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醉仙楼开业了,于鸿拜托项梁叔侄邀请扶苏公子,扶苏公子受项梁叔侄所邀,来了醉仙楼庆贺,于鸿也再次见到了扶苏。
“于兄,又见面了。”扶苏一见到于鸿就上前打招呼。
“见过扶苏公子。”于鸿微微行礼。
“上次在举贤堂见过于兄,可是却未见于兄加入举贤堂,可是对举贤堂有不满之处?”
“非也,扶苏公子宽厚谦逊,胸怀宽广,在下甚是钦佩,然在下才疏学浅,尚需时日加以深造,方可为公子效力。”
扶苏微微颔首,对鸿的回应很满意,“如此,便再稍作等待,届时于兄切莫再行推拒。”
于鸿连声称是,心中却不由腹诽,秦法严苛,百姓苦秦久矣,现在至少还有秦始皇压着,等秦始皇一死,秦国就再也压不住下面的百姓起义,各地也会纷纷举起反旗。
历史大势滚滚而来,势不可挡,胡亥也好,扶苏也罢,都无力阻挡这汹涌澎湃的势头,即便胡亥不与扶苏相争,扶苏也难以抵御各地风起云涌的起义,至少扶苏提前身死,还能博得一个好名声,否则恐怕也难逃二世而亡。
于鸿知道历史的发展,才不会一脚踏入这个旋涡之中。
现在加入举贤堂说不定还会陷入焚书坑儒的事件之中,秦始皇可不会手下留情,自己到时何去何从,顶着一个通缉又要去往何处,还发不发展自己的势力了。
醉仙楼后厨,高要指挥着整个后厨,忙忙碌碌,到处都是切菜和翻炒的声音,耳边还能听到各种阿谀奉承,高要感觉自己的人生已经达到了巅峰,他自从来到这里,一直受人欺负,从来没想过自己能到到如此的高度,自从遇到的于鸿这个老乡,他的生活越来越好,地位越来越高,心中不由得再次感激于鸿这个老乡。
“今天扶苏公子要来,你们知道扶苏公子是谁吗?秦始皇的儿子,以后会继承皇位的人,这道菜我亲自来,都给我好好看着,跟给我学着点!”
高要高声喊道,那声音中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是,是,高师傅,我们一定好好学做菜,不会让您失望的。”
“高师傅亲自动手我们又有眼福了!”
高要神色郑重,仔细地洗净双手,而后缓缓地撸起衣袖,仿佛是要开启一场盛大的仪式一般,紧接着他毫不犹豫地拿起刀具,那动作娴熟而有力,仿佛手中的刀具已与他融为一体,他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这场表演之中,眼中闪烁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光芒,仿佛在向众人展示着自己的精湛技艺。
众人目不转睛看着高要的表演,纷纷赞扬,高要在强化时被强化的地方就是厨艺,现在他的厨艺与之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说一句当世厨神一点也不为过。
热闹非凡的醉仙楼大堂之中,那些小厮们都经过了严苛且系统的训练,他们对窃听情报这件事有着极高的天赋与敏锐度,每个人在这醉仙楼内穿梭自如,他们专注地探听着在座各位客人不经意间吐露的只言片语,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蕴含重要信息的细节,这些情报在他们的精心整理下,犹如一颗颗珍珠被串联起来。
等到一切尘埃落定,整个咸阳城的风吹草动都仿佛被一双无形的大手紧紧掌控,无论是市井小民的琐碎闲谈,还是达官贵人的隐秘谋划,都不会逃过于鸿的耳朵。
田都又一次来找于鸿,这段时间他会时不时的邀请于鸿,话语间满是试探,可是于鸿一直在忙醉仙楼与举贤堂的事,所有也没有给他具体的答复,现在终于所有事都尘埃落定,于鸿也给了他一个满意的答复,于鸿同意了。
“田兄先回临淄吧,于某要先回一趟沛县,等安排好了便去找田兄。”
“好!那田某便在临淄等着于兄。”
这次于鸿回沛县确实是有要事而且是两件,一件是手下找到了韩信,另一件是在彭城北几十里外的一座山上找到了铁矿石,这两件事对于鸿都非常重要。
韩信,淮阴县人,和沛县同属泗水郡,临近东海郡,不过淮阴地方比较大,手下找了许久才找到韩信这人。
“公子,你似乎很看中这个叫韩信的人,我看此人也就平平无奇,每天佩着把剑,捧着竹简到处晃悠,在乡里也籍籍无名,跟着别人混吃混喝,整日里无所事事,我们是不是找错人了?”
听完手下人的讲述,于鸿心里差不多有谱了,这位八成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兵仙韩信。
于鸿跟着手下前往淮阴,在一条小河边找到了韩信,此时韩信正一边吃着手里的东西一边在和一个老婆婆说着话。
于鸿远远的就听到了韩信在说:“等我以后发达了一定会报答你。”
老婆婆叹气道:“一个大男人不出去做事又没收入,饿的被我这个老太婆施舍,混成这样还说报答我?”
好扎心!
这不就漂母饭信吗?还被我赶上了,不错,这个时候的韩信是他最落魄的时候,应该也是最好拉拢的时候。
“宁欺白须公,莫欺少年穷,终须有日龙穿凤,唔信一世裤穿窿。”于鸿口中念叨着一句。
交谈中的两人同时转过头来,只见一名白衣贵公子向两人走来。
韩信听到了于鸿的话,心中一阵激动,终于有人懂我了吗?
“在下韩信,刚刚公子所言似意有所指。”
“当然,就是说给你听的,苦厄难夺凌云志,不死终有出头日,韩信,我知道你。”于鸿站在了韩信面前说道。
“我只是个无名小卒,公子缘何认识我。”
“我叫于鸿,韩兄唤我名字即可,韩兄的事我也略知一二,我觉得韩兄非常人也,不若相互考教一番如何?”说着于鸿便也席地而坐。
“韩兄读过多少兵书?”
“不多,十余部而已。”
于鸿微微有些惊讶,秦朝识字的人本就不多,读过兵书之人更是少之又少,而看过十余部的恐怕就更少了,哪怕吕公家也没这么多兵书,这韩信家境贫寒,从哪弄到这么多书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