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朱棣的询问,几个皇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都不知道为什么会突然被问到这个问题。
朱棣一看他们那个样子,就开始联想,这几个人是不是又在想着要怎么应付他。
于是朱棣抬起头,看向这几个儿子,咬牙切齿问:“俺问你们,安南最近接连犯边,不断袭扰大明边境上的村落,你们说说怎么办?”
几人闻言面色一滞。
安南这个地方,从秦朝开始就是中华领土,五代十国时期军阀林立,趁着中原王朝乏力,安南也有一个叫做吴权的人割据。
到了明朝时期,这个地方实际上已经脱离中原管控了。
不过当地的文字、文化、节日都和中原相同,所以朝中仍然有不少人认为应该收回安南。
如今父皇问他们这个事情,还说什么接连犯边,或许就是要接着这个理由出兵!
几个皇子都觉得老爹这是在犯浑呢。
明朝如今的情况,并不是士兵不能打。
经过靖难之役这四年的洗礼,如今正是兵锋正盛之时。
但如果要收复安南,打一场实际意义上的灭国之战,那大明还真支付不起这个开支。
可这谁敢直接说啊。
大皇子朱高炽想了想,还是决定要劝一劝父皇,不要走上穷兵黩武的路。
“父皇,儿臣以为,安南犯边之事,我朝应该派一使臣出访,只要沟通,还是能解决问题的。”
话音刚落,在朱高炽一旁的两个弟弟也纷纷上前道:“回父皇,大哥所言极对!”
本来朱高炽都做好了被他爹大骂一顿的准备。
结果朱棣这一次却异常平静。
朱棣开始回忆自己和这几个儿子的相处过程,觉得自己好像是有点误会老大了。
朱高炽这孩子从小就有自己的主张,轻易不会被外界所改变。
朱棣靠着《明史》一书,看到自己将来的所有政策几乎都被这个儿子推翻,心中当然是愤怒的。
然而仔细想想。
如果他现在说要迁都北京,那么大儿子肯定也不会同意。
甚至将来的郑和下西洋,大儿子肯定也会觉得是劳民伤财之事,也不会同意。
这些事情之所以能够进行,按照朱棣的猜测,肯定是将来他强行推进的。
如此想来。
这个大儿子倒也没有坏到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地步。
不过这个回答,他的确不满意。
“放屁!”
朱棣盯着大儿子朱高炽说道:“咱兵强马壮的,不解决这个问题,将来还怎么解决?”
“而且安南分离中国已久,若是这时候不收回来,将来怕是再无可能了。”
“你们都能猜到俺的想法,却没有一个人往重点上讲。”
朱告知听到训斥,不知道为啥心里反倒舒服了些。
嗯....这才是正常的对答流程嘛。
朱高炽习惯性跪倒在地。
“父皇啊,朝中现在没多少钱了,如今天下甫定,轻启刀兵容易酿成大祸啊。”
还是那句话,没钱呐。
去南方灭掉一个小国家,和朱棣自北平起兵靖难是不一样的。
朱棣起兵造反,大家伙跟着你也心甘情愿,只要你能一直优势。
毕竟只要你成功了,得到的将会是整个天下。
而派个几万甚至十几万士兵去南方瘴气之地灭国,即便成功了,得到的收益也太低了。
这时候就要考虑成本问题了。
朱高煦见到大哥吃瘪,倒也不觉得开心。
这时候他才十八岁,还没有到跟大哥关系破裂的时候。
尽管他是武将,其实也是赞同大哥的观点的。
他爹这才刚当上皇帝没两个月呢,就又要发动灭国之战,赢了也不赚,一旦输了,到时候造成的恶劣影响不可估量。
其实他是愿意打仗的,不过觉得还是等上个一两年好些。
等朝堂稳定下来,等地方上一批身怀二心的官员被换掉,等明年的赋税收上来,到时候再出兵就好。
如果今年就打,时间上太仓促不说,失败了后果可能是毁灭性的。
朱棣何尝不知道这些道理。
他看着几个儿子没有一个能说出点有用的东西,心中充满了失望。
又想到大儿子将来的那些举措,倒显得他是个好大喜功的皇帝了。
别的不说,就说方孝孺!
朱棣将方孝孺诛十族,本就是出于政治考量。
起兵的时候就说了是这种人在蛊惑侄儿朱允炆,如果起兵都打进了应天,结果放了方孝孺,甚至将他官复原职,那还有正义性吗?
国之大事,都讲究个师出有名。
有时候哪怕大家都知道很假,也得有。
结果朱高炽当皇帝后就给平反了!
还有陈瑛和纪纲这两条鹰犬,这本来就是朱棣养着用来震慑那些心里仍然怀念朱允炆的官员。
建文旧臣或许不能够推翻他的王朝。
但命令上阴奉阳违,办事上拖拖拉拉还是能够做得到的。
而且建文旧臣里面那么多官场老油子,他们能把出工不出力掩饰到完美的地步,让人看不出任何问题。
可事情就是办不好。
不替换掉一批建文旧臣,不换上一批新人,朱棣对于整个朝廷的掌控力就会下降。
所以才养了陈瑛和纪纲这两条狗。
难道朱棣就不知道这两条狗有时候咬人太凶了,甚至咬到了不少无辜的人?
但那又如何。
在皇权面前,没有什么是不能牺牲的。
朱棣养了这两条狗,就可以隐居幕后,等需要这两条狗咬的人全部死光的时候,就是走狗烹的时候。
可大儿子将来当了皇帝后,一些“拨乱反正”却显得他这个皇帝太过残暴,或者识人不明。
朱棣觉得自己的儿子不能够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
在安南问题上也是如此。
朱棣为什么一定要收回安南,为什么将来还一定要五征漠北。
一来是利用战争,消耗掉一批膨胀了的高级将领,二来是趁此机会集中权力。
战争期间的粮草调度和官员任免都可以有一个正当理由——为了胜利。
朱棣做了这么多,并且明知将来会发生什么的情况下,仍然要做这些事,不是说他就比别人蠢了,也不是说他就格外倔强。
纯粹是这些行为看起来不理智,但都有其意义。
奈何这几个孩子,竟然没有一个人能理解他。
只会拿着儒家那一套仁义道德说事,如果仁义道德有用,那轮得到他朱棣来当这个皇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