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秋咬牙切齿,竟真的顶着福安的挤兑出了屋去拿茶具。
阿卓目瞪口呆地看着身边的福安:“我从来不知道,你竟然这般、这般的伶牙俐齿!”
福安得意一笑:“这算什么!我就是看不惯她那装模作样的气派!放心,阿卓姐姐,有我在,谁也别想欺你!”
盼秋取了茶来,像是想明白了,期期艾艾为阿卓倒了茶:“我就是一时没想明白,好阿卓,别生气。”
阿卓悄悄瞥了眼福安,见她虽板着脸但没说话才安心接过茶,又拉着盼秋一同坐下。
过去她们日夜不停地采露,闲暇之时便躺在床上一起骂老皇帝。现在三人再坐在一起,却怎么也没有那时的氛围了。
脱离了被折磨的困境,盼秋又迅速恢复成了当年那个皇后身边的大宫女。
阿卓心中莫名有些复杂,她端起茶杯默默饮茶,直到新皇回来。
其实新皇应该搬去皇帝的寝殿,但奈何老皇帝死得太凄惨,他亲眼见了父亲的尸体后,对玄正殿有了些阴影和忌讳,便索性改回自己宫中了。
他尚年少,未有娶妻,后宫无人掌管。他原本想拿后宫之权与太后做个交换,想了想又先回了宫来找阿卓。
见有另一人在屋中,他心中惊讶,却没显露出来,先朝阿卓行了礼:“阿卓姑姑回来了。”
“嗯。”阿卓心里有些腻歪,她才比新皇大一岁,对方偏偏要将自己放在子侄辈。
新皇已看出她的不善言辞,转身又向福安问道:“这位是?”
福安脸上扬起与他一般的假笑:“见过陛下,我是福安。”
新皇松了口气,他反而更适应这般拐着弯的交流方式。两人互相打着机封,留阿卓在一旁茫然地饮茶。
三人各有各的事,谁也没有注意到盼秋端着茶盘的手越握越紧。
阿卓便罢了,福安,一个卑贱的、秦家安插的探子,竟然也能与陛下相谈甚欢了!盼秋咬牙切齿,又有些迷茫,她是不是做错了?
不!她摇了摇头,她是皇后娘娘最看重的奴婢,她做的才是对的!
盼秋壮着胆子,插进两人的对话:“陛下,午膳时间到了,是否传膳?”
新皇眉头一皱:“孤已用过了。”登基大典未办,旁人可以称呼陛下,他却不能接。
他不悦地看了眼盼秋,转头又对阿卓问道:“阿卓姑姑与这位,福安姑娘可用过膳了?”
两人否定后,新皇又叫盼秋去传膳,陪着两人,主要是阿卓吃了些后,新皇才提出,请阿卓暂领宫权。
阿卓下意识要拒绝,却被福安戳了戳腰。
阿卓皱眉,她只想完成皇后的愿望,守护她的儿子接过皇权。至于宫中这些事,她既不想处理,也处理不来。
福安却朝她挤眉弄眼,阿卓无奈之下只得应了。
新皇安心了些。贵妃是肯定想害他姓名的,他也已经着手准备罪证了,至于太后,若是今早没有在朝堂上看见他,或许他会安心将宫权交给她,让她与贵妃互相博弈。
可如今阿卓守在身旁,对方想要垂帘听政的意图便破灭了。为了防止她狠心与贵妃联手,宫权还是交给阿卓安心。
“既然如此,那就拜托阿卓姑姑看顾了。”新皇诚恳谢道,又手一挥,要身边的秉笔太监写了圣旨,封阿卓为内司,官比尚书令,又封了福安为官比三品的女史,才高兴地走了。
这下阿卓也不用给珍珠求放身籍书,自己便可写了。
阿卓幽怨地望着硬要她答应的福安,没等她说话,福安拍着胸脯向她保证,绝不让她操一点心。
她眼中斗志熊熊燃烧,为阿卓攻略天下第一步,就自此始!
之后的事情动荡都与阿卓无关了,无论是皇帝正式登基,又强压下先帝被刺和秦道灭门,还是福安强逼着贵妃交出凤印,将各家在宫中的钉子拔出,她都没插手。
因为福安软硬兼施,愣是让阿卓不得不留在尚书房听老夫子唠叨,还得完成课业。
燕朝皇子公主都得读书识字,地点就是尚书房。除去先前的太子,宫中适龄能来学习的只有两位皇子一位公主,现在又加一位阿卓。
刚开始三人都并不欢迎阿卓的到来,直到阿卓在夫子倒计时结束前,一脚轻功飘进书房,瞬间就被三人奉为大侠,日日痴缠着她想要她收徒。
三人的母妃也乐见其成,毕竟现在掌管后宫的福安女史对阿卓的关心谁都看得出来,更别提皇帝一口一个‘阿卓姑姑’了。
除此以外,该说不说,先帝的后宫和漏风的篱笆没有两样,什么消息都往外传。阿卓宫女的身份乃至曾经刺杀皇帝的消息都被泄露出去,再联系刺杀事件结束不久皇帝就真的死了,众人对阿卓的凶残程度又多认识了一些。
在确认阿卓是真的无法无天,无论皇帝还是世家都敢动手之后,上朝时所有人脸色都和善了。新皇十分满意老臣们低眉顺眼的模样,对阿卓更是满意,唯有一点,阿卓总是会出宫做些莫名其妙的事。
譬如昨日,她硬是跑到许家抢了人家儿子的头盖骨带回宫来,让皇帝焦头烂额提了他家的官才将此事按下。
阿卓一边写着大字一边嘀嘀咕咕和桌前的白骨聊天。
“福安昨日又来检查我的课业了,还说要我读一百遍、写一百遍、背一百遍!”
“易夫子说话好绕口,说的话我都得别人再解释一遍才懂。”
“我试了下,蹦不到天上,就算将剑甩上去,也过一会儿就掉下来了,要怎么样才能让铁鸟在空中飞呢,你梦中也没说啊。”
她叹了口气,望着窗外的月亮。
比起做采露使乃至做宫女时,如今的境况都算很好了。只是她心中空落落的,总感觉有事未做,才将许凡的尸骨又捡了回来商量。
梦中的记忆至今仍不清晰,阿卓只要一想就会头痛。她不是自讨苦吃的人,索性便不回忆了。
罢了,先听福安的,读书便是了。
她又捡回笔正要写字,皇帝身边的贴身太监赵武便敲了敲门,向她传旨。
“陛下有旨,河东郡大涝,后宫宜缩减开支,以身作则,为国分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