大魏疯王大哥,臣弟助你上位重生之我是朱厚照之子打造最强边关大秦:玩呢,你在古代搞经济建设明末:我看看谁敢让我剃头大唐之从当咸鱼开始大明捉鬼记:明朝那些魑魅魍魉最强假太监大唐不良人从亮剑开始签到剧综满门忠烈,皇帝却逼我造反成为铁锤寨三当家后镜子通古今,我靠亿万物资养扶苏家父曹孟德重生三国,家兄孟德
25小说网最新小说:乱世崛起:邵仕龙的平天下我用AI穿越历史之从洪荒到现代我也穿越了君临天下穿越到大唐,我囤积了万亿物质穿越三国之骑砍风云星落门明末,重生朱由校吓坏崇祯水浒英雄传说被白毛师尊逆推的我反被叫孽徒!从种田开始发家致富三国:被义父背刺,我反手篡位穿越大明做女皇大盛风华:退婚后我成权相你哭啥大秦:金榜公布,躺平竟成最强大秦从陪伴幼年嬴政开始大唐:弃文从商,我要当财神雍正王朝之四阿哥传奇戏说嬴政凯旋回朝背叛我,我转头迎娶公主穿越梁山成霸业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宋终:一拳镇关西视频通古代,开局盘点秦始皇锦绣商途:权色逆袭之风华再世我的女皇老婆我这等人,也能称帝古今名人记一统大宋水浒:开局买下梁山,造反不招安清末:拥有具现系统争霸全世界三国:开局系统送我称霸四件套杨建波唐朝风云传奇明末:我成了周遇吉之子天子宁有种乎?我靠加特林打江山从小县令到主宰万界探索未知:科学与神秘的交界祖龙修仙我监国?上朝签到人物卡开局惨死全家:我当厂卫翻身逆袭家父崇祯不听劝,开局秒变太上皇穿越红楼后我竟然六元及第人在锦衣卫,开局领悟洗髓经情牵盛世恋歌教教小兕子,大唐舰队星际归来皇帝女儿身,开局欺君犯上趣翻三国之军师有奇谋大秦:老六皇子真老六阿斗:相父你在哪个罐子里呢大明战神马踏六国,震惊朱元璋!史记白话文版秦朝历险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