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皇后并没有说起萧氏的事情,而是笑着朝谢祁招了下手。
“祁儿,你近前来。”
谢祁走近后,萧皇后就将画卷展示给他看。
“祁儿你瞧瞧,这小娘子名唤皎玉,乃是你的远房表亲,算起来也是要唤你一声表哥的,只是先前因为身子弱,所以一直养在江南。”
“这孩子据说很是温婉柔顺,本宫看着也很是讨喜,祁儿你可喜欢?”
谢祁知晓,萧芸倒台了之后,萧家必然是会再选一名小娘子入宫,也是为了巩固萧家的地位。
对此,谢祁并没有说好,也没有说不好,反而是先说了一句。
“母后,此次杀人蜂事件,若非宋承徽舍命相救,安儿必然是有性命之忧,她功不可没,儿臣想要奖赏于她。”
萧皇后倒也不意外:“此番宋承徽的确是保护安儿有功,她又是安儿的生母,对你也是一心一意,这位份也不能一直太低,就破例让她升为良娣吧。”
这已经是宫中晋升速度非常快的了,这宫中的妃嫔晋升都是有规矩的。
要一级一级往上升,并且还要做出对皇家有利的贡献,或者是非常受皇帝的宠爱,才可有机会往上升。
但通常,都是为皇家延绵子嗣的妃嫔,才能升得更快些。
“儿臣觉得,侧妃之位,最为合适。”
萧皇后一下变了脸色,就连一旁服侍的宫人都震惊不已。
宋扶熙从一个罪人之身,再到侍妾、承徽,只用了不到月余的功夫。
这已经可以说是堪称奇迹了,而萧皇后说给宋扶熙再晋升,也已是破格。
谁知,太子竟是不满足良娣之位,要给宋扶熙侧妃之位。
那可是仅次于太子妃的位置,东宫上下也就这么一个。
萧皇后沉下脸道:“祁儿,不可意气用事,虽然宋承徽的确是有功,但她的功劳,远远还到不了侧妃的位置。”
“何况,她出自于永昌伯爵府,东宫已经有一位来自于永昌伯爵府的太子妃了,若是再出一个侧妃,岂非这东宫,都成了他宋家的天下了?”
说着,萧皇后苦口婆心的相劝:“祁儿,母后知晓你对宋承徽颇为喜爱,但是在这皇宫之中,最忌讳的就是专宠。”
“今日是萧芸,明日还会有第二个、第三个萧芸,若是你一直独宠宋承徽,将来也会令其他妃嫔不安,让东宫后院不宁,你可明白?”
原本,这太子妃之位该是属于萧家的。
可因为崇明帝忌惮萧家位高权重,再加上张贵妃在后面从中作梗,这太子妃之位,才会落到了永昌伯爵府的头上。
但到底萧家也出了位侧妃,等将来谢祁顺利登基了,这皇后之位自是也由萧皇后说了算,也不急于这一时半会儿的。
可如今,太子竟然要将这侧妃之位给宋扶熙,这简直就是胡闹!
“儿臣明白母后所忧心之事,但此事儿臣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宋承徽温顺恭敬,为儿臣做了不少事,这三年来,她更是吃了不少苦头。”
“此番更是险些丧命,可她却并未因此恃宠而骄,反而一直是规规矩矩,从未向儿臣求过什么。”
谢祁严肃而又认真的字字道来:“她位份低,无法将安儿养在身边,每回与安儿在一处时,总是那般的小心而又不舍。”
“可她从不在儿臣的跟前诉苦,儿臣觉得亏欠她太多,侧妃之位是次要的,儿臣真正想要的是,她来亲自抚养安儿。”
萧皇后震惊不已:“可安儿是你唯一的子嗣。”
“正因为是唯一的子嗣,而她亦是安儿的生母,一如母后将儿臣视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一般,她对安儿,亦是如此。”
“这天底下,难道还会有哪个做母亲的,会伤害到自己的孩子吗?原本让安儿养在母后的身边,就有些不太合规矩。”
“如今若是册封宋氏为侧妃,那她就能名正言顺的抚养安儿,安儿也很喜欢她这个生母,一定能将他教养的很好。”
萧皇后算是听明白了,“祁儿,你打一开始就这么打算的吧?所以你才会没与本宫打一声招呼,就去了结了萧芸。”
“而你也知晓,一旦萧芸没了,本宫必然会再从萧家女眷中挑选一人入宫,你想以此作为让宋扶熙坐上侧妃之位的条件?”
她这个儿子,当真是睿智的很。
他知晓单单只是凭着宋扶熙豁出性命去救小太孙一事,是不足以让萧皇后松口的。
唯有在选妃一事上,萧家要想再让小娘子入宫,那么就得要经过他这个太子的同意了。
即便是萧皇后,也不能在违背太子意愿的情况下,就敲定妃嫔人选。
如此一来,萧家小娘子入宫,与宋扶熙上位,两者就紧密的绑定在了一起。
萧皇后别无选择。
想到这里,萧皇后气得一拍案几,“你可真是本宫的好儿子,如此算计你的母亲!”
谢祁一甩长袍,对着萧皇后恭敬跪下。
“儿臣不敢,这些年来,在选妃一事上,儿臣皆是听从父皇与母后,即便这些妃嫔当中,无一人是儿臣心之所想。”
“但在其位而谋其职,儿臣自知身为储君,儿臣没有过多的选择余地,可如今,儿臣只有这么一个请求,还望母后谅解。”
萧皇后深深的望着他,“祁儿,你该知晓,这深宫之中,最忌讳的就是真情,你是当真爱上那宋扶熙了?”
谢祁直言:“儿臣不敢说爱,但儿臣的确很喜欢她,无论儿臣在外有多辛苦,只要瞧见她,儿臣心中就会觉得安宁。”
“儿臣只是想在能力范围之内,让她过的好一些,就当这是儿臣作为太子,唯一的那一点点私心,请母后成全。”
其实这并非是太子请求萧皇后成全,而是他依然做出了决定,即便萧皇后不同意,他也依然会一意孤行。
萧皇后想通这点后,只能叹了口气道:“待皎玉入宫之后,就封她为良娣吧。”
谢祁知晓萧皇后这是妥协了,拱手作揖:“儿臣明白,多谢母后,儿臣告退。”
太子是高高兴兴走的,萧皇后却是忧心忡忡。
“倒是本宫小瞧了这宋扶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