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妹,你看你觉得怎么样?”
当然没问题!
赖嘉欣虽然是这么想的,可嘴上说的还是客气感动得很。
“嫂子,也是你和赵哥惦记着我家陈茂,这才这么照顾我们。”
“这让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了。”
“真的!”
回握着闻梅香的手,这次的感激不容作假。
听到赖嘉欣这么说,闻梅香的心里更加舒服了。
虽然说是交换,可自家的确也是出自一番好心,深思熟虑过的。
被人看到这番心意,自然是开心的。
口里的称呼也变了。
“嘉欣啊,我这也是拿你当自己人,所以第一个就想到你了。”
“这也是种缘分,等你去上班了,家里压力也能小一些了。”
“是,多谢嫂子念着我。”
赖嘉欣点头附和。
确实,供销社的工作一向抢手的很。
要是放出话来,想要的怕是都得排成队。
赖嘉欣能够得到,对于此时的家里情况来说,是最幸运也是最合适的。
最重要的是她真的不想下地干活啊。
对于她这种懒人来说,那可真是会要她的命的。
至于供销社上班,虽然也要796。
可一对比,她觉得她完全可以。
“行,那咱们就说好了,你看你什么时候有时间,跟我去办一趟手续。”
闻梅香也是一个爽利的人。
“我什么时候都可以,看嫂子你这边就行。”
赖嘉欣也不拖延,机会来了就要及时把握,哪怕是现在她都没问题。
“好,那就后天,你直接去供销社找我。”
今天闻梅香是休假,还想赶着回家告诉小儿子这个好消息呢。
“可以的,辛苦嫂子了,谢谢嫂子啊。”
“应该的,不辛苦。”
“嘉欣啊,我就不多留了,家里还有事。”
婉拒了赖嘉欣留她中午吃饭的热情,闻梅香哪还愿意给这个家庭带来压力。
不多耽搁,就准备推车出院子回家。
“嫂子,慢走啊。”
看着自行车的身影远去,赖嘉欣一把把门关上,喜形于色,没忍住原地蹦跶了两下。
太棒了,工作的事情解决了。
昨天张凤兰过来,她就怀疑是想要问陈茂工作的事,正愁着具体怎么解决来着。
闻梅香就来了。
她要用自己在供销社的工作跟陈茂的工作换。
工作是要给已经在家待两年都没工作的小儿子。
别看家里是双职工,丈夫还是个车间主任,可城里的工作还真不是好得来的。
两份工作看似好像不太平等,但实际不是那么算的。
家具厂的工作是按年限和等级划分的,闻家小儿子接班虽然只能从学徒工开始,工资一开始也低。
但有着主任父亲,可行的操作空间还是有的。
更别说还有加班工资等。
而供销社售货员是个热饽饽没错,但工资是固定的。
一个月工资二十二块五,以及若干票据。
而闻梅香之所以要换,一个是为了小儿子。
另一个原因就是大儿媳妇怀孕了,小两口在隔壁县工作,娘家那边也没个人能照顾。
怕又跟上一个一样保不住,再加上等到儿媳肚子大了,做婆婆的肯定也需要去照顾一段时间。
这一头一尾最少三四个月是要的。
更别说孩子出生后,也得需要人照顾着。
这样一来,闻梅香才做出这么一个决定。
若是换了,几方都高兴。
大儿子儿媳小儿子都顾上了,不用落任何一个的埋怨。
她也能好好抱上孙子孙女。
选择跟赖嘉欣换,则是因为她手里刚好有一个工作名额。
家里还困难。
换了还能照顾一下丈夫手下的工人,名声上更是好听。
闻梅香是怎么想的,赖嘉欣不在意。
反正结果对她来说是好的。
不用下地干活了,还有了一份城里的工作。
售货员诶,直到二三十年后供销社取消前都是顶顶好的工作。
而且,这样她通过游戏面板得到的东西也能有个合适的渠道来源。
赖嘉欣已经开始期待起了后天。
而中午回家吃饭的几个孩子看着手里都分到的四颗糖也非常高兴。
虽然姑姑说一天只能吃一颗,可她们能够吃四天呀。
甚至都有点不舍得吃。
闻梅香拿来的布袋子里是半斤水果糖和五个鸡蛋,是挺重的礼了。
这份情,赖嘉欣得记住的。
看着孩子们高兴的笑脸,剥了一颗糖到自己嘴里。
“是挺甜的。”
......
很快,就到了约定好的那一天。
也是这几天赖嘉欣起得最早的一天。
前两天她起来的时候,禾苗她们都出门了。
锅里还留了早餐给她这个‘病患’。
就连谷雨谷生见她没醒都不再喊她,乖乖的在旁边玩等她醒。
让赖嘉欣有时候都觉得不太好意思了。
但,也没改。
她可是没两天就要早出晚班工作的人,歇两三天怎么了。
而且,她是有想帮忙的。
比如做饭。
结果家里目前顿顿红薯,最多加上仅有的几个鸡蛋煮着,不需要任何技术,孩子们都能干,根本用不上她。
于是,赖嘉欣选择了放弃。
等到她拿出食材再大展身手吧。
经过这四天(含今天)的签到和生成,手里的粮食又多了不少。
如今有:红薯16千克、面粉12千克、面团1个、猪肉6千克、苹果1个,牛奶2杯。
牛奶本来是6杯的,但这几天赖嘉欣每天都喝了一两杯,就只剩两杯了。
都是避开孩子们偷偷喝的,还真是有点罪恶啊。
不过,搪瓷杯倒是有了四个。
目前,红薯和面粉各占一个背包格子,其余的都搁置在面板上。
除了红薯能每天偷渡一个两个品相稍差的出来混在红薯堆里外,其它的都不好拿出来。
不过很快了,过了今天,每天都会有机会的。
这么想着,赖嘉欣穿上自己最得体的一件补丁衣服,吃完早饭就准备出门了。
“姑姑可能会回来晚点,中午就不用煮姑姑的饭了。”
“乖宝们在家要互相照顾。”
出门前还不忘叮嘱了两句。
“好。”
“娘早点回来。”
“姑姑,我们在家等你。”
几个孩子都乖乖应了。