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告示,景春熙特意让两兄弟比以往多誊写了好多份。她深知这份告示对百姓们的意义,不仅仅是一纸文书,更是希望的象征。
郡守府、县衙门口都张贴了一份,就连几个城门去往各州郡所设的关卡,也都一一送达。
为了确保告示能够顺利张贴,以免官府从中作梗,这次景春熙安排了所有护卫出去,给阿衡他们的人做保障,确保万无一失。
出城送告示的几个人都穿着士兵服,去到城门把告示下方的印戳一露,无人敢挡。
这下,驻守城门的士兵小头目,对告示是官府的意思确信无疑,即使没得到上峰的命令,没等到告示所定的开放时辰,就开始放松了城门警戒。
他们中间还是有些人知道百姓疾苦,深知这份告示背后的意义,也明白百姓们渴望自由的心情。城门的守卫们不再像往常那样严厉,而是多了一份宽容和理解。
毕竟,这么封城得利的并不是他们,他们不过是别人的守门狗而已。
有些好事的百姓知道告示内容后,不怕死地想冲出去试探。一开始小心翼翼地试着跑了出去,看没事,一会儿又跑了回来,但都没有受到拦截和驱赶,守门的士兵和官差反倒看他们像看傻子似的。
如此进出不少人,有人也进出了不少次。每次都畅通无阻后,终于相信了,奔走相告之人甚众。
“终于不用困在城里了,呜呜!”一位年轻的母亲抱着孩子站在城门下,激动得泪流满面。
她公婆死了,夫君为了给他们娘俩省两口吃的,也躺在病榻上差点活不成,这几天吃了点粮食才稍有恢复,现在终于有救了。
她的眼泪如同断了线的珠子,滴落在孩子的脸上,也滴落在每一个旁观者的心上。她颤抖着声音说道:“我们终于可以出去了,孩子,我们终于可以出去了。”
两年没有出城了,如今终于可以自由出入,她迫不及待地想要去城外的田地里看看:“明天开始我得出城,去把那几亩地赶紧种上。”
一位老农抬起头,望着天空中渐渐散去的乌云,眼神中满是期待:“现在就是种不了粮食,先种点土豆蔬菜,好歹能熬过这个年。”
他的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但此刻却洋溢着希望的光芒。他仿佛看到了丰收的场景,看到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共享劳动成果的画面。
“还得到城外的亲人那儿走走,让他们知道我们还活着。”一位中年男子背着行囊,拖儿带女准备出城。他的脚步坚定而有力,每一步都像是在迈向新的生活。
他的妻子紧紧拉着孩子的手,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他们一家人在这座城里经历了太多的苦难,如今终于可以重归故里,与亲人团聚。
另有不少被困在城中、没法回家的外地人,一知道消息马上收拾行囊,冲着城门而去。这场大雨和城门的开放,让他们看到了团聚的希望,唯恐家里已经给他们烧了纸钱。他们的心中充满了焦虑和期待,每一步都走得飞快,仿佛晚一步就会错过与亲人相见的机会。
“不知道现在的丝线、布料贵不贵,你买点回来,我得赶紧做点针线活,好歹能卖几个钱。”一位妇人对身边的丈夫说道。她手中拿着针线,眼神中透着一丝忧虑,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憧憬。家
里那么多张嘴,都在等米下锅呢,没有点进账,粮价再便宜也买不起。她的丈夫点了点头,眼中也充满了坚定:“我会想办法的,我们一定能挺过去。”
但是她男人心思缜密,看那样子并不是太急,还好声好气地劝道:“还是不急,贵也贵不了多久了。城门一开,鄂州城的商人和外地的客商肯定闻风而动,以后啥都不会缺。”
这话好像是真的,妇人眼中闪过一丝欣慰:“那就等几天吧,等什么都稳定了再说。”
一位商贩站在城门口,望着远方的道路,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深知,城门的开放意味着商机的到来,只要努力,养家糊口没有问题。
“但愿很快恢复原来那种日子,我这买卖也要张罗起来了。就是原来的本钱都吃光了,嗨!只能从头再来了。”一位小贩坐在自己的摊位前,叹息着说道。尽管生活曾一度陷入困境,但他依然对未来充满了信心,相信只要努力,一切都能重新开始。
九江郡的百姓们在大雨中看到了希望,在城门开放的曙光中看到了未来。他们的眼中不再有绝望,取而代之的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景春熙也深知:虽然九江郡曾千疮百孔,但只要不再出现像前面那两位那样的狗官,百姓也努力,九江郡肯定会很快焕发生机,恢复往日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