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这本书,章剑可以说是仰慕很久了。
在醒狮特种部队时,接触过一点,那时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单兵能力的提高上。
在《孙子兵法》的学习上,花费的时间有限,学习的不够深,没有掌握其中的精髓,不能做到融汇贯通,更不用说有自己的见解了。
现在有机会深入地学习,指定了用于设局,特别还能用神识去学习,“这次一定能够学有所成!”
章剑不自觉地十分期待起来。
《孙子兵法》由齐国人孙武所着,成书于大约公元前500年,距今已经有2500多年。
由于当时齐国长期政治动荡,贵族之间互相倾轧,加上当时司马兵法大行其道。
而孙武的兵法与其大相径庭,他在齐国没有用武之地,于是便带着自己所着的兵法,拜见吴王阖闾。
有的人或许会问,孙武作为齐国人,无论如何都不应该到吴国任职,即使有人鼓吹科学无国界,但军事作为政治的延续,肯定是有国界的,这是不是卖国的行为?
当时到异国任职的非常多,除孙武外,吴起是卫国人,他先后在魏国和楚国任职,白起是楚国人、张仪魏国人、韩非是韩国人、李斯是楚国人、商鞅是卫国人、吕不韦是卫国人,都在秦国发展。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难道这些人都背叛了祖国?
其实不然!
要知道,这些国,就是现在的几个省或一个省,或许就是几个市,他们只是诸侯国,在这些国之上,还有一个周朝,他们都是大周的子民。
就像今天一样,一个省的人,到另一个省去工作,存在背叛的问题吗?
但如果真的是跨现代意义上的国,又做了伤害华夏利益的事,我们就可以说那是叛国了,比如某个叫做余什么春的汉奸。
吴王阖闾阅读以后,被其中的思想深深地吸引了。
他感觉十分满意,因为其中的思想,可以说是石破天惊,与兵家好杀的性格很不适应。
这部兵法,虽然以兵法名之,其实,就是高度,已经凌驾于军事之上,用于治国也十分有用。
但是否能够用兵,能否打胜仗,还需要验证,便问孙武,“孙先生,你能否小规模地演练一下?”
孙武欣然应允。
吴王阖闾便派了一百八十名美女,交给孙武训练。
孙武将这一百八十人分成两队,其中有两名吴王的爱妃,被孙武任命为两队的队长。
然后讲了三遍操练的规则和要求,众女都说“你烦不烦,我们都听懂了”。
孙武便下令,“刀斧手到位”,这便是军纪的严明了。
一切准备停当,孙武便发出命令,但这些女人们却没有按照命令,做出相应的动作,而是哈哈大笑。
孙武十分生气,但却压住了火气,把操练的规则和要求,又详细地讲解了五遍,再次发出命令。
这些女人依然故我,发出哈哈的笑声。
孙武发怒说:“如果是统帅没有讲解清楚,是统帅的错误,现在统帅已经讲解清楚,还是不能按军法执行,就是军官的犯了大罪。”
“刀斧手何在?”
“有!”
“把两个妃子斩了!”
吴王阖闾一看,“我全指望着这两个妃子,才能睡个安稳觉,你给我斩了,让寡人何以安眠?”
“孙先生,她们知错了,给寡人个面子,放过她们吧!”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你这不是在内吗?”
“就是这么个意思。如果连这个权力都没有,武练不了这个兵!”说完,就要拂袖而去。
吴王阖闾也是当世的英雄,一看孙武人才难得,心想:“杀就杀吧,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女人,那不是要多少,有多少!还是吴侬软语的那种!”
“推出去斩了!”这吴王阖闾还加了把火。
“孙先生,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孙武一看,这个面子,给得那叫一个杠杠的,留下来吧。
于是接着训练起来。
众人看来孙武来真的,都吓得瑟瑟发抖。
孙武又指派了两名队长,再发出命令后,都能非常准确的执行了,更不敢发出多余的声音。
于是,一支令行禁止的军队,便这样训练好了。
吴王阖闾认识到,“这孙武的军事才能,还真不是盖的,当世罕见呀!”
于是,拜他为将军。
在以后的岁月里,孙武带兵打败了西北的强楚,攻入了楚国的都城。
打得北边的齐国和晋国,再也不敢造次。
吴国的风头一时无两,吴王阖闾也一跃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国力十分强盛。
孙武也被后人尊称为孙武子、兵圣,他的兵法被称为《孙子兵法》,一举奠定了华夏兵家第一人的地位。
之后他的后代孙膑又把兵法发扬光大,着有《孙膑兵法》。
之后的历史中,《孙子兵法》是历代兵家必读的书目。
对这部兵法作注的很多,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十一人。
分别是曹操、李筌、杜佑、杜牧、王晳、张预、贾林、梅尧臣、陈皥、孟氏、何氏。
曹操和李筌,都是大名鼎鼎的军事家。
在这十一人中,还有隐藏的高手。
杜佑、杜牧是祖孙关系,虽然在历史上以文学着称,但少为人知的是,这祖孙也有着很深的军事造诣,特别是杜佑着有《通典·兵典》,曾经做到唐朝的宰相。
杜牧曾经给当时的宰相李德裕写信,献出计策,按照他的计策,结果是大获全胜。
他除了注解《孙子兵法》外,还写很多军事策论,其中最为着名的是《罪言》、《战论》、《守论》、《原十六卫》几篇,阐述了藩镇问题和用兵方略,是一位真正的军事天才。
至于后面的几位,都是唐宋时期的名家,也各有长处,对《孙子兵法》的注解很有独到的见解。
说到注解《孙子兵法》,曹操被后世之人,扣了一个屎盆子。
事情是这样的。
按照班固的《汉书·艺文志》记载,《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
而曹操注解的,只有十三篇。
也就是说,从班固时的八十二篇,到曹操时的十三篇,短短三百余年,减少了六十九篇。
于是有人说,曹操隐匿去了其中的六十九篇,之后便只有十三篇的版本了。
而成书于《汉书》之前的《史记》,却又说孙子的兵法十三篇,这就有点扑朔迷离了,到底真相是什么,没有人知道。
元代时,对《孙子兵法》的研究中断了,明代后有所恢复。
清代的孙星衍是研究《孙子兵法》的集大成者,他的版本,是研究《孙子兵法》的标准教材。
到了民国以后,即便是黄浦军校,都失去了对《孙子兵法》应有的尊重,认为现代战争中,《孙子兵法》已失去了意义。
但墙内开花墙外香!
1872年,耶稣会教士阿米奥特神父,对《孙子兵法》进行了深入研究,他的译本在巴黎出版,据信拿破仑曾认真学习过这部兵法,才有了他有如神助的军事奇迹。
之后,国外对《孙子兵法》的研究,更加如火如荼。
在犹萨国,《孙子兵法》的相关表述,在不计其数的书籍和论文,诸如战略、组织和竞争等方面,被广泛引用。
《孙子兵法》是犹萨国海军陆战队,还有各院校mba的必修教材。
倭奴国的经营之神,对《孙子兵法》的评价是:“《孙子兵法》是天下第一神灵,我们必须顶礼膜拜,认真背诵,灵活运用,公司才能发达”。
而国内,对《孙子兵法》的研究和应用,实在令人堪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