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德望等老知青的脸色极致难看,敢情新知青说顾知青和郑知青能吃,已经还算保守了。
娘的,就没见过这么会造的女知青,活像八辈子没吃过饱饭似的。
他们都还没开动,她们已经造完了,连知青负责人的饭都给抢了。
这会儿,两人还盯上他们手里的口粮,似乎还想吃?
原以为新知青条件好,行李又没被抢,肯定带了不少好东西下乡,断断不会委屈自己吃糠咽菜,他们还指望跟着新知青大鱼大肉的,如今他们该担心知青点的粮食会不会被吃垮了!
养不起啊,实在养不起……
再让两吃货吃上两顿,估计知青点要破产了。
顾绾绾饶有兴致地扫了眼老知青的各种脸色,优雅地擦了擦嘴,“姐妹,幸好咱们跟他们搭伙了,以后咱们敞开了吃,咱们得谢谢严知青的慷慨大方。”
郑诗灿配合姐妹表达出‘感谢’之情,“严知青,多谢你不嫌弃我们能吃,我们姐妹以后吃喝全靠你了,你尽管放心,我们绝不会再提出独自开伙的事!”
这话说的,是打算赖上他们了?
咋整?吃饭又没人家吃得快,到最后可能会挨抢。
曾季良被未婚妻抢了饭,又气又饿的,言语间尽是对严德望的不满,“严知青,我们早就提醒你了,你们偏偏不信。”
严德望有点儿下不来台,顾知青的奇葩超乎他的想象。
知青点都吃大锅饭,不可能为了两个女知青破例,只能从其他方面压榨新知青来补贴了。
“既然新知青入住宿舍了,那么每人每月都要交两块钱住宿费,毕竟那些炕和柜子桌椅之类的家具,都是我们老知青花钱添置的,还有厨房的油盐酱醋和锅碗瓢盆,都是我们凑钱一起买的,你们也得交厨房使用费,一个月两块钱。”
“你这是资本主义,剥削新知青,我从来没听过哪个知青点要住宿费和厨房使用费的。”梁馨登时暴跳如雷,“你们老知青不做人,反正我行李被偷了,我没有钱。”
姚瑞慧白了她一眼,“你不睡炕,你不吃饭?要睡要吃就得交钱。”
严德望拍了一下桌子,示意众人安静下来,“这钱是交到我们知青点公中的,我们不会贪了,你不满就去找大队长,知青点我说了算,不想交钱就给我滚出去,我倒要看看哪个村民敢收留你们?”
老知青们闻言点了点头,表示支持严德望的做法。
严德望所言皆是圣旨,违抗者霸凌之。
他总有一百种办法逼迫你妥协,至今无人能破此局。
甘琪握了握桌下的拳头,都怪顾绾绾和郑诗灿不配合,连累她们被老知青欺负了,她手里头只剩下几十块了,三人就是十二块,等下还要去供销社采购物资,处处要用钱,哪里够用哦。
眼下要尽快把郑诗灿的钱和行李弄到手才行,她还想维持知书达礼,大户人家小姐的完美人设,绝对不能让乡下人给看轻了。
“严知青,你是知青点的英明领导,你尽心尽责,体贴新知青,我们会铭记于心,你能不能通融一下?我们实在拿不出那么多钱。”
女知青们瞅着甘琪那副娇柔做作的姿态,纷纷暗骂一句狐媚子,装楚楚可怜勾搭谁呢!
严德望邪肆的目光落到甘琪身上,他就喜欢这种柔弱可人,骚里骚气的‘清纯’女人,玩起来肯定比姚瑞慧那次货带劲,“行吧,你、梁馨、曾季良各给我两块得了。”
大部分男知青们都没意见,他们瞧不得美人梨花带雨,而女知青们见严德望被狐媚子勾了魂,破了例,心里极度不平衡了。
“谢谢严知青,你真是一个好哥哥。”甘琪冲严德望露出一抹甜甜的笑容,从随身包里数出六块钱交给严德望,挑衅的眼神却瞥向了顾绾绾和郑诗灿,“顾知青、诗灿,轮到你们了。”
曾季良爱意满满地凝视着心上人,还是他的邻家妹妹聪明能干,哪像他那胳膊肘往外拐的未婚妻,成天跟癫婆瞎胡闹,他打定主意了,既然郑诗灿不给钱和行李,他就自己过去拿。
他曾旁敲侧击过,郑诗灿这次下乡最少带了两千块,两千块数目不小,不可能随身携带,应该就藏在行李箱里。
至于郑诗灿会不会闹,不在他考虑范围,他一点都不怕郑诗灿打电话告状,只要自己是她未婚夫的一天,就有权利处置她的身家。
陈家礼和何远维果断各交了四块钱。
胡盼娣怨天怨地怨顾绾绾,心想要不是顾绾绾和严德望作对,自己的钱包怎么会大出。
这笔钱她不情愿拿出来,却不能不拿,除非想被老知青针对,“顾知青,我们都出钱了,你不会想占我们便宜吧?”
“我没睡炕啊,我只交两块钱。”说完,顾绾绾难得一回做出‘妥协’了,“不过,既然身为知青点的一份子,严知青都说了要交钱,我们当然是同意咯。”
说完,她把手伸进口袋,从空间调出几张动了手脚的纸币,放到了严德望的面前,“一共十块,我和诗灿、胡知青的住宿费和厨房使用费。”
要不要这么配合?都不闹的吗?
顾知青这么能屈能伸?终于知道在知青点,要看严德望的脸色做事?
老知青搞不懂顾绾绾的脑回路,新知青更是无法理解,以癫婆的德性,不搞事就算了,就怕憋着什么杀招。
严德望没想太多,一早上入账几十块,不悦的心情瞬间一扫而空了。
希望顾知青能这样一直识相下去。
“顾知青,你不交住宿费没事,你最好是祈祷天不会下雨,否则树上可没有躲雨的地方,咱们东北冬天很冷,当心被冻死,是人都有个三灾两病的,你好自为之。”
突然这时,村里爆发出一阵阵哭天喊地的声音。
吃瓜看戏是村民的一项乐趣,他们闻声而去。
这种热闹顾绾绾自然不会错过了,碗都不洗了,带着郑诗灿和胡稚铭赶赴‘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