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大臣们离开昊天殿的时候,在出皇宫的路上,一个才进入朝堂的年轻的官员对着自己身边的老臣询问到:
“王大人,为什么陛下的政策如此强硬,却无人敢反对?而且也不是每日都召开早朝,陛下就不怕朝堂当中的大臣对于陛下的命令阳奉阴违吗?”
老者微微一笑,低声答道:“年轻人有些事情不要想的太简单了,不然的话你有的时候怎样死的都不知道。”
听见老者的话语,这个年轻的官员立刻知道有些事情没有自己想的那么简单,所以恭敬的询问道:“还请王大人指点迷津,晚辈愿闻其详。”
王大人环顾四周,低声道:“也就你们家族和我们家族有一些情谊,不然的话我才不会管你。”
这个年轻的官员也是十分上道的说道:“今天回去过后,我就上门拜访王大人,略备薄礼以表敬意。”
年轻的官员已经做到了能进入昊天殿参加早朝的位置,人情事故自然是极为熟稔。王大人说自己家族和王家的情谊,他可不会真的以为两家真的有多少的情谊;
而是在提醒他想要知道更多朝廷当中的规则,那么就带上礼物亲自上门去请教。毕竟在朝堂之上,如果不是一个家族的或者有着共同利益的集团,谁也不会轻易的向别人分享自己获得消息。
老者见这个年轻的官员如此识趣,点了点头,就快步的离开了。
至于在皇宫当中公然议论陛下?那简直就是找死的行为,这个老者还没有傻到那般地步。
而魏国当中的官员一些有着共同利益的官员也在当天晚上聚在了一起,商议如何应对新政策,确保自身利益不受损害。
在夜幕降临的时候,年轻的官员带着一份厚礼,悄然来到王大人府邸。而王大人也安排了一桌精致的酒菜招待这位年轻的官员,一切都按照正常的好友之间的拜访进行。
年轻的官员端起酒杯,微笑道:“晚辈敬王大人一杯,希望王大人能够为我指点迷津,让我在朝堂上少走弯路。”
王大人轻抿一口酒,眼神深邃:“朝堂如棋局,每一步皆需谨慎。老夫先问你一个问题,你是害怕一个每天都能见到,而且还都知道他底细的人,还是一个深不可测、偶尔露面的对手?”
年轻的官员思索片刻,答道:“自然是后者。”
王大人回答道:“这就对了。陛下正是后者这样的人,不要看陛下偶尔开一次早朝,而且都是安排朝堂当中的臣子完成陛下交待的任务,可是你可知道不能完成任务的后果?”
这个年轻的官员,他可是太清楚不能完成陛下的任务或者做了违反魏国法律之事的后果,毕竟他所在的官职,如果不是前任官员因为办事不利加上贪污受贿而被革职查办,他也无法如此年轻便登上这个职位。
年轻的官员心中一凛,深知王大人所言非虚。他恭敬地问道:“那么今日早朝,丞相秦惠没有站出来发表任何意见,而且陛下也没有询问他的看法,这背后是否有什么深意?”
王大人拍了拍手,笑着说道:“孺子可教,老夫一点就通了,秦丞相今天在朝堂之上的沉默,就是因为他把陛下交代的事情办砸了,而且很明显的能够看的出陛下对他的信任已有所动摇。老夫猜测秦丞相恐怕已在陛下心中失宠,魏国的丞相之位很可能不久将易主。”
年轻的官员听见丞相都有可能被替换,心中震动不已。年轻的官员在王府停留片刻,便告辞离去。
一路上他反复咀嚼王大人的话,心中暗自思忖:如果想要在魏国的朝堂上稳固自己的地位,那么就必须和按照陛下的意图行事,不然的话秦惠的下场就是前车之鉴。
所以这个年轻的官员准备回到家中过后就让自己家中当中的族老们进行商议,怎样把自家的私塾改造成符合陛下新政的学府,这样让陛下看到自己家族对新政的支持与配合,从而获得更多的信任与支持。
而这样的想法在许多的官员心中悄然蔓延,他们深知在魏国和陛下作对是没有好下场的,而且就算把私塾改成学府他们也相信陛下会给出相应的补偿,绝对不会让他们这些官员吃亏。
当然和陛下有着丰厚利益往来的官员们更是明白,只有紧跟陛下步伐,才能在陛下那里获得更多的好处,所以他们回到家族当中过后就让家族当中把自家的私塾所在的地方和地契等全部交到了皇家政务处理处,让皇家政务处理处进行评估和改造,以确保符合新政要求。
其实经过当初精盐分销的事件过后,魏国基本上的官员都和陛下建立了紧密的利益联系,大家都深知依附皇权的重要性,纷纷主动迎合新政。而有的世家大族为了能够在陛下面前展现忠诚,甚至还要自愿捐赠大量的银子用于支持陛下的教育改革。
而当楚凡朝会当中提出的教育改革的事情传到魏国百姓耳中的时候,所有的百姓都兴奋了起来,毕竟如果陛下的教育改革能落到实处,那么获得学习的机会将不再是世家子弟的特权,而是每个孩子都能享有的权利,这意味着更多的平民子弟有望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而一些在农村的小地主都纷纷开始筹备,希望自家孩子能第一批进入新学府,接受更好的教育改变家族的命运。
楚凡在百姓心中的声望再一次的高涨,在百姓的眼中陛下不仅让他们过上温饱生活,现在更是赋予他们子女平等的求学机会,这简直就是圣人才能有的仁德之举。
那些匈奴和乾国的战俘在听到这些改革后,眼中也闪现出希望的光芒,他们深知教育的重要性,渴望自己的后代也能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所以他们都纷纷的向管理自己的官员询问怎样才能获得魏国平民的身份,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孩子能够进入新学府就读。
因为询问的战俘越来越多,魏国的地方官员不得不把这个消息上报给朝廷,请求明确的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