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晓娜庄重地接过帝师会坛主的重任,深知传承与教导的使命已然落在肩头。不久后,她将十五岁的妙成龙、妙成凤兄妹,十六岁的冯文辉,十二岁的李世成以及道雅萱引入了帝师会。
当这些年轻的弟子们踏入帝师会的那一刻,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氛围扑面而来。何晓娜将帝师手记郑重地分发到他们手中,说道:“此乃帝师会的初学范本,其中蕴含着无尽的智慧与奥秘,望你们潜心研读。”
妙成龙紧紧握着手中的手记,眼神中满是好奇与期待,率先发问:“师父,这手记里真的能解答我们对世界的所有疑惑吗?”何晓娜微笑着回应:“它虽不能直接给予所有答案,但会引领你们去探寻自我与世界的真相。”
妙成凤则轻轻抚摸着手册的封面,轻声说道:“从现在起,我们便要开启这奇妙的学习之旅了。”冯文辉在一旁默默点头,心中已然立下决心定要在这帝师会中有所收获。
李世成年纪虽小,却也透着一股机灵劲儿,拉着道雅萱的衣角说:“雅萱姐姐,我们可得好好学。”道雅萱温柔地看着他,应道:“没错,让我们一起努力,解开这其中的谜团。”
于是,他们和其他弟子成员围坐在一起,在何晓娜的带领下,翻开了帝师手记的第一页,开启了对那深邃智慧的探索之旅,室内只余下纸张翻动与众人轻微的呼吸声,仿佛整个世界都安静下来,只为聆听这智慧传承的开篇之音。
第一篇:我是谁:生命本质的追问与觉醒
此帝师手稿,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揭示那隐匿于世界深处的终极真相。这浩瀚宇宙,是觉明性然的存在,觉明之性,它宛如澄澈的灵珠,清净明了,超脱于生灭轮回之外,亘古以来便岿然不动,却又拥有着化育万物的神奇伟力。强谓之曰“道”,亦名“我”。
它以无上智慧,将自身幻化为内外、动静等对立之相,赋予其阴阳之名,由此编织出世间万物变化的因果脉络,犹如播撒下无尽变化的种子,衍生出这纷繁复杂的世界。
而我们,若能于茫茫尘世中寻觅到这真正的自我,便能勘破生死的迷障,挣脱尘世的枷锁,获得自在解脱,修正往昔的习性,最终回归那至高无上的正道。
我是谁?我自诞生,便拥有了眼睛,眼睛,那是为了明亮的,然而明亮,却是光的专属。当我凭借眼睛感知这世界的绚烂,目睹万物的景象,那一刻,我仿佛与光融为一体,我只能认定自己是光。
我自诞生,耳朵便相伴而生,耳朵,是为捕捉世间的响动,而响动,是风的独特馈赠。当我聆听各种声音,感受万物在风中的律动与变迁,我似乎化身为风,在天地间穿梭游荡。
鼻子,是我与生俱来的感官,它为通气而存在,而通畅,是空的特质。每当我轻嗅万物散发的气息,感受那沁人心脾的清爽,我竟觉得自己就是那空灵无物的空。
舌,在我生命之初便已具备,它是品味世间滋味的工具,而味,源自万物。当我用舌尖触碰、品尝万物的差异与美妙,我好像变成了那形形色色的物。
身体,是我在这世间的载体,它因合而完整,而合,是水的力量。当我在爱与被爱中体验身体的交融与情感的契合,感受爱情那动人心弦的美妙,我以为自己便是那温柔包容的水。
大脑,赋予我认知的能力,它为“有”而生,而“有”,是知的呈现。当我运用思维去理解、去明晰万物的存在与意义,我感觉自己就是那无所不知的知。
我究竟是谁?这疑问如迷雾般萦绕心头,令我陷入深深的困惑。是光,是风,是空,是物,是水,是知?这些看似清晰的答案,却又在瞬间变得模糊。
但在迷茫之后,我又似乎豁然开朗。我,是它们的总和,却又超脱于它们居先,我是那先于一切表象而存在的灵明,是一切的根源与归宿。
我本自恒在,时时觉明,觉明的状态片刻不会中断,世间万物及身心之我就是这种状态的体现,故万物,众生,与我圆融是一,此一即我,于万物中一以贯之。
第二篇:我是如此的富足
于这浩渺世间,我为光明之使,以光芒编织万物的色彩华裳。那斑斓的盛景,连我亦深陷其中,为其绝美而倾心。
我是风动之灵,驱动万物的周而复始,生死轮回。然这无尽的循环,竟也将我卷入其中,随之起伏飘荡。
我为空通之性,默默承载万物的形体万千,却在不经意间,被这些具象所拘,仿若囚于无形之笼。
我是物味之源,区分万物的滋味差别,却也因此迷失于这纷繁的分别之中,难以自拔。
我乃水合之力,凝聚生命的爱情纽带,却不幸被这深情羁绊,在爱与被爱的漩涡里打转。
我是知有之本,赋予万物以存在意义,可谁料竟被这存在所驭,失却了部分自在逍遥。
我是如此的富有,富得几近忘却自我。但趁灵魂尚未飘远,我轻声告诫自己:莫要忘怀那原本如如不动的初心,莫要遗弃那本自湛然的澄澈清明。
我虽富足,却绝不受“有”的掌控奴役。我虽富有,却不贪恋光的绚烂色彩。我虽丰饶,却并非因风的吹拂而改貌。我虽充盈,却不被空的形态所规制。我虽富足,却不执着于物的味差殊别。我虽拥有,却不依赖水的聚合离散。
原来,我是这般的富有,恰似那上古的古琴,蕴含着无尽的妙音潜能。若无圣人的超凡智慧,仿若缺失那灵动的妙指,纵有天籁之质,亦难以奏响绝世华章。
第三篇:因果与觉悟
那试图逃离光明之人,定是曾历经光明璀璨,方生厌离之心。生于幽暗黑谷的生命呐,为求解脱厌离,奔赴至此。
惧怕声响惊动的,必是往昔饱尝声动纷扰,才会心有厌离。源自寂静幽谷的生命啊,因厌离而辗转来此。
远离空通之境的,定是曾经体验空通妙处,而后滋生厌离之感。生于地下深处的生命哟,为了挣脱而踏上这方天地。
无需自行觅食的,必是历经自食其力的阶段,才会心生厌离。寄生于他体的生命啊,为求改变来到此处。
不需水合滋养的,必是曾经感受水合之力,从而萌发厌离之意。生于炽热岩浆的生命哇,为脱离而汇聚于此。
远离知有境界的,必是曾置身知有之中,才会起厌离之念。生于虚幻之境的生命呀,为摆脱而前来这里。
我因六种贪着而历经诸般,由此生于此境,得以享有明媚的阳光,聆听美妙的音乐,漫步于绿色的草场,品尝丰盛的食物,邂逅甜美的爱情,拥有丰富的思想。
唉,我与他们并无不同,若未曾失去,便不会前来探寻。
直至今日,我方才清晰明了,土壤之中决然种不出鱼,朝阳的山坡也不会有蘑菇生长。
何种因便会感召何种缘,不同的缘相互交织融合,便会铸就各异的果报。
不同的因塑造出不同的心念,不同的心念又牵引着不同的缘法。
故而,我与它们本无差别,只是造因各异而心念有别罢了。但我亦超脱于它们的身相表象之前,是那最初的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