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刘表与曹操素来不和,双方几次交战,张绣降,使得刘表失去北面屏障,曹操不断壮大,刘表心中越是不安,大将军不如遣使去拜访刘表,请其出兵,北上南阳,攻略各县,南阳不稳,曹操只能退兵了。”
“子远之计可行,只是这一趟来回,起码数月,只怕远水解不了近渴。”
郭图也连忙上前,拱手行礼:“大将军,我亦有一计。”
“哦,公则快说。”
“日前,汝南一带有两黄巾贼首,名叫刘辟和龚都,两人起兵一方,欲投大将军,因身份低微,联系不上大将军,十年前我曾在汝南为吏,还有些声望,故他们派人找上了我,此乃书信。”郭图把书信递上去。
袁绍打开一看,在信中,刘辟和龚都已聚众三千人,因仰慕袁绍的威名,称袁绍坐拥冀州,实力强盛,愿意投效袁绍。他又不傻,什么仰慕之类的话未必是真的,多半是怕曹操清剿,才会投效。而且,袁绍已经丢了大半个冀州,实力大减,刘辟和龚都却未必会知道这点。要是知道了,恐怕就不愿意投效了。
“刘辟和龚都聚众三千,实力已是不弱,大将军可派人去与其接洽,助其收拢更多士兵,伺机兵进许都方向,虚张声势,届时许都不稳,曹操不撤也得撤了。”
郭图并没说什么攻打许都,他心里明白,黄巾军这战力,是不可能打到颍川的。他只指望两人在汝南大闹一场,让曹操退兵。
“公则之言有理,我需派个能人过去,收拢刘辟、龚都之兵,聚拢成大军,以牵制曹操,只是谁能担此重任?”袁绍把目光投向郭图,言下之意是说,刘辟和龚都找的是郭图,自然也是由郭图去对接。
郭图心里不愿意,连忙拒绝:“大将军,我虽有些谋略,但不谙军中之事,只怕难以约束刘辟和龚都等人的部众,届时坏了大事,反而不美,不如……”
他犹豫了一下,觉得他应该推出个人来代替他,才能制止袁绍的念头。他目光扫过众人,很快就停留在刘备身上:“大将军,我以为玄德公可以,玄德公曾久驻豫州沛国,与汝南接壤,在汝南一带亦是有些声望。若玄德公去了汝南,必能约束刘辟和龚都手下之兵,为大将军所用。”
刘备听了,心中一阵狂喜,他正想着怎么离开邺城,这可是绝佳的机会。他连忙行礼:“明公,我自投明主以来,未立寸功,实是羞愧,今得公则先生所荐,愿为明公去一趟汝南,引刘辟和龚都投效大将军,并骚扰曹操后方。”他特意强调,这不是他主动请缨,去郭图推荐的,如此可以减轻袁绍的疑心。
田丰上前两步:“大将军不可,汝南之事,自当有人去主持,但玄德有大才,当留在邺城,为大将军挡曹操之兵才是呀。”
他已经预感到,一旦刘备离开邺城,多半一去不复返,故出言阻止,可又一时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借口。
“那元皓以为该让谁去呢?”袁绍想,既然你反对,你总得给个合适的解决方案才行。
“这……”田丰环顾四周,好像谁都不合适,在场的人,要么是冀州本地人,要么就是颍川或南阳人。
冀州本地人大多都没去过汝南,甚至连汝南在哪都不知道。颍川或南阳人,诸如郭图、许攸、辛评等,这些人都是纯粹的文人,出谋划策还行,去收拢整合黄巾军,肯定不行。袁绍手下这么多,竟没有一个适合做这事的人。田丰长叹一声,袁绍手下真是人才凋零。
“大将军。”郭图进一步劝说:“玄德公乃此事最佳人选,且玄德公乃汉室宗亲,颇有威望,大将军正欲联结刘表,而刘表亦是汉室宗亲,可让玄德公先去汝南,再去一趟荆州襄阳,有玄德公出面,刘表必会与大将军结盟,共同对付曹操。”
“好,公则言之有理。”袁绍听了,大赞,他当场就做了决断:“这事就这么定了,玄德,此事就拜托你了。”
“大将军放心,我必完成大将军的嘱托。”
明日,刘备带着手下的人,率五百兵力,从邺城东门出发。离开邺城,他松了口气,只是前程未卜,他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曹军没有攻打东门,但肯定派了些斥候在附近。刘备需加快速度,在斥候发现前,先到魏县,再伺机南下,向汝南方向而去。
……
冀州赵国邯郸城
陈炎靠着稻草盾,折腾了二十天时间,收集了袁军两万支箭,却始终没有直接意义上攻城。不知不觉,一个月过去了,他也慢慢地失去兴趣,不再热衷于收集箭支。
事实上,邯郸城的箭矢恐怕也不多了。如果陈炎全力攻城,搞不好也能把邯郸拿下来。但他也有忧虑,一方面强攻损失会增加,另一方面,邯郸距离邺城太近了,不足百里,一旦拿下邯郸,曹操退兵后,袁绍又会来夺回邯郸,双方不死不休了。
正如郭嘉所言,清河和赵国是袁绍的底线。一番考虑之下,他只好不攻邯郸了。
于是闲暇之时,他还在营寨里建了个足球场,让士兵踢球。如今,这足球与几年前最早的足球大有不同,工艺上改进了不少。例如,工匠们想到了用竹子编制成球形,在外面裹了好几层皮革,使球弹性增加了不少。
陈炎将士兵按编制组成几个球队,举办了一次小型的足球赛。士兵们兴趣大起,踢得不亦乐乎。
攻城之事都快被他丢到脑后去了。当然,在踢球的同时,他还是注意密切关注邯郸的动向。虽然敌军不大可能会出城,但也得以防万一,不能让敌军有可乘之机。
或许是看到陈炎太过于放纵,郭嘉心里担忧,就来找陈炎国,出了个主意。
“州牧,今邯郸不能攻,邯郸城内估计也就只有几万支箭矢,也被我军收集得差不多,不如,我们派出大军,去收赵国的粮食,如何?”
“收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