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老夫人,你们家就这俩女孩?”老王妃笑着问道。
顾三夫人王氏的脸瞬间僵住,这话不就是面前的这俩姑娘不大行吗?
“府上还有个三姑娘,但是她今天刚回来,舟车劳顿,状态不佳,不能见客,还请您见谅了。”顾老夫人解释道。
哦?只是疲惫就不出来了?这倒是新鲜,之前去了几家,有一个就算是来了月事,疼的爬不起来,都叫丫头扶着过来呢,就是不想错过这样的好机会。
怎么,这顾家三姑娘是看不上皇太子?还是真的一点儿都动弹不得呢?
老王妃暗自思忖一瞬,无所谓,这就是没有缘分,京城姑娘多的是,也不差这顾家三姑娘一个。
目光闪过一直不说话的顾家大姑娘,这倒是个知道自己分量,知道进退的孩子。
“时间不早了,我这就回去了,改天请你去王府。”老王妃说着就起身,没有留恋。
“那我就舔着脸等您消息了。”顾老夫人起身相送。
送走了老王妃,顾老夫人的脸色不好,看向白氏,“你和顾安就一个女儿,没有其他的打算了?”
白氏还没有说话呢,就听到顾安说了句,“女儿不比男儿差什么,而且夫人又有了身孕了,母亲莫再说别的了。”
顾倾禾算着时间过来,正好听到她爹的霸气发言,看到她娘的手拧在她爹的腰上,秀眉微挑,笑出声来。
“母亲,这样的喜讯,我竟然是全家最后一个知道的了。”顾倾禾抱住白氏的胳膊,把她爹解救出来。
顾安退后一步,被一旁的大哥、三弟拍了拍肩膀,揶揄地笑了笑。
顾倾禾笑的真心实意,上辈子可不是这样的,上辈子的此刻,全家大多数都沉浸在自己被老王妃看上的喜悦里呢。
就连自己也是,因为大燕上下没有人不知道太子萧景珩相貌堂堂、一表人才,又有治国才略。
那个思春的少女不曾幻想过这样的夫郎呢?
顾老夫人没再继续这个话题,只说了句,“快进屋,叫人摆饭,让老二一家早点休息去吧。”
就算是听出了顾老夫人口中的不悦,白氏还是客气的说了句,“多谢母亲体谅。”
用过午饭之后,顾安一家回了玉泉院,白氏往小榻上一坐,就开始指责顾安,“我怎么说的来着,还不满三个月,不要声张,你跳出来说什么?”
“我不想老太太为难你。”顾安也是有自己的道理。
顾倾禾看着父母之间的互动,多好啊,父母二人之间,没有别人,自己才不要去太子府争风吃醋,还要斗他的真爱表妹。
她想到这里,摇了摇头,人家的真爱是表妹,上辈子也是碍于太后的情面,才娶了自己,这辈子太后估计都不会知道有自己这么个人了。
这场孽缘,也算是止于前世了吧,她就不做那打鸳鸯的棒槌了。
顾倾禾安抚好了母亲,回了自己的住处,准备先无所事事几天,前世的自己偷得浮生片刻闲,都是奢望。
这一次,她要自在的活个够。
如此过了几天,萧景珩已经等皇祖母的消息,等的有些急躁了,可就是没人来叫他去看女子的画像。
难道是什么地方出了纰漏?
萧景珩的第六感还算准,太后娘娘听了老王妃的介绍,只觉得候补少了点儿,这才又等了几天,多看了几家,也没有别的了。
萧景珩笔下的字帖,看的出心思十分不静。
这时,守在外面的韩德胜弓着身子进来了,“殿下,太后娘娘请您过去,说有事相商。”
萧景珩高兴的放下了手中的笔,“走吧,别让皇祖母久等。”
韩德胜很是意外,从来没有见过太子爷,这么积极的要去太后娘娘宫里,因为太后娘娘总是催着他看世家女子的画像。
而他知道,自己家太子殿下,是有个青梅竹马的,就是太子生母丽妃的姐姐的女儿,也就是太子的姨家表妹,阮流筝。
也是当今的京城第一美女,算是德才兼备,又是出身礼部侍郎府,做太子妃,也不是不行,毕竟情分在那里摆着呢。
可惜的是,这阮家的老太爷早早的给这阮姑娘定下了娃娃亲,夫家也很不错,是镇远将军府的嫡幼子,门当户对的好亲事。
那韩德胜为什么还觉得太子爷有心思呢,因为这镇远将军府的嫡幼子,随父出征,生死不明,已经快一年了。
于是,这阮姑娘往宫里跑的就更频繁了。
醉翁之意不在酒了。
萧景珩赶到寿康宫的时候,韩德胜的小腿抽筋了,太子的腿长,他险些跟不上。
临近寿康宫,太子殿下终于慢了下来,还整理一下自己的衣冠。
进了宫门,宫人们一水的跪下请安,“给太子殿下请安。”
萧景珩心情不错,笑着说了声,“免礼。”
这倒是叫行礼的宫人们有些诧异了,太子可是一向不苟言笑的,今天莫非是遇到了什么好事儿了?
“给皇祖母请安。”萧景珩作揖问安。
“快来快来,等会儿有好东西给你看看。”太后娘娘伸手招呼着自己的孙子,笑的慈祥。
萧景珩轻轻的一笑,和上辈子一样的话语,当时皇祖母也是说有好东西给他看。
“我问过你母妃,她也说不上什么意见来,我就请老王妃去京城的世家看了看。”太后笑盈盈的说着,挥手示意林嬷嬷去拿东西。
其实,丽妃不是说不上意见来,而是说的都是不中用的,话里话外的都在说自己姐姐家的女儿。
妄图让那阮流筝做太子妃,太后都没听她说完,就叫丽妃回去了。
萧景珩不知道自己为何明明知道结果如何,这会儿心里还是有些着急,甚至有些莫名的紧张。
林嬷嬷端着托盘进来,上面摆放着十来个卷轴。
萧景珩瞥了一眼,然后快速的移开视线,又轻轻地咳嗽了一声,太后看着他这样子,也是摇摇头笑了两声。
哪有少年不慕艾呢?
太后拉着萧景珩,后者也是面无表情,一副半推半就的样子,来到了桌前。
太后展开一幅卷轴,“这是户部尚书的小孙女,今年十五岁,刚办了及笄礼,说是擅长诗书······”
萧景珩只是静静的听着太后说话,脸上没有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